无名论理 发表于 2008-4-9 02:09:00

无名论理

<p>无名如我,习练吴式也有十年了。</p><p>案头上就着一本“太极拳讲义”。</p><p>记得那年突然看懂了吴公仪的拳式,原来那更接近于实战的姿势。</p><p>师傅默许了我的看法。师傅说吴公那年香港一战,接招时,其实已经给了对方一个挒劲压了下对方的腕和肘,只是没有</p><p>使全出来。双方第二天是有过私下会面的。江湖上的事还是留点余地比较好,要不就会树敌太多。</p><p>说这件事已是几年前了,但当时,我想着为啥他的姿势会那么的不太极呢?</p><p>跟师傅时间久了,这谜团自然也就解了。</p><p>当我们能随意的发劲的时候,就不会去想用什么招的。</p><p>师傅说直来横去只要一点点就够了。甚至于看上去就象是日常生活中身体姿势的自然反应,但显然内容不一样。</p><p>师傅是个很随和很平静的人,看上去实在是普通,在他的理念中没有名和利的感念。</p><p>知道师傅的人不多,师傅几乎不和同行交流。</p><p>师傅说我们习的架势是鉴泉祖中年时的拳架,师傅还说拳到最后,师兄弟们的水平不会相差太多,这就好比拳王和他的</p><p>陪练。</p><p>看了这里的一些贴,感触很多,但不知如何下题。</p><p>在我的感受中,卸或引进入空在多数的习练者,可能只能是理论上的探讨。因为大多数人对于胯的作用可能很少有机会</p><p>见识。而这恰恰是太极不顶的身体条件。而劲是太极威力的保障。真正能练到随意出劲的可能也不多。</p><p>师傅是从基本功;拳架;推手等非常系统的教学步骤入门开始的。我们还有专门针对意的训练,还有重心支撑不变的移</p><p>动训练。当每每遇到瓶颈的时候,师傅会让我们耐心的从基本功里找问题。虽然我们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但当我们履过</p><p>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就理解吴公仪的随意了。师傅说那就叫:伸手就有!</p><p>最近师傅说,以后要让你们练练戳杆了,练过那个你们就可以比较随意的手来脚去了,只要意思到别把劲发出来就可</p><p>以。过了这关,你们再打拳的感受又不一样了。</p><p>&nbsp;写了以上这些,似乎是为了啥又不为了啥。谢谢您的观读。</p><p></p><p></p><p></p><p></p><p></p>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8-4-15 21:36:00

<p>好文 多谢分享</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名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