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9-2 11:26:00

我学习传统太极拳的经历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 <br/>我学习传统太极拳的经历<br/>在跟振肖师父学拳以前。我原来的学拳练拳经历基本上是对太极拳相信——迷信——痴迷——迷茫——茫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开始接触和学习太极拳。我的师公和师父也是名声显赫的拳师。可能我和那个拳的缘分不到吧。习练了近二十年。自己认为也没有得到什么功夫。和别人推手时自己根本就站立不住。</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由于历史原因。我师公能公开授拳时,年事已近耄耋。老人家功夫确实很好。可是由于我本人对太极拳的见识很低,对于太极拳的见解还是有偏颇的。当时又没有见过传统太极拳的练法和图象(当时不象现在什么录象,光碟都有的)。只是记得师公当时说过他学拳练拳时架子做的很低。在八仙桌子下面练拳。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是真的糊涂啊。现在回忆老爷子骂我们把拳练成了“老头拳”的深意。真是汗颜!还记得当时一位师叔接口说。:“我们就是和老头学的拳,不练老头拳练什么”我们看到老爷子练拳的时候。老爷子已经是七八十岁高龄了,自然不会下低架子练拳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真的是很混啊。老爷子那身功夫绝对不是站着练出来的,也绝对不是象某些人说的那样,是用小半马步那么站着就能练出一身好功夫的。老爷子是说过小半马步最实用。可是就我的记忆里老爷子绝对没说过平时行拳走架就用小半马步的。这是很大一部分人对老爷子的话的一种曲解。</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太极拳的涵盖面很大。他给了我们任何想象和理解的空间。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现在太极拳的这个样子。你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编上一套。他也可以把自己对太极的理解发挥一通。所以才有了现在社会上这么多的太极拳套路。美其名曰:“发展,改革,创新了太极拳。但是仔细推敲起来。有几家还能把传统的太极拳继承下来的。有几家还能把传统的太极拳的内涵和细腻保留着。综观现在的推手比赛或者平时大家在切磋时.有几个不是硬推。硬拥。直拉。横拽的。拳谱里说的“如风吹倒。跌翻绝妙”“发人于丈外。乃雕虫小技尔”试问现在有几人见过这种场面的。</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当时尊奉着“拳打万遍。不打自转”的拳谚。和几个师兄师弟镖着劲。一气三、四年下来。每年一万遍拳。每天三,四十遍的练架子,一趟拳十五分钟。一个小时四遍架子。每天按照八小时工作制练拳。不可谓不勤奋吧!可是几万遍拳练下来。和人推手时还是那个样子。除了会说别人太僵硬以外。我觉得自己也没长了什么功夫。我当时体重60公斤左右。自己也认为是自己体重太小。应该去练一些别的东西来弥补功力的不足。这个阶段我一直在研究一些小手。如擒拿手。分筋错骨手等等来维持自己对太极拳的追求。实际上这个时候我就从痴迷阶段转向迷茫阶段。尽管如此,每次有机会见了师门前辈。我还是虚心求教的。他们每次看了我练架子以后总是褒奖有加.连说几个不错是常常有的事情。:“不错!不错。就这么练吧”当时我觉得我就剩下别人对我的评价了。:“功架蛮好的。可是好看不管用”下面我就进入了一个茫然不知所措的阶段。在我练了近二十年的时候一位师叔来荷泽.在酒宴上。几位师门长者在对我师公的评价时让我感到了心寒。这是当时的对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一直记在心内。一位说:“我们跟老师比。这辈子能学到老人家的万分之一。就是我们的庆幸了”。另一位说:“万分之一???我们能学到老师的百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就很不错了”当时大家要夸老爷子的功夫也是真心话。说自己和师父差的太多也是真心话。但是真正令我心寒的是这两位师长都是跟随老爷子五。六十年的徒弟啊!这就是我说的茫然不知所措。练吧?自己能比这几位长辈强吗?不练吧?追求了半生的太极梦就这么结束了么?