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太极拳的发展情况
<font face="Verdana">太極拳在臺灣(一) <br/> <br/>臺灣武藝文化研究協會 秘書長 郭應哲<br/>發表:大韓民國全州市2005年9月2日<br/>演講:國立體院2005年10月21日<br/>1949年(民國38年),蔣介石率領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隨之遷移至台的大陸各省人士達二百萬人,予臺灣當地各方面之影響極巨。而太極拳,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面向。流傳至台的太極拳至少有三個特色:第一、具體而微。臺灣有太極拳之流傳也自1949年始,而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甚多,其中亦不乏代表性傳承,可以說是太極拳一個摘要切面,具體而微。第二、延續傳統。中華民國政府至台之後,處處標榜其系中國文化道統之所在,比如其國民教育系統中,往往聲稱蔣介石乃祖述所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以迄 國父孫中山先生」,此一說辭,當然是蔣介石爲其威權政體尋找正當性的政治宣傳,但也正因爲所謂「傳統中華文化」具政治正確性,臺灣的中國人很習慣以「保衛、復興中華文化」來看待中國老東西,太極拳的傳承在此風氣之下,標榜傳統師承,若欲探訪太極拳面貌,在臺灣,頗有「禮失求諸野」現象。第三、融合創新。臺灣地小人稠,太極拳來自大陸各省,流派紛陳,習武者若難抑廣習博參之念,則轉益多師相當方便。故在各派家法之外,目前臺灣太極拳家,不乏兼長數家而獨樹一格者,在保守傳統流派之外,又能出入自得。<br/> 總的來說,臺灣雖是中國文化邊陲地帶,但因1949年局勢之大變局,兩百萬大陸各省軍民入台,帶入了多姿多采的各省人文景象,中國薈華於臺灣,太極拳只不過其中之一。複以島國遺民,往往崇憬原鄉斯文,寶之護之,情切過於故國同胞,傳統文化中興於臺灣,太極拳居其一。而臺灣地小人稠,加以半世紀和平發展,對太極拳的創造發展也提供了良好條件。<br/> 以下謹根據本人的見聞,並參考相關資料,就臺灣流傳之太極拳現況,予以述評。<br/>壹、陳氏太極拳<br/> 臺灣流傳的陳氏太極拳,雖然傳人不多,但陳太主要的流派,卻都俱全。曾在京隨陳發科練拳之潘泳周指出:陳氏的拳藝在台是很齊全的,包括陳氏頭套十三式大架、新架(按:指十四世陳有本所創)、小架(按:指十五世陳清萍于趙堡鎮所創)以及二套炮捶都有。現分說如下:<br/>一、杜毓澤(光緒23年~民國79年,河南省博愛縣人)1:所富傳承爲:跟十六世陳延<br/>熙習有老架,並一部份炮捶。又跟趙堡架系十七世陳名標習小架及炮捶。故其輩份可到十七世,乃在台最高者。杜氏所從藝者,皆陳氏名手,乃因杜氏尊翁杜嚴,兩榜出身,點過翰林,當過知府,望重一方。陳鑫《太極拳圖說》乙書之序文,即出杜嚴之手。故杜氏傳承特別。如依徐紀所論,杜氏之拳架,可有三項地位:<br/> (一)保存陳延熙「老架」練法,與今日習見者不同,爲比較研究重要資料<br/> (二)保存陳名標的「忽雷架」,依徐紀所訪,今在陳溝亦無練習者,可稱稀有。<br/> (三)炮捶兼老架、小架二系,亦獨樹一格。<br/> 杜氏之拳架古樸、簡潔、嚴謹,穩重大方,與今日習見特別強調纏絲抖彈,並且形諸於外的練法,確有不同。