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8-29 17:00:00

张方:论中华武学师说

<p><font face="Verdana">&nbsp;张方:论中华武学师说</font></p><font face="Verdana"><br /><p><br/>  韩愈在那篇著名的《师说》中将“师”的功能归纳为“传道、授业、解惑”六个字。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已经改变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近距离面授的情况。但是传统武术仍然要口传心受,无论目前已经出版了多少武学书籍和大师们的 VCD,可是对于一个追求武学真谛的修炼者来说,一个有真功夫的明师还是必不可少的。<br/>  我十四岁之前,参加过少年武术培训班,教练是我父亲的朋友,我和其他孩子一起,跟老师学了点国家规定套路的长拳和太祖拳。那个年代,传统武术还在国家允许的武术健身运动的边缘,不像今天这样,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不像今天这样,武术也是待价可沽的商品。那个时候,各种培训班都是免费的,我和其他孩子都没有花一分钱就学了半年。1975年,我到北京随陈老先生学功夫后,才正式接触到传统武学,才知道内家拳的博大精深。此后,我一直到处投师访友,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前后拜师、认师十几位,这其中既有不世出的高人,也有身怀绝技的明师,但我也认过假师和劣师,其中的甘苦,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直到近年来功夫有成,自己也收了一些弟子,忝为师长,才感悟到师道的真正内涵。<br/>  一、拜师的学问<br/>  首先,我想告诉后学者,哪几种“师”不能拜。第一种是假师。但假师者都非常善于包装和伪装,其中一类是本无明确的师承,更非名门正派的传人,却非要扯上峨嵋、武当、天山、长白山等压根就不贴边的神门奇派的嫡传。若实在攀不上,干脆就编造一个瞎话,比如什么某家武学硕果仅存的惟一传人之类的,令人作呕。其实,你仔细一想,20世纪80年代,国家耗费了无数人力和财力,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对传统武术进行了地毯式的发掘整理,如果真有如武侠小说中杜撰的“天山派”或“长白山派”的神奇功夫,也不会等到今天才来招摇过市了。假师中的另一类则虽属名门正派的传人,但却并无真实功夫。这类人一般会在公共场所挺着肚子,显得功架十足,常吹捧自己的前辈借以抬高自己,并且善于利用不会功夫的人或自己的弟子来做“高买手”式的表演,显示自己的功夫。假师常玩点“腹活”为自己包装,常见如“隔空毁物”、“空中断石”等“神功”。只要稍做逆向思维,就不会上他的当,因为像这种纯属“特异功能”的绝活,完全可以参加美国的兰迪和中国的司马南等人设的擂台赛,然后领取一百万美元的奖金,何必费尽心机骗取你手里的那点小钱呢!<br/>  但有些假师有点真功夫,短时间内很难识破。当年,我随王辉璞先师习太极拳多年后,为求“凌空劲”而四处寻师访友。有一次,我陪朋友去一位据说已经练成了“凌空劲”的拳师家里,那拳师当时居然真的在近距离内把我那位朋友“牵引调动”起来。我那位朋友拜了师,我也稀里糊涂地认了老师。事后我才发现,这位先生对于拳理一窍不通,我硬着头皮跟他划了半年拳架后,摸劲时一搭手,发现他不过是有点刚硬之力,功夫远未及上乘,于是敬而远之。我再问那位朋友当时为什么能被他“调动”起来,朋友说“其实那个时候自己什么感觉也没有,但既然想跟人家学太极拳,总得给人留点面子配合配合吧”,真是害人害己!<br/>  第二种不能拜的师就是刁师。刁师大多都有点真功夫,学过真玩艺,拳谱丹经背得滚瓜烂熟,伸手能放人,张嘴有东西。但你一旦沾上这类刁师,轻则让你破财,重则让你倾家荡产。目前,各种形形色色的刁师或开门授徒,或被高薪聘请-,变着法儿掏别人的腰包,什么人室弟子拿多少钱,入门弟子拿多少钱,光掌门弟子就分好几个级别,真是闻所未闻。刁师善于用根本练不成的神功来勾引你,然后再把每一种神功分成几个修炼层次,每一个层次收取不同的费用,直到你的钱包比你的脸还干净,再一脚把你踹开。刁师者,古已有人,不说别人,近代戴氏心意拳传播者戴魁先生就是其一。戴先生出身于破产的乡绅家庭,除有一身功夫外,好逸恶劳,不事生产,不懂商贾。