</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2000年是我在习拳道路上发生转折的一年。年初一位师门前辈来我们这里,我请他为我看看架子(因为我深信功架是一切工夫的基础。我们当时也就这么一趟架子。其实好多大师不也就是靠一趟拳吃遍天下么?)我万万没有想到他老人家一句话把我从那次的心寒弄到现在的透心凉!当时他说:“很好啊!你的功架很不错了。好好练!再有一二十年就差不多了”。你们想知道我当时的感觉吗?那真的是一桶冰水从头上浇下来。试问我已经下劲练了二十年了。还要再练二十年?我已经耗费了人生的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还要再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不是真的等练的爬上了火葬厂的烟囱。我就差不多了。?说良心话这些师门前辈人品都是很好的。他们不是有意要伤害我。只不过他们自己也可能就是这么过来的吧!也可能我的功利思想太多了吧!可是我就是想把太极拳这个宝贵遗产继承下来而已。也没想过去和谁争强好胜。比个高低。可是总不能练了半生的太极拳和人切磋的时候连站都站不住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决定不再练拳了。可是这毕竟是我用了心血半生的追求啊!要知道我当年的痴迷绝对不下于任何一个爱好者。那些年我每年外出十几次。有时候半个月就出去一趟。也见了很多的名家。那个年代工资又低。不外乎是从老婆孩子的伙食费中挤出一些费用外出学拳。所以我说其中的甘苦又有几人能够<br/>知晓?</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我不光是不练拳了。连一些师门同好也不见了。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内。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原来外出时遇到的陈振肖先生。当时先生的爱女正在病重期间。可是振肖先生一接到我的电话。立刻答应了我的请求。</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无法言喻的。次日凌晨2.00点振肖先生到了荷泽。到家后先生等外人离去后。问我:“怎么样?听说你一直都在坚持练拳。功夫怎么样了。”我苦笑着回答先生。“还是当年见到你的那个样子”先生笑笑说:“来!你出手来试试吧。”我早就知道先生功力深厚。(我早在1983年就和先生认识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未能追随先生学习传统太极拳。也可能是缘分不够吧?)可是我还是硬着头皮出手了。就在我的两只手刚在胸前拱起,向外做了一个挤按的十字手时。先生只用右手搭在我的右手腕骨上。。我当时几乎没有任何感觉。。什么力道啊,劲别啊。当时脑海里是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了。等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站在了床上。后背撞在了墙上。把一只壁灯砸了个粉碎。先生当时也觉的有些诧异。嘴里喃喃的说:“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哪?这么多年你不是一直在练吗?”我说。是的。我对太极拳的追求和执着和勤奋。在我们这里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事后的几天里我真的是很兴奋。带着先生几乎见遍了我们这里的爱好者。因为我知道学拳的艰辛。希望先生能给我们这里的同好讲解一些传统太极拳的真谛。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个别同门师兄弟。竟然会有一些想抻量先生的想法。偏偏先生涵养极好.每每和人试手过招时。总是点到为止。即不发人。也不摔人。更不要说破把用散手了?事后。先生和我说,某某朋友身上欠缺棚劲。某某朋友的功力是靠站桩练出来的。欠缺灵动性。某某身体旋转幅度过大。在对抗性推手时容易给对手可乘之机。</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因为是在公开场合下和大家在一起。先生不便明确的指出某某的不足。希望我过后转告一下。总之先生对任何一个来求教的爱好者。都是抱着爱护关心。并真心的希望大家都能有所进步。先生常说:“大家都是爱好者。推推手玩一下。