其傳承表如下:<br/> ╭14世、老架 ┌ 陳發科<br/>(1)陳長興 ─ 陳耕耘 ─ 陳延熙 ┤<br/> └ 杜毓澤<br/> ╰17世<br/> ╭14世、新架<br/>(2)陳有本 - 陳清萍 - 李景延 - 楊虎 - 陳名標 - 杜毓澤<br/> ╰15世、小架 ╰19世<br/>(3)杜毓澤 ┬ 王嘉祥(首徒) ┬ 蔡潁堅<br/> ├ 李成文(歿) ├ 何宏財 ┌ 陳家宜<br/> ├ 曹德麟 ├ 張健祥 ├ 陳志修<br/> └ 塗宗仁 ├ 張朝晉 ├ 陳啓辰<br/> ├ 吳明雄 ┼ 周倍甲<br/> ├ 楊世昌 ├ 曾壬保<br/> └ 林忠石 └ 王金黨</font> <font face="Verdana"><br /><p><br/> 二、王鶴林(河南省博愛縣人)2:陳氏十七世陳發科宗師到京授藝,即王鶴林家所聘。蓋<br/>以王氏體弱多病,乃父伊文公在京,特經杜芾堂引介敦聘陳氏到京施教,時爲民17年間。抵京後安置于「覃懷會館」。陳氏在王家院落單獨學了五年。之後,王氏於民28迄30年間在陝西省城固縣就讀西北大學,結識17世新架陳子明,又時加請益。王氏的拳架,舒坦大方,爲其特色。而延師到府授藝,西席東少主之關係,自有不同。其在台傳人不少,早年門生如黃浩然、劉金科、林秋山、林石桂、陳慶發、王清璋、張大昕、陳南光等人,目前其妻舅賀紀林在台中頗有傳授。<br/> 三、潘泳周(江蘇省吳縣人)3:於民國20年就讀北平大學時,到「覃陽會館」與陳發科<br/>習藝,習得大架頭套十三式與二套炮捶。其拳架柔和內斂,剛烈不形於外。潘氏長於文采,著述甚豐,于太極拳理髮明甚多,著有《陳氏太極拳大全》二卷等。此外,潘氏宏揚陳太甚力,門下傳人目前有教拳者,如劉德長、洪塗生、洪允和、李心發、江弦蒼、馬延基、林純仙、蕭抒國、管仲福、張東海、徐東啓、林耀堂、余仲苗(以上在台);潘元德、周文沛(在美)等等。爲數甚衆。在台影響力甚大。<br/> 四、王夢弼(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鄰村招賢鎮人)4:爲陳發科早年弟子,民15年與陳之外<br/>甥王司孔共同學陳氏老架于陳氏故居。王之拳架,據徐紀所見,與杜毓澤「幾乎全同」。<br/> 五、郭青山(河南省溫縣城北東梁所村人)5:習新架于陳省三。<br/> 六、王晉讓(民前6年~85年,河南省沁陽徐堡鎮人)6:是在台傳趙堡架的名師。其拳<br/>架習諸于18世陳應德。徐堡鎮離趙堡鎮只有二十來裏,王氏因曾遇盜賊幾遭不測,家中長輩遂聘陳應德每月來家中授課一周,連續三年。他自謙三年只學一套空架,後更因爲見了楊太傳人厲毓海的太極拳文雅美觀,遂「藏拙」不傳。來台後於民53年間始開始教拳。王氏所習,大陸或稱「活步方圓架」,俗名「忽雷架」,臺灣則多稱「陳家小架」或「趙堡架」。其特點爲架子小,拳打臥牛之地,王氏授拳之場所不過二坪大小。而演來松活抖彈,全身顫抖,全不用力,概走柔圓纏絲之勁,而勁發瞬間,觀之不甚美觀,不見驚人之舉,而卻能服人;推手之功力亦甚受推崇。因此臺灣習陳氏太極者,往往再問學于王。可見王氏之藝在精不在多,而外似無華,內實菁英。現將其系譜對照杜毓澤者,列舉如下:<br/>14世陳有本 - 15世陳清萍(創趙堡架) - 16世李景延(名碓;大陸稱李盾、景彥) </p><br /><p> ┌ 18世陳應德 - 19世王晉讓 ┬ 王遵臯、汪洋(出家)、<br/>- 17世楊虎 ┤ │ 蕭啓俊、顔義宗、陳逸民、<br/> └ 18世陳名標 - 19世杜毓澤 │ 劉全科、蕭治博、郭冬寶、<br/> │ 馬延基、劉德長、洪湘彬、<br/> │ 林石桂、吳明雄、楊世昌、<br/> │ 勇國本、蕭啓財、張正義、<br/> │ 鄭國輝等(教拳三十二年,<br/> └ 學生三十二人)<br/>貳、楊氏太極拳<br/> 在台楊氏太極拳名家甚多,不只系出嫡傳名門,而拳藝醇正老道,功夫高強者頗不乏人,故往往享有威名,而門下英才更是輩出。