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同道论“刚”“柔”!
太极习练中,会碰到“如何掌握好刚、柔、松、紧度”的问题,欢迎同道讨论、发表高见! 这是很基础的问题。 楼上这位老兄,你不要小看“基础”性问题,万丈高楼始于基础,基础不搞好,万丈高楼只能是空中楼阁! 从基本功练起!<p>站桩、压腿、盘架、推手。。。。。。。。。。。。。。。 这兑我来说是最难的问题。找不到边际,无所适从,稀里糊涂!但我认为,刚、柔是一个东西,你无法分开,你不可能只知道刚或只知道柔!等你知道了其中一个,你就明白了另一个!对太极中所有成对的如阴阳,松紧等都是一样! 我的体会是:学太极拳会越学越觉得博大精深!有没有好的老师带路,结果会大相径庭! 有心求柔,无意成刚,刚自在。 拳技有内外两家,外家祖达摩祖师,曰少林派;内家祖张三丰先生,曰武当派。其所资为师承之具者,不外乎着与劲。<br> <br> 形于外者为着,蕴于内者为劲。着,其质也;劲,其气也。着,其体也,劲,其用也。气质兼修,体用皆备,而后可以言拳。外家与内家之别,即以着与劲言之。外家精于着,内众邃于劲。犹汉儒之重训诂,宋儒之明性理,虽各有独到之处,要亦并行而不悖。世人不察,以为外家主刚,内家主柔,乌知刚柔不可偏重,且亦未尝离哉!<p> 太极十三式,传自张三丰。张固道家者流,故其论太极拳曰: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又曰: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走也、黏也,皆当于劲中求之,必也感觉灵敏,无有窒碍,而后可谓之懂劲。必也随机因应,一任自然,而后可谓之阶及神明。----与老子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之旨正无以异。<br> 完全同意“大仙”的看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