能让别人感觉一下太极拳的奥妙就可以了。”</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这几天里,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使我更加见识了先生的功力和武德。当时我们这里有一位爱好者。体重有110多公斤。他在和先生推手时用了很大的力气来推先生。可是先生站在那里几乎没有什么感觉似的。过了一会先生好整以暇的笑了笑 说。:“不要把我的练功服扯破了啊。出来的时候就带了这一件”事后</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们本地的一些朋友在背后议论说。陈振肖绝对顶不住某某。也算碰巧。被我的一个弟子听到了。因为他们还都年轻。所以总觉得先生该出手教训一下那位朋友。正好是饭后。这个弟子喝了些酒。总是和先生歪缠。老是嘟囔着说。:“师爷你真该收拾某某一下子。何必让人家说你不行啊。”因为先生为人很好。所以我的弟子和先生之间也很和睦。弟子们有时候在先生面前。也敢随便的说话。后来这个弟子还是嘟囔这个事情。先生笑着说这个弟子。:“你这小子。为什么要收拾人家啊?人家不过是想看看太极拳有什么本领罢了。没必要动手伤了和气嘛!</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你这小子啊!看来今天不让你知道怎么回事。你怕是要唠叨到明天吧?那位朋友不就是230来斤嘛!来!你们挑几个大个的。一起来推我好不好?看我是不是站的住?”先生说着用手一指。挑了五个体重大约都在九十公斤以上的。然后又说了一句话:“你们五个人怎么也得比那位朋友有劲吧。”。当时在房间里就摆上了</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战场”先生就是用了一个两脚距离一肩宽的马步。他前面五个彪型大汉一字站好。开始几个人推拥了几下。先生纹丝不动。先生笑着说。来你们一起使劲啊。我来给你们喊号子。。就这样先生喊着号子。几个人仍然是没有把先生推动分毫。我深知先生的功力。便在一边笑着:“先生。大家推不动你。可是你还能动吗?”先生笑着应道:“能啊”话音刚落。五个彪型大汉几乎是同时起跳。奇妙的是一,三,五。跳起来撞上了东面的墙壁。二.四两个人则撞到了西面的墙壁上。每个人都是跳起来脚离地有一两尺高。我只知道先生功力过人。可是绝对没有想到他马步正面向人。还能把五个彪形大汉的劲力卸空。而且把近千斤的五个人反震了个蝴蝶穿花。(先生绝对不是象某些人表演的那样。把前面的人一顺头的牵了过来。那种顺手牵羊的动作是很容易的。。一旦大家向前用上了力气。侧身一带就是了)当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nbsp;&nbsp;&nbsp; </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此后的几天里。先生为了我的面子。一直忙碌在迎徕送往中。可是先生一直是在耐心的对大家讲解一些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方法。有时候在室外的场地上。先生为了提高一下大家的兴趣。缓解一下大家的紧张疲劳情绪。偶尔也做几个发放动作。我的弟子一直想拍摄一些资料。可是等他把镜头对好的时候。发现只有先生一人站在那里。对手早已经被发到镜头以外了。所以前几次一直都没有能拍摄下来。先生每次把人发放出去的时候。对手都是离地一两尺高。腾空飞出一两丈远。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先生根据我们当时的程度。因人施教。给我们传了传统太极拳的前几个动作。没想到我这个练了多年太极拳的人竟然连一个金刚捣碓都接受不来。说起来真的是可悲可叹啊。一个极其简单的弓步和仆步的转换。竟然使我们很多人都累的腿直哆嗦。</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看起来传统太极拳和现代这些太极拳两者之间的差异真是太大了。抛开背丝扣和基本缠丝法的运行路线不说。光是外型上的三节方位。角度。上下三节配合的高下。远近等等规矩。已是令初学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了。在这些天里先生给我详尽的讲解了上中下三盘的分节。(根本就不是象某些大师说的那样。上中下各是三节)和怎么样传导。运行和传劲基本框架。怎样用外形的开合训练来引导内里气血运行(由外引内)真的是使我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多年来心理的茫然。