間有別辟蹊徑,而另享名號者,鄭子太極(鄭曼青系)、黃氏太極(黃性賢系)等等。可以說,楊氏太極在台之發展甚爲蓬勃,且推向全球,享譽國際。其次,某些宗教修煉派別,或者更專精某派武術者,或另樹一格太極拳,每從楊氏拳架而衍生,此類別另立他節說明。<br/> 一、王延年(山西省太原市人)7:幼即好武,亦好丹道之術,民29年曾修道於金山派門<br/>下,道號上壽子。民21年,承形意拳老師穆修易介紹,拜山西省政府秘書王新午學習太極拳。民34年,又承丹道名師張茂林介紹,拜于楊澄甫之徒張欽霖門下。據載,張欽霖告之曰,所傳乃「楊家秘傳」。故王氏衍派謂「楊家秘傳太極拳」。來台後,不只勤於教學,且熱心太極拳之相關發展。從習者衆,不乏社會各界各流,並遍及世界。其發起或參與之太極拳相關組織,均具開創性及代表性,諸如民40年偕衆成立「臺灣省國術會」;民49年偕陳泮嶺等成立「中國太極拳俱樂部」,任總教練。民52年與韓振聲等成立「中美文化經濟協會太極拳學術研究委員會」。民55年與韓振聲等成立「中國太極拳學術研究會」,任教練、委員會主任委員。民64年與石覺將軍(曾任考試院銓敘部長)成立「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並繼石覺擔任第五屆理事長。該協會即今之「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要之,王氏乃在台推展太極拳,尤其組織發展上之主要代表性人物。其門徒甚多,較資深者如侯先助、侯海全、李進川、林景泰等等。現簡列其譜系如下:<br/>楊澄甫 - 張欽霖 ┬ 蘇起賡<br/> ├ 胡耀貞<br/> ├ 王善之<br/> ├ 李雲龍<br/> ├ 劉志亮<br/> ├ 鄭曼青(拳術則直承楊承甫)<br/> └ 王延年 - 林景泰等人</font></p> <p><font face="Verdana">二、王子炬(子和)(民前1年生,山東省濟南人)8:其楊氏太極拳主要師承于呂殿臣,<br/>而呂乃楊澄甫幼徒,或與董英傑、李亞軒、崔一士等均爲楊澄甫之得意門生。此外,王子和另有傳授,藝不只出於一家,主要有二:其一、李香遠(字寶玉)。李氏習藝于楊兆林(字振遠),兆林乃露禪長子鳳侯子,鳳侯早死,故兆林之拳藝出於班侯所授,乃楊家小架系統。此外,香遠亦曾受藝于郝爲真,也有「武氏太極」之傳。其二、李壽籛。王子和來台後,曾又與壽籛苦練兩年,壽籛藝乃少侯及班侯之徒僧妙蓮所授,也是小架系統。董英傑於《太極拳釋義》中曾雲:「振遠先生之拳系緊湊之架子,打來不快不慢,澄甫先生系寬大柔綿而緩,少侯先生則緊湊而速」。故詳究之,王子和之太極拳兼楊武二家,武氏出於郝爲真,就楊家而言,又兼班侯、少侯、澄甫三者。一般說來,王氏之拳架概以平跨走趟子,特重腰腿功夫之鍛煉,演來松柔而舒展,大開大展,招招之間,均出諸以精准之線條。中軸安穩,手足出以自然,狀似懸絲傀儡然。此外,又特重推手訓練,彼名之爲「對待發勁的架子」,來自于楊家小架之緊湊快速手法,及剛猛之勁,在推手中練習。發人剛中帶脆,手法快速連綿,角度出之以巧,不見濁力。准此,體用兼備,次第儼然。尚值一提者,王氏有二徒,一爲郭秉道,一爲鄧時海,均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故王氏傳衍,布於各級學校之中,使其推廣佔有一定之優勢。當然,其門徒遍于社會各界,不乏名流,自不待言。王氏授藝之處,名爲「華步庭」,而其拳藝又名之爲「楊氏武藝廣法系統」。