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吴氏太极拳
<p><font face="Verdana"><br/>之一:为什么令习者长寿 <br/>吴氏太极拳传人吴图南先生享年105岁,杨禹廷享年95岁,马岳梁享年98岁、他的夫人吴英华享年91岁,温铭三享年88岁,刘晚苍享年84岁,我的祖师爷王培生先生享年84岁…… <br/>练吴氏太极拳的老前辈们如此长寿,恐怕不是偶然现象。吴氏太极拳主要以柔化为主,由动而静,由静而动,处处受意识引导。练拳主要是练心,心平气和,百病难入侵,这恐怕就是练吴氏太极拳使人长寿的道理吧!人和大自然一样,大自然如果风平浪静,就会五谷丰登,人如果平心静气,就无病,就健康。我的老师谢守忠先生讲:“要想练好吴氏太极拳,要心不妄想,口不妄言、耳不妄听,鼻不妄闻,眼不妄视,要专心致志去练。”<br/>然而,有些人,练了数十年,虽然功夫极强,拳艺极精,但不到半百,却老病卧床,甚至英年早逝,这是为什么呢? <br/>第一,练功时,忘掉了内外养修,忘掉了柔化是根本。大家都知道,水比较柔和,但水能穿石,无孔不入。习练者一定要有水一样的性格。<br/>第二,缺乏内气的修养,只想练技法的阴阳相济,而忽视了气血在经脉中的气血运行阴阳相济。中医讲(气为阳,血为阴),致使三阳气脉过速,三阴气脉偏迟。久而久之,人体的经络气血或偏盛或偏衰,竟至人体循环逆乱,虽然外表也有些功夫,却因气血上逆而力不从心,百疾上身。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物极必反。这都是古训,从中医学角度看,无论何事,要有节有度,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才是健康之路。<br/>第三,练太极拳不能很好地掌握速度。 <br/>之二:打<font face="Verdana">吴氏太极拳的步骤<br/></font>我的父亲是鞍山市京剧团的武打教练,受家庭的影响,在我孩童时,便跟随父亲练习基本功,跟随武术老师学了不少太极拳套路,而且在比赛中也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在本地区也算小有名气,和我学太极拳的人近百人。我带着近百人,每天早晚练的满头大汗,但其实根本不知道太极拳的内涵。<br/>自从拜谢守忠老师为师以后,才真正明白了太极拳理, 老师讲:练拳要用心去练,要澄心定性,要锁心猿,拴意马;练拳要刚柔相济,形神意合。<br/>而在此前,我边打拳边聊天,精神不集中,只注重了太极拳套路练习,而不注重基本功的练习,每天跟着音乐练拳,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br/>老师讲:太极拳一定要从松柔上下功夫,松柔是一生的追求,要松柔之极,柔若无骨,松柔是天生具有的,因为劳作和生活,把身体给僵化了,练功要找回孩童的感觉,返还先天。 <br/>而在此前,我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br/>老师又纠正了我们练拳的步骤,告诉我们练太极拳要分五个阶段: <br/>第一阶段:盘架子。注意按照教材(视频、拳照等)把每个动作定式做准确。注意架势要舒展大方,中正安舒,虽动作不连贯、不协调,但要从现在就注意培养饱满的气势。要把拳架练的准确,和写字一样,开始要一笔一划的练,练熟之后,要学习太极拳理论。<br/>第二阶段:练放松。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注意体会在放松、不用僵力的的状态下完成每一个动作。注意松而不散,始终保持整劲不丢。<br/>第三阶段:练习均匀、连贯与协调。注意动作的轻匀连贯性。<br/>第四阶段:练松柔与沉实,长功力阶段。练习太极拳大致也分为三层境界,即以腰代手,以气代手,以意代手的初、中、高三个层次。首先要通经活络,要想顺利通开经络,就要掌握好练功时间、节气,比如一年两至,两分而言,春分应该是通肝经的好季节,夏至是通心经,秋分通肺经,冬至通肾经。每年应季时,老师都亲自带我们去山青水秀的地方去练功。所以,跟谢守忠老师练功的人长功特别快。<br/>第五阶段:练发力、推手、散手,实战运用。<br/>按着老师讲的拳理,我认真的练习,在松沉缓慢、均匀上下功夫,三年后,确实感到了内功充实,内气腾然,拳架也比原来好看了。<br/></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 <div id="textstyle_8" style="FONT-SIZE: 14px; OVERFLOW: hidden; WORD-BREAK: keep-all; LINE-HEIGHT: 150%; WORD-WRAP: break-word">为了给喜欢太极拳的朋友提供一个切磋武艺交流感情的平台,请朋友们加入辽宁铁岭的QQ群,调兵山陈氏太极群:62684827</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