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 发表于 2009-12-27 10:03:49

拂清尘埃 还原真面

<font face="华文新魏">拂清尘埃 还原真面<br /></font><br /><font size="4">一一李自奇墓碑发现、出土调查记</font><font size="4"><br /></font><br /><font size="3">魏美智 <br /></font><br /><font size="3"></font><font size="3"><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去年的7月8日,我从唐村拓碑的现场发了一篇《一幢旧墓碑 两项新发现》的报道。说实话,这篇报道从新闻的角度和遣词造句方面,完全是无可挑剔的。可是,在我将它发到网上以后,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褒之者说,报道所记录的李自奇墓碑是一幢珍贵的历史文物,他揭开了一段尘封的武林秘史和李氏家族的传承史;贬之者则谓李自奇的墓碑是假的,搅乱了心意拳的传承史。<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真焉?伪焉?为了还历史的本来面貌,2008年3月30日我与焦作师专的程峰教授(</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程 峰河南省焦作师范专科学校教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font><font face="宋体">、任勤副教授</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河南省焦作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font><font face="宋体">等一行三人利用星期天,到唐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写作了这篇调查纪实,以期通过这篇纪实使大家从这个真实的事件中,对该墓碑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font><font face="楷体_GB2312"><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一、</font><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是怎样发现的<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是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运回来的?这是这次实地调查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之一。走进唐村我们进的第一家,就是李自奇墓碑的发现者之一的李立伟的家。李立伟的家坐落在唐村的西头路北。李立伟今年67岁,中等个子,短头发,圆圆的脸,气色很好。在我们的提问下他给我们讲起了李自奇墓碑发现的经过:去年3月20几号,我去运粮河堤上浇我承包的树木,在路过北地时,李振田叫住了我,告诉我在菜地的机井房旁边的桥上发现了一幢旧墓碑,让我去看看。我看后认为很有价值,将为我们修撰李氏家谱提供有益的资料,回来后就告诉了李振温、李广献(李氏家谱研究会负责人)。他们听了也感到重要,商量如何把墓碑弄回来。过了几个礼拜,大约是4月25日,村里去拉人把墓碑了回来了。拉回来后放在老大队部的屋子里。墓碑的上面有好多的石灰圪塔、泥土,于是就用水冲、刀刮,把它清洗干净。这通碑究竟是何时埋在哪里的呢?李立伟告诉我们,这通碑原先在北地老坟,文革破四旧的时侯,将墓碑都推到了,后来村里的上百通碑都弄去修桥铺路了。这通碑大约就在那个时候被磊在这座桥上的。<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那么这通碑为什么清洗后所呈现状那么完好呢?李立伟说,从我们李氏家谱来看,我认为和明末李岩、李牟、李友等人参加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有关。李岩、李牟最后都被杀掉了,李自奇墓碑上有李牟的子孙的迁徙情况,先祖们怕后代子孙受那件事情的牵连,所以,李自奇墓碑竖立后,就用砖将碑面用砖包住,外面只写李自奇之墓。由于外边有砖护着,还有碑楼保护,所以李自奇墓碑基本没有受到风吹日晒。<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从李立伟介绍的情况看,他不是李自奇墓碑的第一发现者。中午时分,我们找到了第一发现者之一的李庆香女士。