戴先师没出名时,在乡村的破庙里教一些孩子读书习武,弄点零花钱。20世纪30年代,他在归化城因与一穷武师争徒弟而失手打死了对方,于是声名鹊起,身价倍增。戴先师不愧是晋商的后人,他将戴家拳拆开,改编成多种样式,教给每个弟子的东西都不一样。每个弟子都以为师父的真东西还没拿出来,只能加大孝敬师父的力度,这多少有点像秦始皇为自己建的七十二冢,诱惑人们不停地挖掘,却总也找不到宝藏。结果戴先师的一位弟子为了学到真东西,将家里的土地、牲畜和楼房都卖了,学成了穷光蛋,也没练出“墙上挂画”之类的绝技。戴先师的传人也不甘示弱。2003年,有一位日本青年来访我,我见他练的“三拳”与我练的一模一样,感到吃惊,因为会练老“三拳”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可惜他“三拳”发不出劲来。后来听祁县人说,这位日本人为了学戴氏心意拳,竟花了二—卜多万!看来论精细、算计,谁也比不过山西人。<br/>  另外不能拜的师就是劣师。劣师一般都有名,有的甚至名扬天下。但是功成名就之后,他们都把功夫扔下而寄身于名利声色场。有位英年早逝的大师的嫡传弟子跟我说,师父纯粹是累死的,白天打麻将,晚上喝大酒…… 劣师们大都家无产业,卖的是名,靠弟子们供养,道德修养又极差,有的原本就是流氓无赖,弟子有一个地方钱没花到,他说翻脸就翻脸。武术界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想学功夫的后生最好记住我说的这几种不能接触的“大师”,一旦遇到了,就赶紧避之远之。<br/>  那么,习武者应该拜哪些人为师呢?第一种是可遇不可求的高师。高师者,世外高人也,或游走于名山大川,或寄身于寺庙道观,或大隐隐于市。高师都视名利为虎狼,非遇根器好的可度之人而不显露真功夫,非可传之人虽万金也难求其技。高师教授功夫的目的只有一个:替祖师爷传艺,为传统文化续香火。因此,高师不仅不看重财物、享乐,甚至连师徒之间的名分也无所谓。我十四岁时遇到的陈老先生,就是难是一见的高师。陈老先生是我外祖父的朋友,因为过去老辈人不愿意让晚辈知道自己的名讳,虽然两位老人已经故去多年了,但我至今仍不知他们,的名字,因此也无法替陈老先生扬名。我从没为陈老先生花过一分钱,惟一的一次就是我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到北京出差时,请陈老先生吃过一次饭。我再三强调自己已经参加工作了,有工资了,陈老先生才肯去。陈先生原藉四川,因此我们去了当时东风市场里的湘蜀饭馆,两个人花了不到二十元钱。就是那次吃饭,老人家告诉了我武术界拜师的传统和规矩。我提出要拜师。陈先生说,现在不兴这个了,自己也没有别的传人,愿意叫爷爷也行,愿意叫师父也行。高师都是这么豁达,这么洒脱。再如1982年我夜宿镇江焦山时见到的老僧和后来在黄山遇到的背剑道人,他们的功夫都出神入化,他们的风采是得道之人的典范,习武修炼之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高师,千万不可错过。<br/>  当今世上可求的明师虽然不多,可也并不难找,但首先要知道何为明师。明师除了道德品质堪为人师外,必须要有三明,即首要明理,次要明手,三要明言。明理者,本门派的渊源师承、拳理拳谱都能如数家珍,洞悉丹道和内功窍要,熟知拳法、功法与易理、医理的关系。明手者,能将本门派的桩功、操手、拳法器械的套路演示得准确到位,并具备一定的功力。如八卦门的要能练出横劲,心意(形意)门的要能打出抖擞劲,太极门的要能发出“惊、弹、抖、炸”的整劲。明言者,能将本门派的内功心法和拳法器械的特点表述清楚,并能让学者领会贯通。明师非出世之高人,倘没脱离名利的羁绊,但能以传统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弟子们懂规矩、知利害、不放纵。习武者能随一位这样的明师修炼,福分已是不浅。<br/>  近日有人撰文说,一些拳师为让:拜门者减服,经常将求学者打伤。这是旧中国武术界留下的恶习,叫“高买手”。这些拳家一般都会告诉拜门者,你用举来打我。你要是真的用拳来打他,就被他“相住”了,他躲闪或招架的同时,会使出真功夫打你,轻者让你疼痛难当,重者让你吐,血受伤。从此你对他就不能不服,他更会借此事大肆自吹自擂。我习武时,对付这种人的方法有二:一是问他可不可以随便打(拳脚并用);二是请他来打我,我或破解或迎击。这其中的道理,学者可以慢慢领悟。另外,听说目前很多求学者都热衷于追寻所谓截拳道功夫的正宗传人。在此,我想点醒那些梦中人,李小龙首先是一位演员,其次才是习武者。他虽是叶问的弟子,但并非是传统武术的修炼者。