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ou 发表于 2003-8-11 09:01:00

正与直也好, 问天也罢,我原本回帖的动机是“正与直”在议论陈式太极拳的那种有点神经质的态度。请注意我没有贬低吴式太极拳,也没有贬低杨少侯所传的拳(实与炮捶一脉相承,也许有些人又不爱听了)<br>我想两位是练吴图南氏一脉的吧——从回复的帖子中来看是这样。大部分的太极拳<br>方面的书籍我这里都藏了一些,我从不敢贬低任何一个门派,因为他们都是凭真才实学才能开宗立派,我很欣赏孙禄堂老先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希望2位看看岁老先生的一些著作,领略一下大家的风范和气度。<br> &nbsp;下面我将问天回帖中的一段话摘录如下:<br>“其中书中大量篇幅描写吴先生学艺之艰辛,和从练拳中得到的益处。可以说,吴先生从杨少侯处才学到了真正的太极拳。CHENGOU先生却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把吴老以前的败绩拿出一一示人,又能说明什么问题?“<br> &nbsp;1、请问我在何处断章取义了?此处没有写他的败绩啊。此处和吴老辛苦练拳和其体会无关啊?<br> &nbsp;2、写自己辛苦学艺花了很多篇幅,一来我很佩服,二来也让我开了眼界,不知吴老<br>这样写是表彰自己呢,还是说杨少侯传的拳发也崇尚必须发刚猛地劲力才能炼出来的呢?<br> &nbsp;3、如果吴老让陈,高两位先生“不用力“和他研究那几个招式,那是不是这个意思:请你们做个靶子别动,让我练练?如果你们一用力,我就没办法了呢?<br> 4、假如吴老在学杨传的拳时,如他后来提倡的不用力,不知他怎样能完成他老师要求的要在2-3分钟内完成一套拳,且不失该有的劲别呢?<br> 5、吴图南和上面两位见过或学过陈家传的炮捶嘛?可以肯定吴没有见过,(可能见过外面表演的),至少没有学过,那么他怎么知道陈家的就一定没有要求全身放松呢?楼上两位也没有见过学过,那么没有调查就凭自己的成见来发评论,是不是有点过份?是不是你们的世界观需要改改呢?<p> 6、有个朋友将我引用毛的诗文又引了一遍,来支持他的论点:风行世界了就是好的吗?看看SARS吧,也是曾经风行世界的!相对于太极拳的主流总是被几个人乱加评论“似乎论据和论题不太配,请问你这么论证的逻辑是什么呢?<p><br>注:上面的力和劲我视为同一个词,不要在这个细节上面纠缠了。<p><br>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1 09:10:00

再就“问天“回复紫霞的帖子说明一下,问天所谓“当初陈发科自己就没有强认自己的是太极拳“大概是有这么个根据,即:当时陈发科在注册所授拳的名称时,由于杨家已经注册了太极拳,所以当时只能注册为炮捶。这件事情我不想多说明了,有常识的人应该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1 09:32:00

关于上面帖子中的注:上面的力和劲我视为同一个词,不要在这个细节上面纠缠了。<br>我想说明一下,在我们河南话中,在形容一个人的动作和谈话时,“力“这个词很少用,大部分是用“劲“这个词。<br> &nbsp;“你怎么一点劲都没有?“<br> &nbsp;“看你那股劲!“<br> &nbsp; “你怎么一点不用劲,施点劲儿”<br> &nbsp; “那劲不对”<br>在我们平常的谈话中,力气两个字合用,力很少单独使用。所以河南话中没有练拳时“用力“和“不用力“的说法,只听说过用劲不用劲。这个力大概或许是到北京后出现的,或者是作者没有到过河南,有点文字游戏地味道。<br>