李庆香是一个年轻的女子,今年三十有余。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刚下班。她不顾劳累,把我们带到了发现李自奇墓碑的现场。李自奇墓碑的发现地位于村北,距村庄约有0.6公里处,墓碑平放在一座小桥上。小桥紧靠一座机井房。李庆香指着机井房西的一块搭有小拱棚的地说,我家的地就在那里,3月26日,我们在田地里搞玉米制种,休息的时候,男人们踱步抽烟,踱来踱去,踱到了这座机井房的小桥上。发现东西两侧桥头各有一幢墓碑。西边的小一些;东边的大一些。他们先扒开了西面的墓碑,是李荣青的;东边的大碑是李自奇的墓碑。碑面朝下,沾满了石灰、泥土。用铁锨刮了以后,看到上面有好多的字。同时在现场的共四个人,分别为:李庆香、李振栋、李立乾、李振田等。正在这时,李立伟到运粮河堤上给树木浇水,路过这里。李振田把李立伟叫住,告诉他发现了一幢墓碑。他问:在那里发现的?李振田说:在机井房的小桥上发现的。李立伟说,这几年正续家谱寻找依据哩,看看有没有价值吧。他去看了看说,确实有价值。得知此碑很有价值,当天下午李庆香又专门跑去将碑文抄了下来,交给了李振温。李庆香还记得,在她交给李振温碑文的时候,焦作市有关部门正在唐村考察,他们看了碑文之后说,碑文还记得怪全的呢。并且将碑文抄件照了相。在现场,我们又一次测量了</font><span style="color:#000000;">李自奇的墓碑的有关数据:该碑高</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1.52</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米,宽</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0.5</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米,厚</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0.12</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米,石质为青石。墓碑发现地的数据为:碑痕长</span><span style="color:#000000;">1.60</span><font face="宋体">米,宽0.67米,深0.20米。二者数据对比,完全契合。<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时间大约过了将近一个月,李氏家族研究会决定到北地去拉碑。李振温回忆说,4月25号,我们叫了几个人去拉碑,有李生初、李立乾、李立旗、李太行、原崇祥、李振温、李立伟等共七个人。去的时候是李太行拉的平车,回来的时候是李生初拉的车,其他人在后边推车。到机井房时,墓碑还是面朝下放着,上面沾了许多石灰块、泥块;翻转过来是碑的正面,碑的四周,有石灰、砖砌过的印痕。<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二、</font><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的有关情况。<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李振温是一位解放初参加工作的老干部,1948年开始先后在联村、乡、镇任职,现年79岁,生肖属蛇,是李氏家谱研究会的秘书。李振温告诉我们,他的先祖叫李自智,和李自奇是亲兄弟。李自奇弟兄五人,分别为李自旭、李自智、李自义、李自让、李自奇。我们李家从第八代开始拔茔,我们西院共同一个坟茔。我小时候去坟祭祖经常看到李自奇的墓碑。墓碑有碑楼,碑的正面用砖封住了,看不到墓碑的碑文;所封的表面写有:武师李公讳自奇之墓。因之,李自奇墓碑曾被称之为“面包碑。”面,表面。就是说表面被包起来的墓碑。李自奇墓碑的碑楼被粗壮的藤条缠绕,象被龙缠绕着一样,所以,又称之为“龙缠碑。”祖上传说,李自奇的墓碑在修碑楼的时候,是僧道捐资修的,僧人题的碑铭。<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为什么会被包起来的呢?李振温给我们讲起了一段历史。据他的祖上传说,继李牟、李岩等人参加的李自成农民起义之后,到了清康熙年间千载寺曾发生李清蒿未果的农民起义案。李清蒿是金城乡刘村人,是李氏始祖李清江的弟弟李清河的后代,和唐村李氏为一条宗脉。清康熙年间李清蒿聚集很多人在千载寺练武,制造了许多兵器藏在千载寺,伺机发动反清起义。后被人告密。故此,清政府以千载寺藏贼的罪名,放火焚烧了千载寺,遣僧道返俗。唐村第九世有一位进士叫李笈(清康熙四十二年第三甲68名进士),在外做官。听说千载寺出了谋逆案,赶紧坐轿回家,考察有关情况。在祭祖时发现了李自奇的墓碑,指令族人赶紧将李自奇墓碑的碑面用砖封筑,碑面砖上只刻“武师李公自奇之墓”将奉祀人和其他碑文隐去。