我看过他的很多功夫片和著作,他的拳法不过是咏春拳和拳击的组合,步法则完全借鉴丁拳击的滑步,腿法综合了空手道和跆拳道的优点。他并不是世界自由搏击冠军,也没有与职业拳击和泰拳进行过公开比赛。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武术界曾四次赴泰国挑战,李小龙一次都没有参加。李小龙 “天下无敌”的形象是在银幕上,而并非是在比武场。李小龙只活了三十多岁,且有十年的时间一直忙于拍电影,哪有时间去传功授徒!今天那些想借李小龙的大名发财的人编造出来的传承纯属无稽之谈。客观上讲,截拳道确有实战价值,李小龙本人也是学过哲学的有识之士,因此截拳道的搏击理念也优于一般拳法,但仅仅会模仿李小龙在动作片中的姿态和叫声,就自命得到了截拳道的真传,岂不可笑!<br/>  回过头再讲一讲拜师的一些旧俗和规矩。陈老先生告诉过我,老辈人拜师前,先要写好拜师帖。过去在北京琉璃厂那样的地方就能够买到类似清代朝臣上奏用的折子,然后在折子上用毛笔写上“某学生愿拜某先生为师”和一些刻苦练功、光大门户之类的格式性文字,再写上日期(一般都用农历)。选好日子,找一家酒店,请几位师父的朋友坐陪和见证。先请引见人(接引师)等人在帖子上签名,然后请师父面南背北坐好,拜师者跪下后三心落地,给师父磕三个头(一拜天地,二拜祖师,三拜师父),把帖子顶在头顶上给师父。师父接帖子后,说几句勉励的话并宣示门规,然后扶弟子起身。弟子起身后,一般要敬师父一杯茶。帖子由师父保存。在两种情况下,师父会将帖子还给弟子:一是解除师徒关系;二是徒弟的功夫已经练成了,可以自立门户,师父会在帖子上写一些认证的话。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些规矩一度曾被废止,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恢复起来。中国武术就是靠这种师徒传承延续下来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规矩的某些环节也应该有些变化了。<br/>  二、择徒的标准<br/>  戴家心意拳谱中有“三教三不教”的说法。过去跟现在不一样,今天只要你有钱,想学什么功夫都大致可行,旧时名门正派择徒都有标准,若不是习武的材料,很难成为人室弟子,不管你是什么出身,花了多少钱,都很难把功夫买到身上来。一些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之所以没有像样的传人,就是因为没有选到好徒弟。<br/>  有的庸师择徒时首先看学生是否老实厚道,认为这样的人比较踏实,不能另投高师,对自己又能孝敬。其实老实厚道的人不适合练武,最多能健身。习武之人首先要有悟性,对于师父的传授能够举一反三,尤其是修炼内家拳者更要能以武人道。天分不够的徒弟,师父累死了也没用。过去有经验的老师父都会看骨相,收徒时要摸一摸徒弟的后腰,看一看徒弟周身的关节,然后告诉徒弟要在哪几个方面下功夫。所谓“骨相要清奇”,拜师者如有罗锅或鸡胸,自然不能收为弟子,人要长得瘦不露骨、胖无赘肉,才适合练武。<br/>  习内家拳者除了天生根器要好外,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否则无法理解《内经》医理和丹道禅学,功夫就不可能练到上乘。当然,徒弟的道德修养也很重要。过</p><br /><p>去老师父没教练拳前,先让徒弟站桩,就是为了磨炼徒弟的心性。心性不好的人站不到一年半载就一走了之,师父也犯不着为徒弟耗心血了。一般修炼内家拳者随着功夫的增长,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也会发生变化,宽容、谦和、忠孝、仁义等美德会随着生理上的变化逐渐显现在修炼者的身上,功夫练得越深就越不敢出手,能制人而不伤人,所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就是这个道理。<br/>  对于一些根器和心性都不太理想的拜门者,最好先收为学员或入门弟子,不能做为人室弟子,更不能贪图金钱和享乐而把祖宗的东西贱卖了,否则以后就会出现麻烦。对于个别悟性奇高而师父又无力再传授的弟子,稍微开明一点的师父就应该把这样的人才送到比自己更有道行的明师那里去深造。如果不能忍痛割爱,师徒之间早晚要反目成仇,一些心胸狭隘的庸师难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br/>  三、师徒与门户<br/>  各个门派的功夫都不一样,一般爱和稀泥者会说“门派无好坏之分,功夫有大小之别”。