正与直 发表于 2003-8-14 10:05:00

1、如果贬低杨家拳的话,那么陈家炮锤也就没有资格自己称为“太极拳”了,因为毕竟是杨家的东西最早在全中国打开局面,如果有哪位很聪明地否定杨家的功绩与传授的拳术的话,那么“后来居上”的陈家炮锤即使有顾某人的权力襄助,也不会有如今的生财之术,真假自知;<p>2、本人练习的拳术是从杨禄禅--全佑--杨少侯、王茂斋等一线传授的太极拳,也不是什么“吴式太极拳”,因为,只有杨禄禅一脉的拳术才是太极拳,也只是从杨禄禅开始,世界上才真正有“太极拳”这个名字的存在。之后,各人只有练习方法的不同,而没有所谓的“某派”之说。至于以别派拳术硬称为太极拳,就更是不必要之举了。<p>3、我同样看重任何门派,而不敢任意贬低任何拳术,包括陈家一路、二路炮锤在内,我也曾经练习(山东洪家传授),而且颇为尊重其独特与创新之处,例如各类手法的运用等,都大有发展的余地。但是,我不认为她是太极拳,----这是我的练习经验告诉我的,而不是出于对太极拳爱好者顾某人分派的成见。所以,也就不需要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了。<p>4、杨少侯的用架本人勤加练习,不敢稍加懈怠,但是没有发现有“也崇尚必须发刚猛地劲力”的特征,与陈家炮锤似乎没有相干之处。<p>5、现在除了太极拳爱好者顾某人等极少数人的文章外,没有发现任何资料证明河南陈家“世传”的拳术就是“太极拳”,现存的文章,例如家乘等,都是20世纪添加的文字说明,而且也没有说是“太极拳”,因此不足为凭。而杨家就有历史资料,所以是一个例证。<p>6、关于“似乎论据和论题不太配,请问你这么论证的逻辑是什么呢?”的回答:用现实是不能证明历史的,所以就历史论历史较为合适,故此比较,自己认为也是相当合适的。例如当年的打鸡血,也曾经风靡一时,结果呢?伪科学!!!!<p><br>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4 11:50:00

&quot;本人练习的拳术是从杨禄禅--全佑--杨少侯、王茂斋等一线传授的太极拳&quot;<br>好,我知道了你的师承,很好,上面回答问题的态度很好,不再神经兮兮了,<br>但还有一点点。<br>关于太极拳发展的历史有很多人在研究,争论,各持己见,互不伏输,没什么意思<br>但太极拳的沿革是自陈长兴到杨露禅,这一点是明确,大家都没有异议,你说陈家后人改了拳,你们练的才正宗,说到天边也没有人相信。<br>你所练习的杨少侯所传的用架,我没有过见过,不敢妄加评论,但我接触的用架确需要出声发力,且要求打出狠劲,不知你练习了几年了,抑或有几十年了,不知你有何资本和资格来评价陈式太极拳。<p><br>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4 12:14:00

更正上面帖子中的一句话“我知道了你的师承”,<br>为:“我知道了你所练习的是那种拳了”<br>由于不知他有没有正式拜该派正宗传人为师,有没有递过拜师帖,所以作此更正。

正与直 发表于 2003-8-14 12:50:00

1、“很好,上面回答问题的态度很好”<p>--------感谢您的夸奖,能得到如此称赞,幸甚,幸甚,若惊!<p>2、“但太极拳的沿革是自陈长兴到杨露禅,这一点是明确,大家都没有异议,你说陈家后人改了拳,你们练的才正宗,说到天边也没有人相信。”<p>----只要能有19世纪的文字资料(例如拳谱等)证实,陈家人至今仍然练习的就是当年陈长兴的太极拳,当然跑到土星上也会有人相信。杨家,孙家有,郝家有,李瑞东的后人也有,赵堡也有,吴家也有,而惟独陈家,惟独陈家,至今仍然拿不出来呀!所能拿出来的,就只有,也只能有太极拳爱好者(因其从来没有拜师)顾某人的“考证”结论!!<p><br>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4 15:45:00

看来你对顾老很不满意啊,牢骚少一些好,先有心,后在身,不然你的太极拳怕<br>会练不好。心境要平和,才能得拳之中和之道。没事的时候看看陈鑫的“太极拳图说”和陈长兴的“用武要言”。着熟以后再看由武禹襄传出的拳经吧。<br>