现在看来,当时李笈让把李自奇墓碑封住的用意,是怕清政府发现了李牟的籍贯和其后代的迁徙情况,将与大清王朝争夺江山的李家赶尽杀绝!<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李自奇为一代武林宗师,他的僧、道、俗家弟子很多。其弟子在拜谒时,在他的碑楼上刻下了许多留言,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祭师砖包碑,碑内有黄金;心意得此金,六合功夫深”;“贵师安得砖包碑,徒拜宗师襟打金……。”这些留言是李自奇在武林、特别是在心意拳、枪方面的贡献的佐证。<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我的《一幢旧墓碑,两项新发现》一文在网上发表后,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碑首的“皇明”与落款的“大清”似有背拗之处。听完李振温的介绍,程峰教授恍然大悟说:原来,唐村李氏早就有反清的思想和行动,所以,他们将“皇明”与“大清”共题一碑,这与他们的反清思想是一致的,并不奇怪。<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三、</font><font face="宋体">李自奇墓碑并非孤证<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在李鹤林故居门前,我们碰到了唐村李氏家谱研究会会长李广献老老人。李广献是李岩的三哥李俊的后代,现年75岁,生肖属狗。李广献告诉我们,唐村素有习武的光荣传统。在他10来岁的时候,就听长辈李敬来、李应贵说过,村里曾经有四个武学堂,分别为:心意堂武学、恒心堂武学、群英堂武学、隆兴堂武学。一进武学堂门,迎面就是“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八个大字。心意堂是西院的,清末民初时李振兴也是心意堂的。在俺村,心意堂是头。听李俊祥说,心意堂明末清初创建的。李自奇是心意堂的创建者,他在明崇祯年间曾在山西陕西传授枪术、拳术,他的弟子不少是千载寺的僧人、道士。<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 &nbsp; &nbsp;</font><font face="宋体">下午,在李振温、李振让(唐村村民)的带领下,我们到了唐村东头路南的一座院落。这是一座临街的房屋,是三间旧式的瓦房,宽大门,土墙显得斑斑驳驳,显然饱经了历史的沧桑。李振温告诉我们,传说这里就是心意堂的旧址。可惜的是这座院落的大门是锁着的,我们不能进去探个究竟。我跑到相邻的低矮的墙角,看到院落很大,虽然破落,可还是显得空旷,正是习武的好地方。说它是心意堂的旧址,并不是没有根据的。<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回到县城,在李立炳的家里,我又看了李立炳所收存的《心意六合枪谱》与《武经玄机》的复印本。据有关心意拳专家研究,《武经玄机》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心意拳理论。其中载有五步七捶,是心意拳的早期套路;博爱县许良镇九府庄的王堡枪(心意六合枪)是清末民初由王堡枪的</font><font face="宋体">十一代传人王学复传九府庄刘世聪、刘世明弟兄。</font><font face="宋体">现在,九府庄仍有王学复所传的三步五锤、乌龙缠柱,都是心意拳的套路。此外,据济源勋掌的朋友说,济源勋掌的神拳,也是唐村参加过李自成农民起义并在起义军中任将军的李友所传。《神拳拳谱》里就有心意拳的理论,如心意拳身法、心意拳论、神拳九要论、交手法和勇战心意枪谱,这说明李自奇墓碑并非孤证。李自奇为心意六合拳宗师,是切切实实的,没有一点虚夸的地方。<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 <br /></font><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br /></font><br /><font face="楷体_GB2312">魏美智原博爱县地名办公室主任,毕业于郑州大学,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br /></font><br /><font size="3">通讯地址:河南博爱县地名办公室 <br /></font><br /><font size="3">邮编:454450 <br /></font><br /><font size="3">手机:13598532095 <br /></font><br /><font size="3">E-mail</font><font size="3">:boaiweimeizhi@sohu.com <br /></font><br /><font face="宋体"><br /></font>