一下子揭开了很多。先生对相当一部分太极拳经谱的解释。绝对不是我们从字面上理解的含义。有的是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有些太极拳经谱。经过一些不入流的所谓名家大师一解释。后学者不糊涂才是怪事哪!可是这也难怪。一些所谓的大师名家要是不把太极拳搞成玄学。要是不说他们改革。创新。发展了太极拳。怎么又能蒙混那么多人哪?他们又怎么去发财哪?所以我很早就说过“成功的背后泪多少”大家试想一个大师成功了。可是你能想到他的身后有多少真心追求学习太极拳的弟子在迷茫和苦闷里挣扎。大家有的时候真的是被罩在某些大师名家的光环里不能自拔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先生在荷泽的最后一天里。使我对先生的功夫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当时我们在一个三间的平房内。靠西面墙角有一圈沙发。上面放着一只玩具狗熊。先生笑着对我的弟子说:“我让你去找那个小狗熊。你信不信?”当时我看了一下距离大约有两三丈远的样子。这个时候只见先生两只手轻轻一送。我的弟子便腾空飞落在沙发的小狗熊玩具上面。先生接着又从另外几个方位把这个弟子发在同一个地方。最奇妙的是先生自己背向着沙发。还是那么准确的把人发落在那个玩具上面。我们在场的几个人很是惊讶。怎么向背后发放人还是把掐的方位那么精确。先生的力道。角度。方位。落点竟能够把握的一精如斯。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先生临走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见到先生,心理很不是滋味,又担心自己对传统太极拳的理解有偏差,先生看出来我的心思,说以后还是有机会见面的。并且安慰我说,:“景武,你放心!只要你一直坚持不断的追求传统太极拳的这个文化瑰宝。我会尽力帮助你的。我们一二十年的交情。你说要什么,我都能给你。”先生说着把自己准备出版的光盘教学及套路推手资料。拿出来给了我。说实在话,手里拿着资料,我的鼻子酸酸的。眼泪都要掉了下来。<br/>&nbsp; <br/>光阴荏苒,岁月蹉跎。一年后先生被上海一家大公司请了过去,我们离先生更远了一些。在得知先生去连云港出差的时候。我和几个弟子驱车赶去见先生。到了那里已经深夜了,和本地的先生的一些学生见面后。当天夜里便没有别的活动安排了。先生不顾旅途劳累,来到我和弟子们住的房间。耐心的询问我们练拳的情况。跟我去见先生的有个叫雷鸣的弟子。他原来只是听我们几个谈论先生的功夫。心里是有一些疑问的。也可以说是不相信我们说的先生的那种神功。这次他在心里是做好准备要试验一下我们说的是不是真的。就在先生询问我们这边练拳怎样,推手怎样的时候。雷鸣便接上了话题。这个小子一边说着一边走了过去,两只手上去便按在了先生的胸部上。当时我们因为去的人多。在宾馆要了一个特大的房间,是套房的那种吧!先生当时站在外间会客的沙发前面,只见雷鸣的手一挨到先生的胸部。便腾空向后飞了出去,两丈开外正好摔在里面的弹簧床上。这个雷鸣1.80米的身高。90多公斤的体重。可是这个孩子是个复员军人。在部队里是某大军区司令的警卫。有着一身的好本领,反应相当灵活。只见当时他的屁股在床面上一弹。接着一个箭步又扑了过来。可是这次和上次一样。不偏不倚还是被先生发回了原处。这次起来后,雷鸣开始有些相信我们原来说的话了。他喃喃自语着说:“嘿,师爷这手怎么这么利索。。。。。”先生笑了笑说。:“小雷鸣啊。你说我这手不错。可是你看到我动手了么?”。雷鸣事后告诉我说。他最后这次是存了心的。只见雷鸣“忽”地一下又扑了上去。两只手分别抓着先生的两个大臂,狠狠的向前拥了过去。他的意思是,你说你没动手,我抓着你的手。难道你还能不动手。?看你这次怎么办我?可是这次只见先生稍微沉了一下肩头。雷鸣便翻身跳起来一头向墙角飞了过去。又是两丈多远。当时只见他一只手扶着窗台。一只手扶着床。头向下,两只腿在空中几乎是倒立状态。过了大概有一两秒钟的样子。雷鸣的腿才落下地。当时我心里担心极了。雷鸣摔那个位置只有不到两尺宽。窗台下就是个暖气片。真的是危险啊。万一。。。。。。。。先生看出了我的担心。笑着说:“放心。景武。我不会摔坏他的。我心里有数啊。你带着学生来看我,难道我会伤到他们吗?呵呵”雷鸣这次见到了真功夫。激动的一夜没有睡觉。自己在那里喃喃自语到天亮。这是后话。</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接下来我想让先生洗澡休息。可是先生说看你练拳吧。可是就在我做第一个动作的时候。先生说:“停下来不要再做了。我明白了。”