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09-6-5 09:18:00

太极真谛在郑州

<p><font face="Verdana">太极真谛在郑州。 <br/>怀着多年来对太极拳的梦想和追求我踏上了去郑州的列车。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用在学习上我乘的是晚上的火车,早上4点多到的郑州,一番周折后终于找到了张志俊老师的家,和张鹏老师联系上后和他约好时间在他家附近的碧沙岗公园会合。<br/>碧沙岗公园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公园,以前是北伐将士的墓园,并有爱国将领冯玉祥题字“碧血丹心”而得名。一<br/>到那里我先感受到郑州的武风之盛,公园里练武的人很多,我看也不乏高手。也算是先上了一课,早上9点多我见到了张鹏的弟子鲁小平和东北来这学习的张剑虹师兄,见到张志俊大师的公子张鹏老师已是10点了,以前听说张志俊老师一年就,五月一日,和十月一日开两个培训班,平时不开班教拳,一般到郑州学习都是张鹏老师教拳。感到张鹏人很沉稳,话也不多,和他简单交流了一下,他让鲁小平给我说了一个金刚捣碓一下让我感到很有新意,虽说我对他说的东西还很模糊,但我马上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追寻的东西。我给张鹏老师练了一小套,他给了我一个不错的评价,并给我作了一番指点。我看时间到11点多了提出想请他们吃个饭,他们说时间还早,我才发现吃饭也有地区差别,原来郑州吃饭比我们这要晚的多。那时我才了解到他们平时都是晚上练拳,早上是不出来练的,我们这一般早上出来练的多。到了12点多,我提起吃饭的事,张鹏让我一起到他家去吃,他说他母亲做好了,不去吃不好。我当然一百个一千个愿意了,因为这样就马上见到张志俊大师了,张大师的名声太响了,以前都是在视频上见到张大师,现在就上他家去,你说我还不是求之不得吗?兴奋啊!张鹏开车先走,他让剑虹带我过去。一进张老师家就看到张志俊大师正厨房里忙活呢,我敢紧迎上去,说实话当时我很激动,见到大师的那种心情是一般人所不能体会的,只要是真正追求太极拳的没有不敬重老师的,老师在太极拳界那怕整个武术界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和师母也招呼上了,那老两口人很轻切,没有一点架子,虽说我初次到他家多少有点放不开,但真不是太紧张,我们喝了一点酒,发现老师那么大的人物却不能喝多少酒。也有一点点意外,饭后一起聊天时感到老师学识很博,也很健谈,幸亏我平时也看一些各方面的东西,还算能和老师接上话。老师给剑虹说了下本门功法8字手和雀地龙,我也在边上学,老师和师母对我要求还比较高,雀地龙要求手贴地面穿上来,来增加难度,说这样功力增长比较快,由于我以前没做过这样的功力训练,一做下来感到非常吃力,不过做的还算让老师满意。我怕老师有午睡的习惯,不敢多耽搁,老师和我们约好说晚上到公园去碰头,我和剑虹告辞出来,剑虹也很热心,和我说了一些老师开培训班的见闻,让我感到我没来参加培训班有点遗憾。剑虹是东北人,以前练的是陈家沟一位著名大师的拳,但他说下了几年功夫,一直感觉不得法,练的很迷惑,说他练的和用法根本联糸不上,偶然接触到张老师,老师给他指点了一下感受很多,这次就是专门来改老师的架子的。<br/>我们晚上等到老师和师母,老师让我带剑虹练给他看看,因剑虹一下改拳还有点不适应,我虽说不是老师教的,但打的架子还一直是老师的架子,其实剑虹应该是我师兄了。老师和师母看着我们打,不时作出评论,对我的架子还算比较肯定,打完后对我说“你的拳还算工整,架子不错,主要是里面一些细节要纠正,你的拳改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说实话,因为我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我一点也不敢大意,打的特别用心,架子都低到我的极限了,虽说才打到第三金刚捣碓那腿比平时打完一路拳都累。能得到大师的肯定确实很开心,也许那只是前辈对后生鼓励性的肯定,但那也着实让我兴奋了。在郑州学习那几天,老师和师母天天让我上家去吃饭,老师有晚睡晚起的习惯,我总是早上10点到老师家,我和老师先喝茶聊天,师母就在厨房忙碌了,我和老师什么都聊,很随便,很放松,他对我说“你来这学拳那我就是老师你就是学生,那平时聊天我们就是朋友,要随便”。