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3 19:22:00

比如:拦雀尾中的挤变按。大架是上棚坐腿弓步按。中架是下棌坐腿弓步按。小架是抱头坐腿弓步按外加顺时针圈的抖动发劲。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4 07:25:00

曾阿牛网友:<p> &nbsp; &nbsp;我打的老杨式大架,有一本书可以佐证,就是民国22年出版的《太极拳图解》一书。作者是浙江瑞安人,原浙江大学武术系教授蔡翼中,他是田兆麟早年的学生,后来浙江国术馆馆长陈志远提议,田兆麟、陈志远、蔡翼中三人结拜兄弟。<br> &nbsp; &nbsp;书中有温州鸥江医院第一任院长,留日医学博士林镜平的文章,(林也是田老师的学生,)还有国民党要员,诸民谊的题词。<br> &nbsp; &nbsp;你有机会来沪,可以一阅。

外地雏鹰 发表于 2004-6-7 06:39:00

殷勤老师:<p> &nbsp; &nbsp; 听您的学生说:“原来打一套85式不累不出汗,学你的拳,尽管很放松,只要打几个动作就觉得吃不消,酸胀出汗。”这是什么原因?是否这样容易出功夫?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7 07:50:00

&nbsp; &nbsp;噢,这是普片反映。<br> &nbsp; &nbsp;要知道打拳就像造房子,要把房子造的高建的牢,首先要把基础搞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房子是造不高建不牢的。<br> &nbsp; &nbsp;所以,我教学生打拳,比较注重基础,即基本功的锻炼。只有把底盘及架子搞正确,搞准确。让每一个大小关节、骨骼、神经、肌肉都在最合理的位子上,才能在最短的单位时间里面,产生最大的锻炼效果。<br> &nbsp; &nbsp;才能在锻炼的时候感觉的容易热(出汗)、容易累(酸胀)。练好后,顿觉一轻松!感觉神清气爽!轻灵饱满,有用不完劲的快感!这样出功夫自然就快!<br> &nbsp; &nbsp;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7 18:41:00

谢谢! &nbsp;我从不敢把自己的东西当精华! &nbsp; 哈哈!

tjf 发表于 2004-6-8 18:42:00

&nbsp;噢,这是普片反映。<br> &nbsp; 要知道打拳就像造房子,要把房子造的高建的牢,首先要把基础搞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房子是造不高建不牢的。<br> &nbsp; 所以,我教学生打拳,比较注重基础,即基本功的锻炼。只有把底盘及架子搞正确,搞准确。让每一个大小关节、骨骼、神经、肌肉都在最合理的位子上,才能在最短的单位时间里面,产生最大的锻炼效果。<br> &nbsp; 才能在锻炼的时候感觉的容易热(出汗)、容易累(酸胀)。练好后,顿觉一轻松!感觉神清气爽!轻灵饱满,有用不完劲的快感!这样出功夫自然就快!<br> &nbsp; &nbsp;强烈同意<br>深切感触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6-15 08:26: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Beast</u>在 <em>2004/06/08 05:00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妄自尊大固然不可取,那也不能妄自菲薄呀<br></div><br>有道理。

外地雏鹰 发表于 2004-7-29 07:43:00

<P>请教神鹰斑竹——殷勤老师:</P><P>你曾经说过,你师父一套拳能打两个多小时。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老杨式的拳架里面蕴含的东东要远比现在流行的拳架的内容要多的多?所以能打的时间长?</P>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7-29 09:55:00

可以这样理解!完全正确!

太极神鹰 发表于 2004-7-30 13:09:00

<P>小架的拦雀尾,的确是顺时针转,但转起来一点都不别扭,如果真的别扭,就不是好的太极了。</P><P>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区别很大!提手是右向,手挥琵琶是左向,还有手法上一个是上下为主,一个是里外为主,等等。</P>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神鹰斑竹--老杨式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