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缺乏原则性。由于地域的差别和历史发展等原因,有些门派确实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比如有一门著名的拳种,技击性极强,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高手。可是这些高手们无论功夫多高,到了老年的时候耳朵都不太好使,就是因为这个拳种的震脚发力过于刚猛。武学的第一功能不是技击,而是健身,戕害健康的功夫必然要让位于养生与技击并重的优秀拳种。因此拜师者在选择门户时,一定要审慎地研究这一门派的拳法和功法,按已所需,以已所求,去寻找能让自己终身受益的门派和师父。<br/>  心地厚道的徒弟往往一拜人师门,不仅师父的话如同天籁,更感觉本门的任何功法拳械都优于其它门派,甚至认为门户的声誉神圣不可侵犯,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门户之见。一旦有了门户之见,就容易对其它门派产生偏见。有的师父从心里愿意让徒弟们对别的拳种有所微词,旧时的一些师父更鼓励弟子去踢别的门派的场子,找其它门派的人比武,为本门派扬名。门户之见是武学发展的最大阻碍,任何优秀的门派都是汲取其它拳种的精华才发展起来的,没有哪个拳种是神仙或圣人所传。一个聪明的武学修炼者应该立足于本门派,广泛吸取各种搏击术的优点,这样不仅能有利于自身修炼,同时更有助于本门派的拳法、功法、理法的新陈代谢。<br/>  当代武术界,维系师徒关系的不只是一个门户的传承,更是传统武术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前辈遗留下来的旧师徒关系的弊端。其实,睿智的前辈早就看到了这种师徒关系的局限性,过去江湖上有两句名言说得好——“拜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交手”。都说找一位能教明白功夫的师父不难,但能拜一位让自己终身敬佩的明师很难,找一个好的传人更难。</p><br /><p>张方:我为什么要修炼</p><br /><p>  我说的“修炼”绝不是朝三暮四、一曝十寒的偶然之举,“修炼”更不是为掌握某一种技艺,并使其成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奇货可居。“修炼”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每天必须的饮食和睡眠一样,它更是你荡涤身心污垢最有效的手段。<br/>  <br/>  一、沉重的肉体<br/>  <br/>  如果说人是由其它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的生理机能的退化速度与动物相比则要快得多。人早已不如猴子灵敏,更不如豹子迅捷,当然也无法与老虎的凶猛相比。人利用各种武器和工具把其它动物征服,但自身也难逃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和瘟疫流行等各种噩运的困扰。<br/>  没有灵丹妙药能够改变这一切,人还要靠自己。早在几千年前,祖先们就发明了延缓衰老、增强体能的各种方法,如道家的内丹术、华佗的五禽戏等,造就了很多心智和寿命都异于常人的“神仙”。修炼不同于现在的锻炼。锻炼仅仅是为了恢复和改善身体的机能,但对于深层次的改善却无能为力,更不可能有效地遏制疾病,而且一些剧烈的无氧运动还会有害健康。修炼首先是一种全身心放松、动静结合的充分的有氧运动。这种运动的作用点不是肌肉和关节,而是人体的内脏和神经系统,由内而外地更新人的体液,改善神经系统的紊乱状态,缓解内脏功能的衰竭进度,彻底地改变亚健康的状态。<br/>  以笔者创立的内家拳为例,先通过静坐和站桩内炼聚集能量,经过长期的放松人静,就会出现自然状态下的静极生动,体内的能量发动起来后会打通周身的汗腺,五脏六腑的新陈代谢数倍于常态,促使人体细胞的更新频率维持在青壮年水平,这正是修炼有素者鹤发童颜的奥秘所在。人们把修炼者的排泄称之为“排毒”,是因为修炼与锻炼不同,锻炼者也会大量出汗,但那是肌肉紧张的结果,体内的毒素不会因此而排出。修炼者的汗液和大小便与常人不同。练功之初,修炼者的汗呈黄色且有粘稠感,甚至还有异味;大便是黑色的,有的人还会大便不成形,如浆糊状,腥臭难挡。