我十分不解。先生说:“你们理解有偏颇。把背丝扣的含义做到了外形上岂不是起点就错了。看了你一出手就能知道你下面的情况。为什么不让你再做下去哪?因为你第一个动作错了。再在错误的方位角度下再做下去。依然是错误的。我们没必要巩固错误对不对?”久别重逢。聊聊说说中,天不觉已是微明了。。。。。。。</font></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9-2 11:27:00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br /><p><font face="Verdana">由于先生和我有一二十年的交往。又看到我和几个弟子非常痴迷于传统太极拳,先生在2002年国庆放大假期间,决定把自己的假期时间安排来荷泽给我们教拳。先生在自己的父母家里只稍稍停留了一个上午。下午就来到了荷泽。当时我和弟子们并没有一定的具体打算。心里只是想着多接受一些先生的教诲。可是先生在心里已经为我们制定了一套学拳的具体步骤和方案。然后问我这样行不行。</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先生说:“景武你这次就不要具体担负学拳的任务了。太劳累了。你年龄大。恐怕你身体支撑不了”。我心里只有感激的份。别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为了避免和上次先生来荷泽时的那么多的迎来送往。耽误时间。我的大弟子华强在离城较近的农村找了一个院落。我们真正的做了一次封闭式训练。为了让我们能多学到一些东西。先生把我的弟子个人要学的架势分开。每一个弟子学习五到六个动作。这样七个弟子一共学习了35个动作。可是先生自己的运动量可就太大了。</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先生平时为人极为随和。可是在教拳的时候非常认真。每一个动作都身体力行。完完整整的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我的弟子每个人只管自己学习的动作。只到一个动作练的基本正确了。就到一边去自己记忆习练。先生自己可是一会也不闲着。接着教下一个弟子。这样的“车轮战”法。一天下来。除了吃饭的时间以外。</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先生几乎连坐着的时间都没有。弟子们都累的要爬不起来了。可是先生在弟子们休息了以后。又给我讲解动作的要领和规范。夜里一点多钟。先生看我困的实在睁不开眼睛了。才去休息。凌晨三点十分左右先生便起床了。小声的把我的弟子一个个叫起来练拳。并且安排他们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惊动了我。先生告诉弟子们。:“让你武叔多睡一会儿。他年龄大了。不要把他熬坏了。”先生的对我关心绝对是和亲人一样的。我躺在床上。只有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听先生的话,认真努力的练拳。才不辜负先生对我一个门外弟子的一片真情。才不辜负先生对一个传统太极拳爱好者一片苦心。</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几天下来这些一米八九的大个子。一个个累的是上床的时候用手搬着腿。练架子的时候。一旦准确程度基本过关,被先生认可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能站起来了.,只有一屁股坐在地下份儿。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看出传统太极拳和现代这些太极拳的差别了。</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可是这几天下来。先生确因为总是要不停口的解说。讲解动作要领规范。先生的咽喉已经到了嘶哑的程度。有时候为了教拳。先生连水都不顾的喝。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先生这么辛苦都是为了我啊!。我只有好好练拳。继承宝贵的文化遗产。来报答先生。</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说来也怪。先生每天这么大的运动量。饭量却是极小。早晚两餐只是用一小碗米粥。中午先生说是喜欢吃肉。其实也就是一两块鸡腿,或者是一两块牛肉也就放下了筷子。我真的担心先生饿瘦了。劝他多吃点。可是先生笑了说:“呵呵!