weizhen 发表于 2009-12-27 16:34:01

魏美智,真能无耻! 去年所有河南报道都还在各报的网站上,博爱本地人发表的文章,不少人都考有。都说是五月底发现的。在本人指出其碑文的内容早在四月已在李嘉诚网站上登出后(七月八日首次报道的五月底发现的碑的碑文内容又增加了不少内容,总之,不顾原始发表的内容,不断出新文章来掩盖,是其最滑稽、最愚蠢的举动,对李氏家谱内容也一样,好像别人不会去对照其原先发表的文章一样,真愚不可及!)现在又出文说三月底发现的,应该是:二月读李嘉诚传,三月底策划刻不碑,四月在李嘉诚网上开始说李嘉诚是唐村李氏后裔,并在争论中将碑文登在李嘉诚网上。不过那时碑文中还无心意拳、六合枪创始人的字样,只想与李嘉诚挂上钩。可见四月碑还未刻好。那时那班愚不可及的造假者也未想到拳术史的研究者会查到李嘉诚网上。五月索性加入心意拳、六合枪创始人的字样。并用石灰、硫酸处理。七月八日让大河报等媒体开始报道:所有报道都说是五月底<br />某李姓农民浇水时发现碑。七月底本人与唐村与碑有关的数位人员联系,都说说五月底发现的。八月初本人出文“李自奇碑是伪造的”。事后,因博爱统战部要求,河南省文物局对碑鉴定,王兴亚教授对本人说“学术界认为碑没有价值”并介绍本人联系鉴定组夏组长,夏对本人说碑有许多问题,已将报告给委托他们鉴定的博爱文化局,而文化局也已将报告转给了统战部。 &nbsp; 如果碑是真的,为什么魏美智等不把鉴定报告公布于众?难道他是真傻了?!

耄耋 发表于 2009-12-27 18:29:12

颜紫元,你这个性变态的小人,在事实面前你总是无理取闹,碰得头破血流了,还在那里充大蛋。<br />1.且看《文物局长一语斥谎言》的事实:“一日上午十一时许,博爱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博爱县文物局局长贺盈辉正在饭店和同学们聚会,忽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新西兰的颜先生的电话,询问贺局长,李自奇墓碑为什么五月发现、七月发现、四月上网?贺局长说,你说的不对。我是四月一号到任博爱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兼任县文物局局长),我上任不久就开始接触李自奇墓碑的鉴定工作,怎么能说五月发现、七月发现呢?贺局长的一席话将自称姓颜的先生说的愣住了。楞了一会,颜欲再提此事,贺局长说,对不起,现在我正在招待客人,有什么事情请你和李立炳先生联系。就此挂断了电话话。” 该文是当着贺局长的面写完成。贺局长看后签署了如下意见:“情况属实。贺盈辉1/7。”<br />2.你造谣说,王兴亚教授说“李自奇墓碑无学术价值”、“学术界不支持李自奇墓碑”;“王兴亚受到博爱有关方面的威胁”等等,更是离奇的捏造。王兴亚先生看了后哂之曰:简直是胡说八道!王先生是中国明史协会理事、河南人才史学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一个与王先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县处级单位的人,能与王先生说上话,就是王先生很看得起的事情了,何来受到威胁呢?王先生说,现在政治清明,国家、省级领导都很重视学者专家,哪个敢威胁?王先生说:未经他的允许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为了彻底澄清这个问题,王兴亚教授曾亲自打电话到《武魂》杂志社,批驳颜先生的谬论。此事有《武魂》杂志的领导为证。<br />3.你在《武魂》上发表文章造谣说,河南省文物局的夏组长说,李自奇墓碑有什么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李立炳先生将颜紫元发表在《武魂》杂志上的有关夏组长谈话内容拿到河南省文物局,并联系上了夏组长,夏组长说,那些话是颜紫元说的,我没说过。看来颜紫元这个人人格有问题。<br />颜紫元啊,你这个人人格是有很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你性无能引起的性格变态。你再练武也改变不了你性无能的状况。一个太监似的人物,凭甚么在中国的武坛说三道四?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12-28 10:22:58