功深者可用内力将大量的盐从毛孔中逼出,由里及表地对身体进行消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体中的毒素和积垢必然会越来越少。<br/>  肥胖是困扰二十一世纪都市人的文明病,很多人用节食、吃药和锻炼的方法来企盼体重的减轻,这些方法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使有效,也会产生内分泌失调、皮肤老化和营养不良等副作用。而修炼不仅能有效地遏止体重的增长,同时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不良的反应。尤其是习练内家拳道中的八卦掌,不仅能消除一般性肥胖,对控制因练习太极拳等运动性体重增长也有独特的效果。有一年,在北京陶然亭我的老师刘敬儒先生的练功场里,同门师兄弟韩燕武的弟子在不停转圈。我问他:有何效果?他说:每天一百圈,一个月体重减了十六斤。我见他身体强壮,并非虚胖,减轻体重想必很困难。他说并非刻意要减轻体重,也没节食,只是练习八卦掌带来的自然效应。<br/>  <br/>  二、疲惫的心灵<br/>  <br/>  面对难以承受的压力,人们总是试图寻找摆脱的途径,有人选择了静坐和禅定。其实人在承受压力、心情抑郁之时,习练气功、静坐和禅定都极易出偏差。而且单纯地静坐与禅定,由于缺乏肢体的运动还极易患亡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实传统的佛家禅定之前先要“跑香”,正宗道门的内丹功也有“转天尊”,所渭动静结合为正道。修心首要心静,这种静不是你让它静就能够静下来的。你越抑制自己的心绪就越静不下来,只有在自然松弛的状态下才能真的静下来。真能静下来的人,身临悬崖而不惊,泰山崩溃而不动。要达到真松和真静,就必须修炼,于是很多人想到了太极拳。<br/>  <br/>  三、关于“内家拳 道”<br/>  <br/>  太极拳仅是“内家拳道”中的一部分。“内家拳道”是我修炼内功28年(1975年至2003年)后的一个总结。自从在《精武》上简略地做了介绍后,我陆续收到了很多习武者利丹道爱好者的来信,在此对“内家拳道”做进一步的阐示。<br/>  如果将修炼比喻成炼钢的过程,那么太极拳就是首要环节。太极拳能够聚集能量,把人体这块“生铁”溶化了,然后排除渣滓,对“铁”的化学成分进行提纯;心意拳则是进一步“提高炉温”,对“铁”进行冶炼,使人体能有一个质的改变;而八卦掌则是将“百炼钢”化做“绕指柔”的必要的锤炼手段。在“内家拳道”的三种拳法中,最重要的是“太极十八式”的修炼,它是整个修炼成败的关键。独门的太极桩法是内家拳道的首选动能,“太极十八式”是以外动启发内动的手段,而练习“五行功”则是内动旋转的便捷法门。<br/>  我对“心意十八式”的编创也煞费苦心。首先对“蹲毛猴”进行了改革,使其能够将气血沉于丹田和涌泉,不致于气血上撞影响健康。无论是丹田功还是“心意十八式”,都极力主张“松”和“轻”,避免劲力对内脏和心脑血管造成危害。同时也将戴家心意拳过去秘不外传的“猩猩出洞”和“三拳”等编人套路,使好武者能够一睹这些至简至易的原始拳法的真面目。<br/>  我曾经接触了八卦掌的很多门派,并且得到过隐士高人传授“转天尊”、“八卦罗汉拳”和“八卦卧丹功”等八卦门绝学,但在“内家拳道”中并没有编入这些繁杂的掌法和高深的内功。因为“内家拳道”应该是“真传一句话”的修炼法门,而我将练有小成的过程设定为三年,每种拳法仅有一年的时间,自然不可能让初学者学习那些难练难精的功夫。因此,我还是将云抟老祖传下来的“转掌”做为“八卦掌十八式”的基础,如能练到“拉磨”状,则腹压增高,双肋似鱼腮,周身筋脉伸长,内功可以登堂人室了。<br/>   “太极十八式”练至“内功”层次,身体就能够自行“排毒”了,修炼进入了净化程序;“心意十八式”练至内气贯通周身时,则能由后天返先天,坎离相交,内丹初结;“八卦掌十八式”练至转掌无转圈的感觉,身动而心不动,则狂野之心可定矣,“内家拳道”的修炼基本完成,有缘者可以进入“混元丹法”的修炼层次了。<br/>  “混元丹法”是以一种独门的手印结合坐禅、立禅和“转天尊”来进行修炼的,应该是内家武学的至高修为,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p><br /><p><br/>&nbsp;<br/></font></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方:论中华武学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