你要是真把我饿瘦了。我还真得请你的客。请你喝茅台。”</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一连七天下来。先生每天夜里一点多休息。总是在三点多点起床。白天也不午睡。七天总共的睡眠时间不到十五,六个小时。每天又是用那么少的饭。我们又是奇怪。又是钦佩先生的精。气。神!。</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在放假结束的时候。先生临走以前。让我的弟子把他的功架分解动作一动一动的用录象机录了下来。为了我们这些初学者。先生真的是费尽了心思。并且安排我们在以后怎么把套路串下来。怎么去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注意什么。避免什么等等 。总之该想到的先生都替我们想到了。这就是我在以后常常对人说的话。这样好的老师你去那里找啊。有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我们这些爱好者福气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2003七月在我的一再请求下。先生恩允。经王东师兄和一位外门高手吴老师保荐.我终于得列恩师门墙。举行了拜师仪式。递交了门生贴。仪式上,师父严肃的宣读了门规。戒条 。并且安排了学拳的注意事项。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二十几年的太极之路。终于让我走到了正确的坦途上了。</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正是象一位拳友 。看了我的文章后写的对我前半生的学拳评价一样啊。他说:“肺腑之言,感人至深。太极散人老师写出了千万太极拳痴迷者的心声!!!字字句句饱含心血,让人心酸,可幸的是风雨之后终于见到了彩虹。含泪而笑。”师父在他的著述(传统太极拳的精义与风格)里精辟的揭示“正确的拳架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我现在经过这一两年的训练。自我感觉和和过去二十年的训练结果是明显的不一样了。脚下也觉得有根基了。体内内气充盈。对阴阳互换。</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阴阳互根,刚柔。轻沉。虚实。顺逆。开合。对拉拔长、顺逆缠丝、快慢相间,掤劲等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一扫过去浑浑噩噩。糊涂拳,糊涂练的阴霾。师父在离开荷泽的时候,针对我们当时的状况。安排了几条注意事项。1。立身中正。2。脚下不要虚浮。3。卡位。到现在我还是遵循着这几个原则。不断的对自己的架子进行着修正。现在的感觉不能说是一步一个台阶吧,也差不多。总之知道了自己要练什么。练了以后能做到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这些在心里都是有数的。前辈们说过。知规矩。守规矩,明规矩。脱规矩。现在我最起码知道什么是规矩了。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真的是至理名言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现在是个失业者,寄居在九十高龄的老母亲家里。母子俩相依为命。师父知道我的情况,平日师徒之间联系。都是师父从上海打来长途电话。询问我的训练情况。其实师父经济状况也不好。可是每次打电话过来。一旦说起太极拳来。每次都是在一两个小时左右。我只有在心里对自己说。好好练拳。继承好传统太极拳。一定要对得起师父在我身上所倾注的心血和苦心。</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平时师父在教学态度上是十分严谨的。一定是看你达到了什么程度。针对你的状况和接受能力来教学的。无论高深或者是粗浅。只要是不符合你现在的状况,师傅从来是不泛讲的。师父从来不去敷衍的表扬你。说不错。很好什么的。师父每次都是严格的看你的训练方法正确与否。师父在教学的时候都是教一些练法。而不是教什么手法,用法。师父经常说:“你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训练方法.自己就能练出功夫来 。太极本无招。动就是招。不是不教你们。是怕你们不到哪个程度,自己听说了一个事情,有了一知半解就去胡练。画虎不成反而影响正常的进步。