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太极拳为什么那么慢?
外在的慢,是有内在的充分理由。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慢,这是为了把身心不和谐的地方显露出来,通过慢动作做技术分析,找出动作中的缺失和漏洞。太极有句话叫“运劲如抽丝”,正是通过慢动作将线拉匀,才能保证不扯断。所以说太极拳的慢是有实际内容的,并未为慢而慢。虽然动作慢,但同样消耗脂肪,不信你可以试试看。 <br/> 其实太极拳也有快的一面,我们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但并非为快而快,太极讲究的是内在变化的快,内在判断的准,看似是慢速的,只要抓住关键点,“打蛇打七寸”就可以解决问题。 <br/> 《水浒》中高手对决时,有时候会出现“双方各自跳出圈外”的情况,双方都是行家,哪一招能打到对方就近一些,不能打到对方就让开一招,然后找机会再进来。 <br/> 太极并不是要跟对方拼体力,我的力量来自对手,我要做的是找出对手的不稳定,转化其力的方向。对手只要来攻击我,就会留下漏洞,一定就会败的。 <br/>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67.gif" />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233.gif" />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有快有慢。太极拳快得可以让对方跟不上,慢得也可以让对方跟不上,均是意。太极拳是在意气支配下的阴阳平衡运动,其本:在内不在外或者讲由内达外;用意不用力或者讲先有意动,再有劲动,后有形动。 <p>谢谢您的指点,但是“意气”怎么用?怎样形成?</p> 我的理解你的那套靠不住,如果那是正确的,那实战是怎么办,太极创始人不会只是好看健身而己吧。 <p>“意气”怎么用?怎样形成?陈鑫语:<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每一势拳,往往数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经现身说法,甚觉容易,所难者工夫,所尤难者长久工夫。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 </font>意气是看不见的东东,非要说,其一形成:守规矩去打拳。<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在打拳中须时时守住规矩,很多人以为站桩才需要规矩,打拳就不顾了,全身妄动...”在守规矩(其实就是对太极拳的敬重,吃啥饭当啥心,打太极拳就是要时时念太极拳拳经,守规矩去打拳。)的前提下,按<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杨澄甫</font>前辈所言“<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举手由低处举到高处,切忌一举即起,因为一举即起,则意识之效用,仅限于动静两点。而动静两点之间便不能时时皆有意识引导动作。换言之,即意识忽有变动,则原有之动作亦不能随意识以俱变矣。故心想举手,必须手仅微微一动便算一举,若无意识续示,即不再进,方可谓之真轻。由低处举到高处须处处作无数一举想...<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乃一切动作应确信其必有其当然之效果,而加以想象之谓也。如意要运气,则应作运气想;如意要沉重,则应作沉重想;如意要沉气,则应作气沉丹田想。”<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谚有曰:‘拳打万遍,神理自现’信然。”</font>时时处处这样做了意气就正确产生了,不信,你试试!</font></font></font></p><br /><p>其二,意气之用。在合规矩的前提下(其实就是时时处处外三合),在意的引领下去打拳,以实现内外相合,切忌四肢妄动。<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在练功时,在打拳中按李雅轩前辈所言,“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font></p><br /><p>看糊涂了吧!慢慢去体会吧!</p> 太极的慢是为了化,如果你懂的了化,拳快慢已无关系了,太极实战以慢制快根本就在这里。不管有多快,多慢,都化了,说练时慢是为了练内劲,。。。。,我只是个太极门外人,只是有感而发,我想学太极,不知找个人学才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