現錄其譜系如下:</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 ╭字鳳侯 ╭字寶玉<br/> ┌楊錡(長子) ┬ 楊兆林(子) - 李香遠(徒)┐ ︵<br/> │ │ │ 小 ┌ 郎濟蒼<br/> │ ╭字班侯 │ │ 架 ├ 蕭保源<br/> ├楊鈺(次子) ┼ 楊兆鵬(子) │ ︶ ├ 郭秉道<br/> │ │ ├ 馬德芸 ├ 張極漢<br/>楊露禪 ┤ └ 僧妙蓮(徒) ┐ │ ├ 傅榮光<br/> │ ╭字健侯 ├ 李壽籛 ─┬┼ ├ 蘇桐鳳<br/> └楊鑒(三子) ┬ 楊兆熊(長子)┘ ︵ ││ ├ 鄧時海<br/> │ ╰字少侯 靜 ││ ├ 謝敏雄<br/> │ 功 ││ ├ 陳琪<br/> ├ 楊兆元(次子) 法 └├ 王子和 ┴ 黃順意<br/> │ ︶ │ 等<br/> └ 楊澄甫(三子) - 呂殿臣 -┼ 蕭錦城<br/> │<br/> └ 張君輝<br/> 三、鄭嶽(曼青、曼髯)(民前10年~64年,浙江省永嘉人)9:鄭曼青早於大陸即享<br/>威名,曾任職中央軍校及任湖南省國術館長,其拳藝依陳微明所敘,乃出於楊澄甫,陳氏雲:「楊師澄甫南來,(鄭氏)從學太極拳六年,師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援劑而起,師感之,悉以口訣相授,他人所未聞也」,此外,複有道家內功傳承,陳微明雲:「(鄭氏)至蜀,複遇奇士與究,道益晉」。而其門內則多傳承自張欽霖而來之左萊蓬,左氏內功。鄭氏於台公開授太極拳甚早,其門徒頗多以授拳爲專業,門下菁英輩出,均卓然成家,個個能打,在台蔚爲一派,故或稱爲「鄭子太極拳」,乃楊氏在台傳承而別子爲宗者。鄭子太極拳要求,全身要松淨,所站之樁是高架子,但跨腿足能接地之力,狀似柔軟無力,然觸之發勁十分剛猛渾厚,特徵十分獨特。其能蔚爲一派,喊出名號,特徵明顯亦要因之一。鄭氏人稱「五絕」,蓋指其身兼拳、醫、詩、書、畫五藝,更善囑文,於拳理之闡揚,著作甚豐。其門下弟子較富聲名者,諸如陶炳祥、梁棟材、羅邦楨、陳志誠、黃性賢、劉振寰、幹嘯洲、吳國忠、宋志堅、鞠鴻賓等等,再傳徒衆,不計其數。而諸子均望重一方於太極拳界。系出吳國忠之陳取寬氏於臺灣嘉義成立「如魚太極拳學院」,駸駸然有成家之象。<br/> 四、黃性賢(民前1年~81年,福州人)10:少時即學白鶴拳、羅漢拳,來台後又拜虎尾<br/>二高林國仲爲義父,習百草傷科與縱鶴拳。又訪鄭曼青,入其門下。民44年曾參加臺灣省國術比賽,得太極拳組總冠軍。45年應新加坡福州十邑同鄉之請,赴新加坡授拳,此後即在星馬授藝。民69年後又逐漸返台活動傳藝,達數十次。尤其「松身五法」相當廣傳。晚年退居馬來西亞砂朥越州首府古晉「靜居晚棲」,終返逝于福州,落葉歸根。黃氏太極拳藝出於鄭子之門,而其福州鶴拳功底乃究其武學不可忽畧者,終能獨樹一格或得力於斯。其成名甚早,以故飄然南渡南洋,再返臺灣,頗能風靡一時,功夫高強甚有傳誦,故又名之爲「黃氏太極拳」。其在台弟子以施錫欽、王明義較有名。<br/> 五、張敦熙(江西安義人)11:張敦熙先習「字門拳」,少時又兼習各家。民19年于天津<br/>拜通臂門張策二弟子周景海爲師,而張策爲「京東三張」之首。張策以通臂成名之後,又拜學太極拳于楊健侯,故張敦熙兼習有楊氏太極拳。據其門下弟子言,張氏之太極拳,手法快速,而擅長節拿抓閉,內勁甚深。其於學術研究投入頗多,作品具一定學術水準。張氏在文化大學國術組授課多年,弟子多該時之後出。<br/> 六、熊養和(江蘇阜甯人,曾任阜甯縣長)12:幼即廣泛接觸武術,所學太極拳出於楊家,<br/>來台後避居宜蘭,逐漸傳授其武藝,太極之外名之爲少林。而太極相關有拳、刀、劍等,均有專著,爲在台授太極拳較早並影響力較大之諸子之一。