正与直 发表于 2003-8-15 09:26:00

对于顾某人和跑吹,我向来极为满意,因为人各有志,或者为了当一个武林盟主,或者为了当一派拳的总祖宗,都是良好追求,是不能勉强的,没有“很不满意”之说。您既然提到了〈用武要言〉一文,下面,就介绍一篇东西,大家看一下,<p><p>《用 武 要 言》之谜<br> <br>原宝山 &nbsp;<p> &nbsp; 我曾读过陈绩甫著的《陈式太极拳汇宗》、陈小旺的《世传陈式太极拳》中的《太极拳十大要论》、《用武要言》,后来又读了王海洲著的《秘传赵堡太极拳》与刘会峙著的《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两本书中的“赵堡太极拳古典拳论。在这两本书中所选登的《九要论》内容于陈式书中的《太极拳十大要论》相同九论,仅是后边增加了一论。经对照,陈式的这九论与赵堡的九论相比,陈式论中有些错句、少句及文字差异,这是转抄本不全或者漏抄之故。赵堡秘传太极拳古典经论,是蒋发之师王宗岳所给,传给了赵堡,那么陈家沟陈王廷创造了陈式太极拳,他与蒋发又非师徒,又从那里获得《九要论》呢?对陈式的把《九要论》篡改为《太极拳十大要论》暂且不谈。再看看署名陈长兴著《用武要言》。陈长兴著的《用武要言》,要比其著《太极拳十大要论》花费的精力要多一些,一般人没有较多的古典经论,是不易发现其《用武要言》是窃取蒋发秘传给赵堡的古典经论的。<p> &nbsp;俗语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害什么病,吃什么药,必须对症,否则劳而无用。为了解开陈长兴《用武要言》这个谜,笔者查证了有关资料,在赵堡太极拳传人所著的几本书中找到了陈长兴《用武要言》的谜底。这谜底在赵堡太极拳书中,均有记载。陈长兴之《用武要言》把四篇赵堡古论融于一处,其中有《太极拳注释》、《论法》、《捷要论》、《天远机论》。下边将《用武要言》列出校正:<br>要诀云:捶自心出。拳从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br>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转动有位,或粘而游,或连而随,或腾而闪,或折而空,或抨而捋,或挤而捺。<br>拳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远不发肘,近不发手,无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br>拳术如战术,击其无备,袭其不意,乘机而袭,乘袭而击,虚而实之,避实击虚,取本求末,出遇众围,如生龙活虎之状,逢击单敌,似巨炮直轰之势。<br>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br>古人云: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能退,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耀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然后可言拳术也。<br>要诀云: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br>战斗篇云:击手勇猛,不当击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类似鹰鹞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丹凤朝阳最为强;云背日月天交地,武艺相争见短长。<br>要诀云:发步进人须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法中有诀从何取,解开其理妙如神。<br>古友闪进打顾之法:何为闪,何为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br>古人云: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含眸。击敌如迅雷,雷发不及掩耳。左过右来,右过左来;手从心内发,落向前落。力从足下起,足起犹火作。<br>笔者批注:“上边陈长兴《用武要言》的内容,除去“要诀云”、“古人云”、“战斗篇云”外,另有“拳术如战术”、“古有闪进打顾之法数语云”。其它内容,是蒋发秘传给赵堡的经典经论之一的《太极拳注释》中文。由于所获资料不完整,其文在抄写中还把字抄错的,漏掉的。下边其《用武要言》文是蒋发传的《太极拳论法》中文。”<br>上左须进右,上右须进左,发步时足跟先着地,十趾要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去时措手,着人成拳,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身为主宰;不贪、不欠、不即、不离。