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9-18 17:58:00

客观的看待“太极拳”,即不夸大,也不贬低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 class="p14" align="left"><font color="#0000cc">&nbsp;</font></td></tr><br /><tr><br /><td></td><br /><td align="left" width="97%"><br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 class="gray14"><cc>个人见解,也仅代表个人。&nbsp; <br/>以我的理解,不论什么拳,最终的目标一定要有实用性,也就是说必须能够实战。&nbsp; <br/>太极拳做为一个锻炼方法,实际上它也就是一锻炼方法,其它的技击术,泰拳,空手道等也是一种锻炼方法。而在实战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的运动神经与肌肉力。&nbsp; <br/>一个简单的例子,刘翔可以得世界冠军,我想不会有哪个人会相信随便从大街上拉个人,然后把刘翔的训练方法用在此公身上,此公就也能得个世界冠军吧。真实的情况是,别说世界冠军,全国的前几名都需要极大的天赋。&nbsp; <br/>如果相信太极拳的“神”。就是相信只要练太极就可以达到很高很高的技击水平。这纯粹胡扯。&nbsp; <br/>前面打击了一下“太极拳”。&nbsp; <br/><br/>下面说说太极拳锻炼中的几个要点及有益之处:&nbsp; <br/><br/>松:&nbsp; <br/>许多书与人把此点说的极“玄”。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就是一个发力的方法而已。&nbsp; <br/>1.&nbsp;发力中的空。&nbsp; <br/>比如以左式,要前出拳以打击对手,快速而能够发出“整”劲,或者说是短时发出最大力量的方法就是:左腿及左跨快速的“松”如同一种前拉力,右腿发力,加上转跨、推腰,传至肩、臂、手。从而完整的发力。&nbsp; <br/>这里,松就是前拉力,劲就是后推力。两力合势而力量大。如果只有一种力则不是整劲,只是僵力。一般人就只能发这样的僵力,因为多数人只重视后腿的发力,但没有前拉,就是不会“松”。&nbsp; <br/>2.&nbsp;借力的一种。&nbsp; <br/>也就是所谓的以小搏大,四两搏千斤。一体重大于自己的对手,全力击来。接手,然后顺对方力之方向,自己再加一力。则两力均加在对方身上,如果他的对面是水泥板或地面,则两力之合将会给对方重重一击。这是理想中的情况,实际上的情况是,多数时候你根本没有接对方之力的能力。太极拳中很多的技法,比如采,冽都是想实现这样的效果。训练的目标是好的,能不能在实战中实施出来,还是开始的那话:最重要的是运动神经的天赋和力量。&nbsp; <br/>太极拳做为一种锻炼方法以此点上值得肯定。&nbsp; <br/>松。在另外一个意义上就是身体在练习过程或者技击过程的“松驰”,这个松不是松懈。我想各位在人生过程中多多少少打过架。仔细想想,人的本能的反映在打架过程中什么样的?是“紧”的状态。所以会在未出拳时手已紧握,甚至连脸上的肌肉都紧张,而这样的状态有昨于提高反映力,但不会持久,这样的紧实际上消耗了精神与力量。更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有效距离之外保持敏感下的松驰。当在有效距离内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力量的释放。在节奏是跳动的类型,而不是直线型的紧绷。 <br/><br/>劲&nbsp; <br/>实际上就是整劲,再直白点就是能够发出的最大力量。一个物理知识:一辆以50公里时速的汽车上,一人顺汽车行驶方向扔出一石子,速度是20公里每小时。则此石子的实际速度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为多少?20公里?70公里?这个问题不难答吧。&nbsp; <br/>劲也就是这样,臂膀能发多大的?腰跨呢?腿呢?三者少一则不是整劲,如果合一则就是“整劲”。就是所谓的“六合”。在转腰,推跨中自然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旋转的,也就所谓的罗旋,缠丝劲。&nbsp; <br/>在此点上,太极拳做为一种锻炼也值得肯定。&nbsp; <br/><br/>其它:拳架。从本质上看,太多的拳架是没有用的,最实际而且有效的招式就那么几下子。一般动辄几十上百式的拳架只是“花”。技击中需要的式不会超过20式。&nbsp; <br/><br/>说说自己喜欢的拳架,我的练拳目的只是锻炼身体,因为我知道自己运动天赋不足,从来没有想过要当“武林高手”的。呵呵!&nbsp; <br/>24式,喜欢它主要是因为它简单,我喜欢简单的东西,自己也会42式竞赛套路与56式陈式竞赛套路。但最喜欢24式。由于上面论述的原因,加上在练习陈式56式竞赛套路时给我很大的启发,帮助了我练习24式。我发现现在电视上的24式不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精要,主要是运动中发力方法不科学,这个词用错了,应该是发力方法不符合“整劲”的需要。比如说“海底针”。这式实际上就是一过肩摔。可如果要按电视或者光盘中姿势来摔根本不可能。应该是左腿及左胯先“空”以引力,然后下摔。&nbsp; <br/>我可以慢打24式用8分钟,也可以把每一式都用发力的方法打出来,在不超过半分钟内打完。我觉得特别有锻炼效果。&nbsp; <br/>24式中的不可以发力吗?不可以吗?我连起势都可以发力。自承悟性不差,但天赋不足。&nbsp; <br/><br/>我坚定的认为,太多的招式是没有用的。实用的招式就那么几下子。差别全在于运用上,就是距离感以及力量。&nbsp; <br/>对着空气把掩手肱拳打的再好,未必实际中就用的着。央视的武林大会太极拳比赛看了么?那么多场比赛中众位看见过几次“掩手肱捶”。不是说此式不好,它对于训练发寸劲还是有作用的,但不能认为某人能发出寸劲了就代表它能“打”。 <br/>锻炼身体少吃药,就是我练太极的目的!我知道有些人指责我根本不懂太极,哈哈哈!又有什么关系呢? <br/></cc></td></tr></tbody></table></td></tr><br /><tr><br /><td height="17"></td></tr></tbody></table>