其拳架大開大合。入門所練,強調低襠,幾乎貼地而行,類陳家溝之「娃娃架」。早年之門生有俞賢詮、郭延獻、楊清玉、林祥華、簡天拱、林連富、陳皇、呂振忠、孟善夫等。幼徒黃清麟頗能保全其藝。其嫡孫熊乃祺能繼祖藝,現均居臺灣宜蘭。<br/></font></p> <font face="Verdana"><br /><p><br/>(二)<br/>參、其他流派</p><br /><p> 一、孫氏太極拳13:在台傳人有李燦(女士)、趙錫民、張英建、張世榮等人,均系鄭懷賢</p><br /><p>乙系,而習之于成都。且不專主太極,蓋形意、八卦均必兼學,其中李燦親近鄭懷賢多,能藝多。張英建曾獲台港澳國術總冠軍,張世榮授藝于台南。張世榮門下有張少泉教授,精于科學理論,結合科學,有《撒放論》等著作,允稱難得之作。另有居浩,曾著《孫氏太極拳》一書,當亦習此派。</p><br /><p> 二、武氏太極拳14:約有張峻峰氏有授。張氏乃山東省鄒平縣人,其八卦掌系出高義盛,形</p><br /><p>意拳系出李存義與張兆東,而太極拳則系出郝爲真,故其太極拳明顯結合了形意、八卦,而張氏在台形意、八卦之聲名掩過太極,故此系傳之不廣。</p><br /><p> 三、吳氏太極拳15:早年在台有八步螳螂拳名師衛笑堂習此。自稱乃在上海向精武體育會的</p><br /><p>吳鑒泉所習。後民70年左右,有霍潔泉者來台定居,也有所推展,霍氏習於「香港鑒泉太極拳社」之吳公儀,爲吳之入室弟子。自名其吳氏太極拳爲「精武迷蹤太極拳」,爲紀念吳鑒泉之友霍元甲。</p><br /><p> 四、吳峻山派太極拳16:爲中央國術館吳峻山氏所傳,又稱八卦太極拳。吳氏太極拳實出自</p><br /><p>郝爲真,八卦掌出自董老公。曾任中央國術館教務長,其弟子在台能傳其藝者有二,其一李元智,中央國術館第二期,畢業曾留校爲教師。其二爲傅淑雲(女士),乃參加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表演隊員之一。來台以傅之傳人較多。</p><br /><p>肆、兼長太極拳之名家</p><br /><p> 一、陳峻峯(泮嶺)(民前20年~民國56年,河南西平人)17:曾任河南省國術館長、</p><br /><p>中央國術館副館長、黃河、長江水利工程總局局長等要職。來台又曾籌設逢甲學院。由於陳氏歷任要職,武術兼習各家,率出名門,故乃臺灣早期最具影響力之武術界人士之一。陳氏幼從乃父習少林,民初,從李存義、劉彩臣習形意,從佟聯吉、程海亭習八卦,從吳鑒泉、楊少侯、紀子修、許禹生等習太極。民16、7年間又曾至陳家溝研究陳太。陳氏在綜合諸家之後,編有共九十九式之太極拳教材,自稱兼采陳、楊、吳各家之長,姿勢選擇其較優,運動求其量大,應用擇其較廣,複溶合其四十多年之經驗及體會,並於民52年將之出版。目前在台或稱「九十九式陳氏太極拳」,實則除融合陳、楊、吳三家外,頗參有形意、八卦之義,故該趟拳架,綜合多種多家,習之不甚容易,而架式舒坦大方,體用賅備,確系優秀之創作。溯其源流,陳氏實蘊有統一太極拳架式之念。蓋民30年間,國府教育部、軍訓部曾合辦國術教材編審委員會,陳氏主持會務,經三年,編成統一教材五十餘冊,挂圖四十餘幅,未曾付梓,而內戰失利來台,原稿盡失。陳氏挂念於心,故來台後乃以個人之力繼踵前事,首先即編創出此一「九十九式太極拳」,故其書名之爲「中華國術太極拳教材」而不稱他名。陳氏常年在台中農場授藝,其譜系如下,目前以黃裕盛氏推廣最力。