看了;<br /><br />拂清尘埃 还原真面<br /><br />[一一李自奇墓碑发现、出土调查记],感觉造假的痕迹太重。首先,让人不信的第一理由就是;文中为何没有碑的照片。其二,碑在清时被包是怕文字狱,情有可原。但,在民国.在解放后还被包。这就说不过去了。起码,其后人要明白被包的内容是什么。其三,李振温是解放初期的老干部,他理应知道这块碑的情况。特别是在文革时碑的下落。既然碑被推倒,那上面的碑文也应有人知晓。奇怪的是;李振温不知道。碑既然被包。应是全包。不该是只有前面。因为明人一看就知道碑.砖是两回事。清政府的官员也不是白吃干饭的。四,既然想躲文字狱。最好的办法就是&quot;无字碑&quot;.或没有碑文的碑。所以碑用砖包起来,纯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只能糊弄傻子。五,此碑后来是用于架桥,还是铺路。文中没说清楚。我想魏美智也说不清楚。他不懂建筑。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12-28 10:36:13

我不知魏美智习练不习练书法。我是习练书法的。书法中对书写的字,是有严格要求的。习文的不懂”岁次门第&quot;是什么?。报社的记者.编辑,不懂卖身为奴.这个奴是如何脱籍的?。这本身就让人笑掉大牙。历代的碑文年月落款都是“暦”,而不是“歴”。就是现在的月份牌上也是“暦”。所以,真正的碑文书写者,不会不知道这一点的。

weizhen 发表于 2009-12-28 12:06:01

<div class="maxcode-quote">
颜紫元,你这个性变态的小人,在事实面前你总是无理取闹,碰得头破血流了,还在那里充大蛋。<br />1.且看《文物局长一语斥谎言》的事实:“一日上午十一时许,博爱县文化局副局长兼博爱县文物局局长贺盈辉正在饭店和同学们聚会,忽然接到一个自称是新西兰的颜先生的电话,询问贺局长,李自奇墓碑为什么五月发现、七月发现、四月上网?贺局长说,你说的不对。我是四月一号到任博爱县文化局副局长的(兼任县文物局局长),我上任不久就开始接触李自奇墓碑的鉴定工作,怎么能说五月发现、七月发现呢?贺局长的一席话将自称姓颜的先生说的愣住了。楞了一会,颜欲再提此事,贺局长说,对不起,现在我正在招待客人,有什么事情请你和李立炳先生联系。就此挂断了电话话。”该文是当着贺局长的面写完成。贺局长看后签署了如下意见:“情况属实。贺盈辉1/7。”<br />2.你造谣说,王兴亚教授说“李自奇墓碑无学术价值”、“学术界不支持李自奇墓碑”;“王兴亚受到博爱有关方面的威胁”等等,更是离奇的捏造。王兴亚先生看了后哂之曰:简直是胡说八道!王先生是中国明史协会理事、河南人才史学会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专家,一个与王先生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县处级单位的人,能与王先生说上话,就是王先生很看得起的事情了,何来受到威胁呢?王先生说,现在政治清明,国家、省级领导都很重视学者专家,哪个敢威胁?王先生说:未经他的允许随便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为了彻底澄清这个问题,王兴亚教授曾亲自打电话到《武魂》杂志社,批驳颜先生的谬论。此事有《武魂》杂志的领导为证。<br />3.你在《武魂》上发表文章造谣说,河南省文物局的夏组长说,李自奇墓碑有什么问题,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李立炳先生将颜紫元发表在《武魂》杂志上的有关夏组长谈话内容拿到河南省文物局,并联系上了夏组长,夏组长说,那些话是颜紫元说的,我没说过。看来颜紫元这个人人格有问题。<br />颜紫元啊,你这个人人格是有很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你性无能引起的性格变态。你再练武也改变不了你性无能的状况。一个太监似的人物,凭甚么在中国的武坛说三道四?<div style="text-align:right;">--by会员<u>耄耋</u>(2009-12-2718:29:12)</div>
</div>
<br /><br /><br />魏美智,你编造别人的话已经习惯了。你若不是傻屌,何不上传鉴定证书?

