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5-23 18:31:00

郑悟清曾徳张大千赠扇面

<p><font face="Verdana">郑悟清曾徳张大千赠扇面</font>,这是刚听到的消息。说是民国时期,张大千到西安回程登机时赠与郑悟清的。</p><br /><p>郑悟清后人言有此画,但不知所终。</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5-23 18:32:00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 class="p14" align="left"><font color="#0000cc">&nbsp;</font></td></tr><br /><tr><br /><td></td><br /><td align="left" width="97%"><br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 class="gray14"><cc><br/><br/>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上的卓越成就,与他的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裁长补短密不可分。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法、篆刻,无不涉猎。并先后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于非厂等国内各名家及外国大师毕加索交游切磋,功力自不一般。 <br/><br/>  张大千名爰,又名季,季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蜀人张大千”。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四川内江人。&nbsp;张大千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子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庵学诗文、书法和绘画。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子齐名。张大千二十多岁时,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波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拜别了师傅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1932年举家移居苏州网狮园,潜心作画。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1948年迁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1978年定居台湾,1984年4月病逝台湾。享年84岁。现在他生前台湾居住的“摩耶精舍”建为“张大千纪念馆”。 <br/><br/>  艺术特色 <br/><br/>  张大千是天才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br/><br/>  张大千的画风,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从临摹到仿作,进而到伪作。 <br/><br/>  张大千的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晚年时历经探索,在57岁时自创泼彩画法,是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山水画笔墨技法。可贵之处,是技法的变化始终能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br/><br/>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俊逸”,50岁进于“瑰丽雄奇”,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br/></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09-5-24 09:15: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r /><p>郑悟清后人言有此画,但不知所终。</p></div><br /><p>真的被埋没了?</p>

太极绪望 发表于 2009-5-26 18:39:00

<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103.gif" /></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5-26 18:52:00

<br/>

耄耋 发表于 2009-5-27 13:16:00

图下搞点说明就更好了。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5-27 15:25:00

张大千的飞扬世界,精彩人生,如果没有了那几位佳丽就会乏色很多的,第二张图那位女士自然是其中一位。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5-27 15:39: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530" align="center"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br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400" align="center" border="0"><br /><tbody><br /><tr><br /><td>张大千与徐雯波 </td></tr></tbody></table></td></tr><br /><tr><br /><td class="F11">  1943年,张大千对敦煌莫高窟壁画考察完毕之后回到成都。其时,他的妻子黄凝素已有外心,整天在雪齿牙刷厂老板娘那里赌博,有时还整夜不归,张大千非常气愤,动手打过她几次,黄氏便提出离婚要求。然而,张大千不予理睬,因为几个孩子系她所生。<br/>&nbsp;&nbsp;&nbsp;&nbsp;一天,张大千在家中“大风堂”上发闷,大女儿心瑞带了一个女同学来家。当女儿把这同学领进拜见父亲时,张大千几乎看呆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娴静、风度优雅的姑娘,于是一脑子的烦闷顿时化为乌有。这位小姐名叫徐雯波,成都人,住在成都姑母家,平时喜爱绘画。她听说心瑞的父亲就是著名画家张大千时,便提出要心瑞带她去看张大千作画。在明白了徐小姐的来意之后,张大千高兴地拿出自己的作品给她观赏。徐雯波被这些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提出要拜他为师。张大千十分乐意,但转而一想,又婉言拒绝了,因为他忌讳师生恋,然而他答应徐雯波可每天来看他作画。<br/>&nbsp;&nbsp;&nbsp;&nbsp;日子久了,张大千发现徐雯波不仅美丽温存而且从无骄娇之态,便很想娶她为妻。<br/>&nbsp;&nbsp;&nbsp;&nbsp;有一天,他们正在大风堂谈论书画,忽然警报响起———日机来空袭。张大千家中此时尚未建造防空洞,徐雯波便说姑母家有很大的防空洞。张大千一下子意识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便立刻跟着徐小姐躲进了她姑母家。这时徐雯波对张大千已产生了好感,也看到了对方对她有意,并已知道他和黄氏的关系危在旦夕。<br/>&nbsp;&nbsp;&nbsp;&nbsp;张大千私入徐家,给黄氏抓到了把柄,她便以此为借口,坚决要求离婚。张大千有口难辩,就答应了。张大千离婚后,每月不论有无空隙,都要去徐家,一面善事其姑母,一面与徐雯波增进感情。<br/>&nbsp;&nbsp;&nbsp;&nbsp;徐雯波的姑母知道张大千很有名气,也想看他作画。张大千干脆在徐家设置了画案,还常帮助徐家做些事,由于张大千头脑灵活,又善于处事待人,姑母对他也很有好感。一日,张大千突然提出要和徐雯波结婚,姑母得知惊得目瞪口呆,她开始坚决反对,后来听说侄女已有身孕,也只好答允了这门亲事。<br/>&nbsp;&nbsp;&nbsp;&nbsp;1949年48岁的张大千与18岁的徐雯波正式结婚。<br/>&nbsp;&nbsp;&nbsp;&nbsp;摘自香港《文汇报》&nbsp;&nbsp;李远荣文<br/></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悟清曾徳张大千赠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