</p><br /><p> ┌ 班侯 - 全佑 - 吳鑒泉 ┐ ┌ 陳雲超、陳雲慶、楊宗鼎、</p><br /><p> │ │ │ 王修身、張源謂、童修、</p><br /><p>楊露禪 ┼ 健侯 ┬ 少侯 ──────┤ │ 陳天一、杜鑒堂、黃裕盛、</p><br /><p> │ │ ├ 陳泮嶺 ┤ 鄒阿真、陳金寶、雷殊曼、</p><br /><p> │ └ 許禹生 ─────┤ │ 陳光南、王樹金、洪懿祥、</p><br /><p> │ │ └ 賀順定、余文通、霍戰一</p><br /><p> └ 紀子修 ──────────┘</p><br /><p><br/> 二、張祥三、常東升、高芳先等氏18:其中張祥三系山東黃縣六合螳螂拳名家丁子成之徒,</p><br /><p>于民15年之「黃縣國術研究會」習得太極拳。常東升乃保定快跤名家,名聞中外。高芳先系青島國術館系統,亦以摔跤爲拿手。故諸子之太極拳架子,均以楊家大架爲底,卻不標榜嫡傳師承,而各擅專場。故張祥三多以六合手法,常、高二氏則多以摔跤詮釋拳架用法,亦能備一格。蓋此類拳家所在多有,今徒舉三氏爲例。</p><br /><p>伍、佛道門內的太極拳</p><br /><p> 一、南懷謹19:約民66年左右,南氏一時心血來潮,就傳了一套太極拳給學生,當時臺灣</p><br /><p>黨政高官如王升、蕭政之等人均同學,助教爲李蔚亮,故而李學得較全。後中央大學余傳韜校長請南氏去傳授,也是李氏前往,教了三年。南氏只是休閒性質,未言師承何人,但系楊家套路,有些變化,架子低,弓馬要求多,以腰爲主,旋轉往往達一百八十度。臺灣商界名人尹衍梁及政大企研所一些教授也學過。目前李氏在政大實小也教了十多年了。南氏並不刻意要發揚,曾有錄影帶傳世。</p><br /><p> 二、劉培中20:劉氏爲臺灣昆侖仙宗的創派師父,也傳有太極拳,稱「道功拳」。劉氏曾參</p><br /><p>與臺灣太極拳界活動,並著有《道功拳劍秘錄》。據雲先由大內甯壽宮梁姓老先生所授,複由道祖(太上老君)再授。拳架類楊家老架而有異,第一、招式名稱有不同,第二、練法有不同,系深深結合該派修煉內丹術之法。該宗派甚爲重視此一趟「道功拳」,其門下馬廷基言:「蓋言道者, 非自修身無由得成,然修身之法,不外學道與學道功太極拳兩事,因道之靜坐與道功拳,都是以修練本身關竅爲主,同時因其理相同,其目的均在求長生不老,進而修煉成金仙不壞之體」。目前此派以張肇平、馬延基、林宜正、安守剛推廣較力,其中張肇平曾任太極拳總會理事長兩屆,馬廷基兼習多家太極拳,林宜正專注推廣道功拳,安守剛同時也大力在推動陳小旺系之陳太,故此派道功太極拳與太極拳密切相關而活力充沛。實則許多臺灣太極拳家都同時也是昆侖仙宗門人,接觸道功拳應不意外,比如李成枝、黃裕盛等人。</p><br /><p>結論:</p><br /><p>臺灣的太極拳來自中國大陸,然兩岸分隔越半世紀,其間固然不乏交流,時空畢竟有異,因此,臺灣的太極拳有了自己的傳衍發展。如果站在宏觀的角度,臺灣的太極拳是研究中國武術獨特而有趣的對照組,是中國武術演進史上,珍貴的資料。</p><br /><p>臺灣人相當熱愛太極拳,在各社區,均有人推廣。這半世紀以來,雖然也遭受許多新興的,類似的運動專案的挑戰─其中最具挑戰性的爲「外丹功」及「元極舞」─,但是太極拳卻屹立不搖,時間證明了太極拳的優越,以及臺灣人對太極拳的喜愛。<br/></font></p>谢谢分享
