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大师刘晓兰先生不知从谁学的太极拳?
<font size="5"><strong>刘晓兰先生论形意拳</strong></font><br /><br /><br /><br />形意拳之道无它,不过变化人之气质得其中和而已,从一气而阴阳,从阴阳而分五行,从五行而还一气。十二形之理亦从一气、阴阳、五行变化而生也。朱子云:“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即敷焉,即此意也。余从幼年练太极拳,功夫颇深,拳中应用之法术如:棚、捋、挤、采、捩、肘、靠等等看法亦极熟,与人相较,往往胜人。其后遇一能手,身躯灵便,或离或合,则吾法无所使,往往拘成法而不能变,尚疑为自己功夫不纯之过也。其后改练形意拳,习五行生克应用之法则,如劈拳能破崩拳,以金克木;钻拳能破炮拳,以水克火,习至数十年方悟所得之道,知行合一之理,心中枉其虚灵,身形亦极其和顺,内外如一。又知五行拳互相生克,金克木,木也能克金;金生水,水也能生金。古人云:互相递为子孙之意也。以前所用之法则,而时应用,无不随时措之宜也,亦无入而不自得也。因此始知形意拳是个中和之体,万物皆涵育于其矣。 余从幼年练太极拳,功夫颇深,拳中应用之法术如:棚、捋、挤、采、捩、肘、靠等等看法亦极熟,与人相较,往往胜人。其后遇一能手,身躯灵便,或离或合,则吾法无所使,往往拘成法而不能变,尚疑为自己功夫不纯之过也。其后改练形意拳, 刘晓兰(岚),又名张晓兰(1821~1906年),直隶河间府南里店村(今河北省任丘市南里店村)人,自幼喜好拳术,学过多种拳法,尤喜实战,八极拳最为精纯,其根底最为深厚,当时名闻遐迩。经商至山西遇李洛能先生,系直隶深县人氏近乡人也,二人一谈非常投机投缘。经试技,刘晓兰觉得形意拳灵动多变、神妙莫测,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习形意拳,经十几年研炼得以大成,为李洛能先生“八大弟子”之一。孙禄堂在其所著的《拳意述真》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刘晓兰先生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最多。”<br /> 刘晓兰先生功成后,确实达到了“拳无拳意无意”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次,刘晓兰在一个方砖铺地的大厅中练“鹰捉”,只见他慢慢悠悠无声无息地一步一步地抓过去,并无出奇之处,可脚下的方砖却都被踩碎了。往前抓十几步后,他狸猫倒上树一回身,只一纵就回到了原处,脚刚落地又弹出十来步远,进退如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样,只见一条黑影往来,看不清人形,轻如鸿羽,重如山岳,快如疾风。站在一旁看的人,个个瞠目结舌。<br /> 刘晓兰先生不但武功造诣深,在事业上也是一个成功者。先生为贾于易州西陵,经营粮店、百货铺、肉铺、长途运输等生意,弟子们多是经商中的骨干力量,买卖兴隆,家大业大,这给河北形意拳以易州西陵为中心奠定了经济基础。<br /> 刘晓兰先生教授弟子众多,功夫练成者有石振发、刘立山、刘凤伦、杨福、刘凤、朱春芳、李云山、南云标、王老者、孙宝和、张聚川、陈凤高等人。其中出类拨萃者三人,由刘晓兰先生按“山”字命名,刘晓兰自号“彩山”,光彩居中之意;改刘立山叫刘维山,是维护彩山之意;改杨福叫杨扶山,是扶助彩山之意;改刘凤伦为刘轮山,是围绕彩山轮转服从之意,这三人合称“三山”,以示本派核心传承之意。 幼年就学太极拳,1830年前后,杨露禅正在陈家沟陈长兴处学艺,不知道他跟谁学的太极拳。以下是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杨露禅的一些行踪。<br /><br />道光丙戊年(1826年) 杨露禅赴豫从艺于陈长兴。<br />道光己丑年(1829年) 杨露禅返里探亲。<br />道光辛卯年(1831年) 32岁的杨露禅完婚,婚后返里探亲,又于本年复返豫。<br />道光壬辰年(1832年) 李亦畲诞生于广郡城西街康富之家。<br />道光乙未年(1835年) 李启轩诞生。<br />道光丙申年(1836年) 杨露禅携妻返里。<br />道光丁酉年(1837年) 杨班侯诞生。<br />道光戊戌年(1838年) 杨露禅赴豫探师。<br />道光己亥年(1839年) 杨健侯诞生。<br />道光庚子年(1840年) 武汝清中进士。<br />道光辛丑年(1841年) 李亦畲、李启轩皆从母甥武禹襄习太极拳。<br />道光壬寅年(1842年) 杨露禅学艺返里。<br />道光癸卯年(1843年) 杨露禅公开授艺。 也有可能传误了,孙禄堂在其所著的《拳意述真》一书中是这样记述的:“刘晓兰先生性喜拳术,幼年练八极拳,功夫极纯,后又拜李能然先生为师,研究形意拳术,教授门徒最多。”可能将八极拳看成太极拳了,但拳论中却提到了八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