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化于胸
<p><font face="Verdana">运化于胸 作者:二水居士<br/> 其斤 15:43:50<br/> 我有了点实际的体会<br/> 我让人推我胸口,推不动,自己反把自己推出去了<br/> <br/> 二水居士 15:44:56<br/> 嗯,能找到接地的感觉了 <br/> <br/> 其斤 15:46:31<br/> 我自己总体感觉就是用沉胸带动整体下沉来接对方的来力,用棚腿(姑且这么说)做反作用力令对方出去,你看说的对不?<br/> 更简单说就是用腿通过胸口把对方发出去<br/> <br/> 二水居士 15:48:06<br/> 是的,简单的说,你的胸口与你的脚底联成一气了 <br/> 让对手推着你的胸口,犹如推在地皮上 <br/> <br/> 其斤 15:49:44<br/> 胸口一受力,腿的反作用力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要产生反作用力,形体上就要靠腰胯调节了,调节不好,就被人推动了<br/> <br/> 二水居士 15:50:26<br/> 是得调整好身躯与胯的位置的,否则无法引动地心反馈力的 <br/> <br/> 其斤 15:55:58<br/> 我这里有一点,就是看这对方手过来,需要及时调整好身形,主动迎上去接对方的力,外表上看是身体整体稍微前移了一下,步伐可以不动.<br/> 这样子,是不是还松的不好?<br/> <br/> 二水居士 15:57:41<br/> 胸口接劲,貌似简单,其实需要解决两个技术层面的问题 <br/> 第一是身形的完整一气 <br/> 间架结构完整一气了,胸腹与腰背中间像是有了隔层,可以上下随意错开,腰胯与身躯又能有上下向的弹簧装置,这样才能做到随时将对手作用于你胸口的劲路及时的反馈 <br/> 第二,胸口必须经过高度意识作用下的接劲训练 <br/> 对手劲力、速度、方向都是在变化中的,倘若意识没有先行,纯粹是胸口接劲,未必能恰如其分的将对手劲力反馈出来,反而会有顶撞之嫌 <br/> <br/> 其斤 16:05:51<br/> 这样看,其实我还算是顶撞的范畴<br/> <br/> 二水居士 16:06:34<br/> 胸口在接劲时,须象临溪网鱼的渔网 <br/> 既要将水漏尽,要得将鱼网于其中的 <br/> <br/> 其斤 16:08:49<br/> 那么,一旦胸口接住劲是,反馈力作用于对方时,自己是否有顶的感觉呢? 我想应该有的<br/> <br/> 二水居士 16:10:19<br/> 胸口接住对手劲后,胸腹与腰背须有地质运动中板块升降运动的意思 <br/> 而不是胸口直接去顶撞<br/> 运化于胸呢<br/> <br/> 其斤 16:14:55<br/> 可是,你把这过程做了这许多分解,实际应用时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应该是形体调整到合理的情况下,自动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不是自己临时这样按部就班去调整吧?<br/> <br/> 二水居士 16:15:25<br/> 训练时就得这样按部就班的练 <br/> 应用时,就能一气呵成 <br/> 否则往往像是买彩票 <br/> 有时候能行,有时候不行了 <br/> 或者是在某人身上行,在某人身上又不行了 <br/> <br/> 其斤 16:19:05<br/> 我想,现在无论谁推我都一样,用柱子撞我也有把握,但我没具体感觉到"胸腹与腰背中间像是有了隔层,可以上下随意错开,腰胯与身躯又能有上下向的弹簧装置"这种感觉<br/> <br/> 二水居士 16:21:25<br/> 胸腹与腰背倘若是一个整体,对手推你时,万一劲力有所变化,这以整体就会受到威胁的。对手倘若只是单一的劲力,就容易接劲 <br/> <br/> 其斤 16:23:36<br/> 是了,我现在就是最简单的劲力测试,刚想问你如果对着变化的劲力时怎么办,特别是对着如拳击,脚踢这类打击性的运动,速度跟不上,那就完了?太极拳对付这些是怎么样的?<br/> <br/> 二水居士 16:25:34<br/> 呵呵,刚才上面谈的两点,二水以为是最为基本的 <br/> 倘若要谈到实战,单纯的身躯与腰胯的完整还是不够的 <br/> 要需要两手与身躯与两脚的完整一气 <br/> <br/> 其斤 16:28:04<br/> 在我看过的所有视频中,都是推来推去,还没有看到过击打性的武术对太极拳的情况,如果太极拳手遇上跆拳道手,那会怎么样?<br/> 如果说师生之间练习,学生一拳打老师,老师用太极化解,这样就太假了<br/> <br/> 二水居士 16:29:10<br/> 不管太极拳与如何拳术对抗,沾粘连随是最为基本的功夫 <br/> 倘若没有沾粘连随,那么依然是野打 <br/> 倘若有了沾粘连随,对手任何功夫都无计可施的 <br/> 所以说,不是哪一门拳种高低的问题,而是习练者自身修为的问题 <br/> <br/> 其斤 16:30:04<br/> 嗯,沾粘连随<br/> 那太极也得快吧?否则,对着比如拳击,还没反应过来,沾粘连随都没用得上就挨了,那有什么用?<br/> <br/> 二水居士 16:31:07<br/> 太极拳论中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br/> <br/> 其斤 16:31:46<br/> 应该说,双方还没动手时,太极的功夫已经在动了,是神在动<br/> <br/> 二水居士 16:33:54<br/> 是的,太极拳论又说: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已先动:))<br/> <br/> 其斤 16:36:08<br/> 如果形体对了,脚下能感觉到具体的着力点吗?<br/> <br/> 二水居士 16:37:16<br/> 脚底板均匀着地,但涌泉处有涵空的意思 <br/> <br/> 其斤 16:41:01<br/> 我现在的感觉脚跟着力多些<br/> <br/> 二水居士 16:41:31<br/> 脚跟着力,会有顶劲的嫌疑 <br/> <br/> 其斤 16:42:46<br/> 是了,顶劲<br/> <br/> 二水居士 16:42:50<br/> 而且给对手的感觉,像是牮柱式的 <br/> 好的感觉,应该是能让对手有如临深渊的意思 <br/> <br/> 其斤 16:45:21<br/> 恩,这话有味道<br/> <br/> 二水居士 16:46:17<br/> 当胸腹与腰背能有分离感觉时,就会让对手有这种感觉的 <br/> <br/> 其斤 16:46:56<br/> 是不是上身的前面和背面的分离?<br/> <br/> 二水居士 16:47:32<br/> 是的 <br/> 当胸腹与腰背能分离时,慢慢的会发现手心手背、脚心脚背也能分离的 <br/> <br/> 其斤 16:49:00<br/> 该怎样去体会呢?<br/> <br/> 二水居士 16:49:55<br/> 不妨先从含胸拔背开始去体悟 <br/> <br/> 其斤 17:02:41<br/> 您这翻话够我体悟苦练几年了<br/> 这确实是好东西<br/> <br/> 二水居士 17:03:20<br/> 多与朋友手把手琢磨,或许就很快的 <br/> 毕竟是技术活呢,“无他,但手熟尔”。<br/> </font></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br /><p><font face="Verdana"></font> </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8 18:33:07编辑过]</font></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