聊一会我们就起来说拳,每个动作老师都要示范好几次,深入浅出地对我进行着说教,有时让他做那么多次示范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他经常让我摸着他的肩,摸着他的手让我细细品味动作的细节,有时师母在边上看我做不到位,她也着急,不时上来帮我骄正姿势,她更多是在边上不时提醒我。通过老师细致的非常直观的教学让我在短短几天中迅速接受和理解了他的“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理论,并在练拳时能够反应和体显出来,以前两人一接手往往就顶上劲了,现在运用梢节领劲,肘定位,很容易就化开了,不管顶的多厉害.只在运用了老师的方法都很管用.感到老师的方法运用在搏击中速度更快,更有效.他没有多高深的走内气.转丹田.只要运用梢节领劲.肘定位就能做到.感觉到很多大师是把很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他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了.事实胜于雄辩,这才是许多太极爱好者梦寐以求而未得的太极真经。<br/>以老师在太极拳界的地位和威望,对一个太极后生如此栽培,让我收获的就不止是感动了。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太极大师的高超拳艺,更感受到了一个前辈对后生的长者风范。晚上老师和我说拳总要到11点多钟,每次我都想让老师多休息一下主动告辞,他总是说“晚点没事,你从宜兴来一趟不容易,尽量多利用时间多学点,多掌握一点”。就是两人在喝茶聊天时也在一遍遍地和我说着拳理,以便让我尽快领悟。我在郑州只短短几天,可我学到的东西可能这辈子也享用不尽了。老师的理论就8个字“梢节领劲。两头卷曲”说说容易,细细品味却是滋味无穷啊。那是老师十几年的必心血,我们现在都在走着老师为我们开辟的捷径。随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认识它,到理解它,到享用它。它必将成为中华武术经后发展和提高的主流,让中华武术站上一个新的高度。它就象乒乓球,羽毛球,足球都是起源于英国,可发展到现在人们提到乒乓球和羽毛球就想到了中国,因为是中国不断地提高了它们的技术。而巴西更是技术足球的代表。我也和很多太极拳爱好者一样陷入过怪圈,被五花八门的太极理论所迷茫,让有那么多的大师所困惑。前辈高手没有几个有多高文化,可功夫都练出来了,现代一些爱好者不乏本科以上者。可都是越练越糊涂,越练越迷惑。市场经济的大潮造就了一大批大师,我们那些大师自己非常清楚自己的成就能不能和所获得称号划上等号。我们这些爱好者也可以扪心自问,我们练了那么多年的拳,自己都练出了什么。最了解的人莫过于自己了。<br/>现在我终于在迷茫中看到了方向,练拳不管多累也有了动力。自认还是比许多人幸运很多,因为我现在遇到了明师。离自己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br/>短短的郑州之行就要结束了,和老师分别之际我满含泪水深深的向老师和师母鞠上一躬,依依惜别之情难以言表,只恨不能长在老师身边长听教诲。“梢节领劲,两头卷曲”必将成为我一身的追求。“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也必将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大放异彩。<br/></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09-6-5 09:51:00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63.gif" />

梅花三弄 发表于 2009-6-5 11:24:00

<b style="FONT-SIZE: 12px; LINE-HEIGHT: 15px">太极真谛在郑州</b>,这样的标题不敢恭维!

梅花三弄 发表于 2009-6-5 11:26:00

&nbsp; 不妨到沟里交流一下?

wysh01 发表于 2009-6-7 20:41:00

张老师,不错!作学生的心存感激,可以理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真谛在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