耄耋 发表于 2009-12-28 18:21:16

颜紫元,我们为什么要让你这个混蛋看鉴定结论?在你这个性无能的变态人眼里,我们拿出国家文物局的鉴定结论你也会说是假的,只有你在清华大学找的在大街大扫卫生的人的结论才是真的。太监没了那个玩意,他的思维就不是常人思维了。我们不喜欢与你这个太监打交道。

weizhen 发表于 2009-12-29 05:04:35

本人不屑一看,因为鉴定书的内容夏组长早就告诉了我,难以想象,你们在造假中所犯的那些低级错误。唉,在一言堂的环境里可以自欺欺人,或欺骗愚民,就象我国过去许多低级造假一样,不是没人看出造假,而是看出问题的人不能说,或没地方说。现在你还用低级造假的方法,也太阿Q了。所以本人不需要你给本人看鉴定书,但你为什么不给版主看,而心甘情愿做傻屌?<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1.gif" emoticon=""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1.gif" emoticon="" />

songchen12 发表于 2009-12-29 09:21:20

魏美智,应理解为;魏.是没智慧的人。所以叫魏没智。一个鉴定结论,是说明事实的证据。有何不敢公示的。不敢公示的本身就说明有假。我奉劝魏没智,考察考察墓碑的格式。因为碑石是有严格的格式的。所以,你别和大河报的首席记者.焦作日报的记者.编辑一样不懂“岁次门第”,和“卖身为奴”是什么意思。拿这个什么碑来说事。因为你所说的这个碑,根本不符合碑的格式。所以造假,首先要学的基本常识。别真如你的名字;没智。没智的人,比弱智更可悲。

耄耋 发表于 2009-12-29 13:38:03

<div class="maxcode-quote">
魏美智,应理解为;魏.是没智慧的人。所以叫魏没智。一个鉴定结论,是说明事实的证据。有何不敢公示的。不敢公示的本身就说明有假。我奉劝魏没智,考察考察墓碑的格式。因为碑石是有严格的格式的。所以,你别和大河报的首席记者.焦作日报的记者.编辑一样不懂“岁次门第”,和“卖身为奴”是什么意思。拿这个什么碑来说事。因为你所说的这个碑,根本不符合碑的格式。所以造假,首先要学的基本常识。别真如你的名字;没智。没智的人,比弱智更可悲。<div style="text-align:right;">--by会员<u>songchen12</u>(2009-12-299:21:20)</div>
</div>
<br />朋友,也举个例子告诉你,生不生你,是你的父母的事,而不是你的事。同理,公布公布鉴定结论是河南省文物局、博爱县文化局的事,与我们有何相干?造假之说是颜紫元编造出来的谎言。拿谎言来证明真理是谎言,这是小人行为。颜紫元在《武魂》杂志上发表他的谎言,不仅没有能够证明李自奇墓碑是假的,反而证明颜紫元是个造假者,是个卑鄙的小人。他写的李自奇墓碑是假的臭文怎么不在《武魂》杂志在发表了?因为他的丑态已经使《武魂》蒙羞。<br />魏美智不仅不是没智,而是慧眼识真伪。颜紫元这个卑劣的小人的丑恶面貌,就是本人揭露的。他的丑态毕露为时人所不辞。<br />颜紫元打了几招吴氏太极拳,本人就看出他是个性无能者。若非行家里手,颜紫元能不暴跳如雷吗?颜紫元尽管口里不服气,但是,他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一个性无能者。一个太监似的人物。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拂清尘埃 还原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