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要知道我从2000年到现在和师父总共在一起的时间也就是一个多月。三十几天的样子。最近一次和师父在徐州见面。师父对我们讲了几个阶段的劲别训练。什么时候练出的是明劲。什么是暗劲和透劲。什么是身外力等等。我当时觉得好奇。心里在想是不是我们进步了。师父要在劲力上告诉我们一些新东西了。当时我插嘴问了以后。师父很高兴的说:“华强。来。抱着你武叔的腰。”</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的大弟子从后面把我的腰紧紧的抱住。我把两手在胸前拱起。师父当时把我的的两手一按。只听得忽隆一声。华强在我背后腾空飞出去两米多远。撞在墙上以后。重重的摔在了沙发上。说实话。我当时根本就没反应。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也没觉得自己受力。师父笑了笑说。:“这个就是透劲。能明白么。”</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我和华强只是觉得太极拳太深奥了。师父的功夫太神奇了。赞叹不已。在以后的几天里。是我这半生最快乐的日子。还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和师父在一起。可以好好的聆听师父教诲了。连云港的一些学生邀请师父去授拳。师父便带着我去了连云港。</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开始的一两天还可以。早上从训练场回来。便是我和师父在一起说话的时间。两天后师父便开始忙碌起来.当地的一些爱好者纷纷来访。在这些爱好者身上,我看到了我原来的影子。很多的爱好者。和我一样.也是在迷茫里摸索了很多年。当然也有自我感觉不错的。有些爱好者也是某某“大师”的弟子。在当地也是有些名气可是这些人在和师父聊天以后有的是很兴奋。有的也很沮丧。师父一再强调,大家就是在一起探讨一些太极拳的话题。不要因为自己原来不知道某些道理而影响了锻炼的积极性。并且师父总是教给人家一些正确的训练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在太极拳上有所造诣。因为我也算是过来的人了,所以我从好多人眼里看出了一些东西。兴奋。惊奇。感叹,叹息。沮丧。心灰意冷的成分也是有的。毕竟大家追求了大半生的太极梦。突然一下子让你觉得自己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东西。结果是这个样子。或者说你突然感觉自己被别人欺骗了这么多年。你所接受的只是一个粗浅的连皮毛都挨不上边的东西,而这个现实又是你在心中忐忑了很多年的。</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在这以前你也可能有朦朦胧胧的感觉,你是达不到你追求的目标的。可实在是你又不想从这个梦中醒来。也可能你不愿意从某个“大师”的大阳伞下走出来。(我曾经引用过一个歌词:“成功的背后泪多少”试想一个“大师”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太极拳爱好者的眼泪和辛酸。我要在这里问一句这些欺世盗名的“大师”们。你们想过弟子学生们的感受吗?他们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就是想在业余时间来追求一个真正的东西。说的有野心点。我们这些人想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可是你们想过这些爱好者的境地吗?这类“大师”用那些虚假的玄学。欺骗着这些真诚善良的爱好者。用那些不值一钱的虚假功法。书籍。光碟肆意的掏空这些有追求的爱好者的钱袋。历史和真实会把这类“大师”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可是当这个严酷的现实一下子来临的时候。你从感情上又不愿意接受它。我要说的是。的确这个现实太残酷了。好多爱好者也都是有一二十年拳龄的人。连一个起手式都做不来。首先并步站立时。一旦遇到一点点外力。(只是一点点)就身体倾斜。连腿都开不出去。两手的第一个动作,两臂上抬做“掤”。更是没有一个人能抬起手来。(现在我才体会到师父当年说的。传统太极拳绝对不能因为遇到外力。而改变它的运行轨迹的重要性。这样才体现出了太极拳的“掤”劲)。</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其中有一个中年拳师。