拳由心发,以身催手,一肢动百骸皆陡;一屈,统身皆屈;一伸,统身皆伸;伸要伸得尽,屈要屈得紧。如卷炮卷的紧,崩得有力。<br>战斗篇云:不拘提打,按打,击打,冲亲,膊打,肘打,腿打,头打,手打,高打,低打,顺打,横打,进步打,退步打,截气打,借气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总要一气相贯。<br>出身先占巧地,是为战斗要诀。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打手要狠,不狠则不济。足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累。<br>发身:要鹰扬猛勇,泼皮胆大,机智连环。勿畏惧迟疑;如关公临白马,赵云临长板,神威凛凛,波开浪裂,静如山岳,动如雷发。<br>要诀云:人之来势,务要审查,足踢头前,拳打膊后,侧身进步,伏身起发。<br>批注:“下边《用武要言》文,是蒋发秘传《提要论》中文。”<br>足来提膝,拳来肘发,顺来横击,横来捧压,左来右接,右来左迎,远便上手,近便用肘,远便足踢,近便加膝。<br>拳打上风,审顾地形,手要急,足要轻,察势如猫行,心要正,且要精,身手齐到始成功,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敌如催草。<br>战斗篇云:善击者,先看步位,后下手势。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肋并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打只在一寸间。<br>批注:“上边文中,掉字较多,如《捷要论》原文:“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他抄文时各掉了个字。原文“把势走动如猫行”,陈文则以“察势如猫行”。下边是《用武要言》的最后一节,以蒋发秘传古论《天远机论》为主,自己加了几句话。”<br>要诀云:操演时面前如有人,对敌时有人如无人。面前手来不见手,胸前肘来不见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br>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头须仰起,胸须现起,腰要竖起,丹田须运起,自项至足,一气相贯。<br>战斗篇云:胆战心寒者,必不能取胜。不能察形势者,必不能防人。<br>先动为师,后动为守,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胆欲大而心欲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而运乎二气。行乎三节,现乎四梢,统乎五行。时时操演,朝朝运化,始而勉强,久而自然。拳术之道学,终于此而已矣。<br> &nbsp; &nbsp;以上陈长兴著《用武要言》,系陈小旺著《世传陈式太极拳》书后附之全文。笔者查证蒋发秘传古典拳论的《太极拳注释》、《论法》、《捷要论》、《天远机论》等四篇古典经论(此论在刘会峙著《武当赵堡传统三合一太极拳》与赵增福著《武录赵堡大架太极拳》(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以及王海洲著《秘传赵堡太极拳》(广西人民出版社)书中均以古传太极拳经论秘诀附记全文。),核证陈长兴著的《用武要言》,特别把四篇经论原文画横线,区别陈长兴著的《用武要言》真伪。陈长兴的《用武要言》,除去“古人云”、“要决云”、“ 战斗篇云”之外,仅略加数语,全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蒋发秘传太极拳四篇经典文,岂不是窃取蒋发传论的归为己有,美其名为陈长兴著《用武要言》吗?通过核证,陈长兴著《用武要言》之谜已解,<p>《用武要言》不是陈长兴所著。<p>《用武要言》必是陈沟人为陈式太极拳没有太极拳的经论,难向世人所言。为此,陈式后人将赵堡、蒋发秘传的古典经论,《九要论》加一论为《太极拳十大要论》,将《太极拳注释》、《论法》、《捷要论》、《天远机论》等融于一体,美其名《用武要言》为陈长兴著,附于《世传陈式太极拳》后,作为陈式论著传于后人,实为陈长兴后人托名之伪作。<br> <br>

chengou 发表于 2003-8-15 11:05:00

你既然提到了原宝山,他就是我们村那边赵堡,其人向来喜欢弄一些神神道道的东西。<br>你看他杜撰的故事还多者呢,他那本书上写的只是一部分,平常他向他的徒弟吹的还玄呢,我只想说的是,他把现有的流派都归于赵堡一脉,这是他的真实目的。由于其祖上<br>有一个练的不错,那意思就是现在的都出于他祖上,这是他的根本目的。你没有;了解其人,就随便引用,你最好引用一段天方夜谈上的话,更有说服力<br>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陈氏太极拳老前辈-田秀臣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