兄弟<br /><u><a href="http://www.nxgov.cn/" target="_blank"><strong>冒险岛外挂</strong></a></u><br /><u><a href="http://www.vwum.cn/" target="_blank"><strong>DNF外挂</strong></a></u><br /><u><a href="http://www.vwue.cn/" target="_blank"><strong>诛仙挂</strong></a></u><br /><u><a href="http://www.vsuz.cn/" target="_blank"><strong>神鬼传奇外挂</strong></a></u><br /><u><a href="http://www.vtud.cn/" target="_blank"><strong>QQ华夏外挂</strong></a></u> <p>感謝整理了這麼詳細的資料</p><br /><p>總括來說</p><br /><p>臺灣以練楊氏的為多</p><br /><p>其他派別也多有保存</p><br /><p>以八卦太極來說臺灣保存的就很完整</p><br /><p>趙堡太極也有傳人</p> <font size="6">楼主幸苦了!</font>沈阳宏海批发零售美国式YOLO冰淇淋机02482116562
美国式YOLO冰淇淋机<br />美国式优乐牌专利产品新彩虹冰淇淋机介绍:2009年1月1日,全国首家彩虹冰淇淋机上市,引导并颠覆冰淇淋传统市场!来自美国技术的炫彩缤纷彩虹冰淇淋机系列,独家美国配方配制新式口感冰淇淋粉,彩虹果酱粉,使制作出来的炫彩冰淇淋具有特别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特别香浓的水果味道口感,使各商家以极少的原料成本投入获取丰厚的利润,本公司从无任何加盟费用,五年技术领先及研发实力保证!欢迎前来考察试机品尝!任何客户购买可当场选择20多种款式,50多种机型,现场选货提货,现场制作木箱包装发货!购机者当场教学怎样操作并随机均赠送原料,本彩虹冰淇淋机操作工艺流程现场拍摄光盘,冰淇淋蛋筒制作光盘,外地客户可订购,独家现场操作光盘配备语言演示,一目了然,解决一切后顾之忧!以先进技术引导市场,以运营实力造就辉煌!产品最全,时刻领先!09年1月起加赠酸奶冰淇淋技术,豆奶冰淇淋技术,加长彩虹冰淇淋技术,彩色果蔬蛋托脆筒制做技术,熬制冰淇淋浆料技术!一律全免费!<br /><img src="http://www.086hh.com/upload/article/2009012513225346.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lick="window.open('http://www.086hh.com/upload/article/2009012513225346.jpg');" /><br />公司名称:沈阳宏海机械制造厂<br />联 系人: 唐小姐 <br />手 机:(0)13238879927<br />电 话:024-82116562 024-28310877<br />传 真:024-28310877<br />E—MAIL:tangshuang2090@yahoo.com.cn<br />QQ:491783951<br />网 址:http://www.086hh.com选那些西四东四
选那些西四东四的常见<a href="http://www.hzmqw.com/" target="_blank">杭州办公室装修</a>影楼,基本上花5、6千是比较普通而现实的,到手的照片不多也不太少;也有4千以下比较成功的,不是很多见;还有上万的,那也是实力雄厚的新娘啦,不那么在乎银子的说,一般<a href="http://www.zjmqzs.com/" target="_blank">杭州装潢公司</a>来说也不会花那么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