在当地也是一个角色吧。想和师父搭手试试感觉。师父先是站在那里。随便他推拉拥撞。这位拳师想是也用了全力。脸色也有些微红了。可是没有办法让师父活动一丝一毫。接着师父又给了他第二个概念。师父随着他的来力稍微的动了动。他便感觉到在师父身上找不到任何着力点。最后师父应他邀请。(他想感受一下被发放的感觉)随意做了一个发放动作。他一手抓着师父的胳膊.一手按在师父另一只手的小臂上.只见师父稍微调整了一下腰.连手都没抬。只见这位拳师腾空跳了起来。然后重重的摔落在床上。只听得“喀嚓”一声。隔着二十公分厚的席梦丝床垫。估计下面的床板是断了。这位拳师和在场的几位来访者都楞在那里。</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师父后来和我说.因为是在房间里。空间很小.只能是向上做功吧.还要注意安全问题.和礼貌问题..别管怎么说.人家还是比较友好的想感知一下.总不能把人家一下子摔个七荤八素吧.我回答说是的)事后师傅又详尽的和这位解说了当时的对方怎么来力。自己怎么接力。怎么化。怎么发放。但是当时在场的众人我感觉能真正明白的不多。太极拳的确是这么回事。你自己到不了别人那个层次的时候。怎么解释你也是很难明白的。必须是靠正确的功架。加上量的积累。你才能达到更高的一个境界的。</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时间真的很快.转眼到了和师父分手的日子.我是晚上的火车.师父是次日的车.下午师父便要我洗澡.换衣.刮胡子.我因为出来匆忙.没有带剃须刀.说不刮了.师父说那可不行.这么回去了老母亲要心疼的.看你的胡子这么长.会以为你在外面受苦了.说笑中见真情啊.师父真是个细心人啊.他把自己的剃须刀拿出来.并且教我怎么用.等到看我刮完了胡子.师父笑了说.看这多精神.一件小事.师父让我感觉到亲人的温暖.</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借此机会向师父表示衷心的谢意。并向连云港的海波。曙光。王永等师弟问好。</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祝你们进步。</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这些天来忙于写这些感受和见闻。荒棘了训练。实在是。。。。。。。不过要是能为后学尽一点微薄之力。吾愿足矣。</font></p><font face="Verdana"><br /><p><br/>太极散人2005.11.12.<br/>凌晨3.00</p><br /><p>[转贴] <br/>&nbsp;Posted 2008-01-06 2250&nbsp; [楼 主]&nbsp; </p><br /><p>&nbsp;快速跳至&nbsp; 茶余饭后&nbsp; - 热点新闻&nbsp; - 旅游购物&nbsp; - 好歌欣赏&nbsp; - 音乐欣赏&nbsp; - 英语文化&nbsp; - 招聘信息&nbsp; - 创业交流&nbsp; 运动健身&nbsp; - 以舞会友&nbsp; - 太极养生&nbsp; 法律咨询&nbsp; 证券财经&nbsp; - 中国投资&nbsp; - 美加投资&nbsp; 二手信息&nbsp; - 商业分类广告&nbsp; - 个人分类广告&nbsp; 房屋信息&nbsp; - 地产市场信息&nbsp; - 个人房屋出租&nbsp; - 个人房屋出售&nbsp; 汽车信息&nbsp; - 汽车商业信息&nbsp; - 私人汽车出售&nbsp; 论坛管理&nbsp; - 版主专区&nbsp; - 版主申请 <br/>&nbsp;晨网论坛 ? 太极养生&nbsp;&nbsp;&nbsp; </p><br /><p><br/>Total 0.058760(s) query 3, Time now is09-01 0125, Gzip enabled <br/>Powered by PHPWind v5.3 Certificate Code ? 2003-07 PHPWind.com Corporation </p><br /><p>Contact us&nbsp; Wap&nbsp; Top o</font></p>

大道太极 发表于 2008-9-5 12:36:00

佩服!

顶!!!

letustry 发表于 2008-9-22 23:25:00

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学习传统太极拳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