tjkf 发表于 2008-9-18 21:26:00

<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b>洪洞移民</b></font>,你知道太极拳的基本功有哪些吗?——允许你查资料和请教各类师傅。

wflai 发表于 2008-9-21 18:25:00

&nbsp; <br /><p>诚然,今天练拳的人多,得真功夫的人少,今日真的不见太极拳技击功夫。当中一定出现了问题。</p><br/><br /><p>练拳如没有一定的天赋,的确不可能成为一代宗师,但喜欢太极拳的人,天天花一两小时去练习,就如空手道,跆拳道,泰拳,学习几年,总能上擂台拼几分钟不至于立刻倒下,偏偏就是这教人又爱又恨的太极拳,理论千言万语,打起来就一无所用。</p><br/><br /><p>以前的陈家沟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确是高手辈出,能一代一代的继承拳艺。但后来却好像一代不如一代,父子相传还会留一手吗? 不,一切都在拳架中,就看你有没有悟性,再加上苦练,千万人中才有一人找出劲来。</p><br/><br /><p>太极拳的招式没有用。对也不对。拳架每一个动作都不是来练招,是来练劲的。练到周身整劲,便是出手成招了。 </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9-22 09:56:00

<p>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千变万化,万变不离其宗。</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8-9-22 09:58: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wflai</i>在2008-9-21 18:25:00的发言:</b><br/>&nbsp; <br/><br /><p>以前的陈家沟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确是高手辈出,能一代一代的继承拳艺。但后来却好像一代不如一代,父子相传还会留一手吗? 不,一切都在拳架中,就看你有没有悟性,再加上苦练,千万人中才有一人找出劲来。</p><br/><br /><p>太极拳的招式没有用。对也不对。拳架每一个动作都不是来练招,是来练劲的。练到周身整劲,便是出手成招了。 </p></div><br /><p>言之有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客观的看待“太极拳”,即不夸大,也不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