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19 10:31:17

内劲与发劲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br /><br /> &nbsp;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19 10:33:25

欲观全文,请点击:<a href="http://www.taiji.net.cn/lilun/ddxl/201001/13330.shtml" target="_blank">http://www.taiji.net.cn/lilun/ddxl/201001/13330.shtml</a>

jkfwes 发表于 2010-1-19 13:28:57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0.gif" emoticon=""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0.gif" emoticon="" />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9 16:31:45

由此文可看出;孙村周不知何为“气宜鼓荡”。而其论述的所谓;内劲与发劲。也仅仅是在论述整体劲。这在太极拳来说,仅为初级功夫。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9 16:35:08

其所说的“硬碰硬”在太极拳来说,是为截劲。然而截劲,又分为硬截,软截之分。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9 16:37:25

再其次,孙村周不懂什么是劲。在其论述中,只提到了什么;枪劲,刀剑劲。其余一概没有

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10-1-19 17:22:26

张西可在热切企盼松先生去鉴定他身上的各种劲15905316658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20 09:31:31

我从不主动找人较技。这个张西可也好,张可惜也好。他如果不服气,可到解放阁下东北角处找我。<br />知道孙存周的论“内劲与发劲”,也就知道孙禄堂的功夫如何了。知道孙禄堂的功夫,也就知道他的传人功夫如何了。孙禄堂的功夫,在他那个年代,顶多也就是个三流拳手。正如有的网友钻文所说;孙禄堂有点文化,结合自己所练的那一点东西,东抄西窃拼凑出一点东西。而当时的练武者,大都文化不高。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真正的好功夫者,也没人去看孙禄堂写的东西。看他写的东西者,大部都是功夫不好者,但有一定的文化。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20 09:43:00

孙存周的“内劲与发劲”所论述的东西。在太极拳来看,仅是初级的东西。也就是个整体劲。正宗太极拳习练,顶多二年,就能达到孙存周“内劲与发劲”所论述的东西。高层次的东西,孙存周没有练到。比如;“腹内松净气滕然”。孙存周就不知。不知此,也就不知何谓&quot;气宜鼓荡“了。<br />所以,吹是没用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孙禄堂父子的功夫才到这么个程度啊。

一个圈 发表于 2010-1-25 22:05:13

<div class="maxcode-quote">
其所说的“硬碰硬”在太极拳来说,是为截劲。然而截劲,又分为硬截,软截之分。<div style="text-align:right;">--by会员<u>songchen12</u>(2010-1-1916:35:08)</div>
</div>
老乡,单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你的太极水平----高!能否解释一下“截劲”的概念?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内劲与发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