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10-4-6 08:58:33

体育活动家王正廷

<br /><br />王正廷(1882年-1961年),外交家,体育活动家,中国欧美同学会创始人之一。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br /><br />  早年<br />  1882年,生于浙江宁波奉化金溪乡税务场村(今属白杜乡)。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入读天津北洋西学堂。1900年,转道上海。1901年,回天津学习法律(天津北洋大学),并任教于天津新学书院。1904年,任湖南省立高等学堂英文科主任。1905年,赴日本,1906年,在日本创办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担任总干事一职,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赴美国,入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法律,后转学入耶鲁大学。1908年,获耶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10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应白乐门之邀参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此时,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划在长江流域发动反清起义。王正廷在长沙执教时就与他们相熟,又在东京结为同盟会同志,于是以青年会干事身份为掩护,以替海归寻职为名,承担秘密联络的任务。<br /><br />  中晚年<br />  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鄂军都督府外交副主任、南京临时参议院副议长、北京政府唐绍仪内阁工商部次长兼代总长等职。1912年7月随唐内阁辞职,回上海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担任理事长,并联合他人发起组织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br /><br />  1913年4月在北京当选为参议院副议长,一度代理议长。1913年11月,因袁世凯取缔国民党,破坏国会召开,被驱逐出北京。1916年8月,国会恢复,继任参议院副议长。1917年7月,国会被张勋解散,率领部分议员南下广州参加护法运动,9月出任非常国会副议长、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br /><br />  1919年,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全权代表,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会议期间,积极响应国内爆发的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获舆论赞扬。1921年,任北京中国大学校长。1922年3月任“鲁案”善后督办,12月同日本签订“鲁案协定”,并办理移交胶澳管理手续。12月11日被黎元洪任命为代理国务总理兼外长,至月底结束。1923年3月任中俄交涉督办,至1924年5月与苏联代表加拉罕谈判《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前期工作(后期由顾维钧完成),恢复两国邦交。不久辞职赴上海,任全国道路协会会长。1925年,任欧美同学会理事长。1927年夏任陇海铁路督办。<br /><br />  1928年5月3日发生济南惨案,6月8日接替辞职的黄郛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兼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条约委员会会长,因与日本签订《关于解决济南惨案的议定书》,引起舆论抨击,在南京市民中引发公愤,捣毁其住宅。之后开展革命外交,与12个国家签订关税自主新约,收回威海卫主权。九一八事件后,在南京被示威学生殴打。1931年10月,任财政总长兼关税会议委员长。1936年8月,任驻美国大使,1938年回国,任国民政府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国策顾问、立法委员、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先后当选第三、四、六届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赴香港,任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1961年,于香港逝世。<br /><br />  1922年,王正廷被选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委员,也是中国第一位、远东第二位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曾任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会长兼总裁判,1936年和1948年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总领队率团参加第十届、第十四届奥运会。<br /><br />  著作<br />  《王正廷博士演讲集》

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10-4-6 08:59:40

<br /><br /><br /><br />

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10-4-6 09:00:17

<br /><br /><br /><br />

火柴未燃尽 发表于 2010-4-6 09:01:19

<br /><br /><br /><br /><br /><br />采玉勋章<br />  南京国民政府主要勋章之一。因勋章中间镶有采玉而得名。<br />  所以用采玉命名,解释为采用《礼记聘义篇》中:“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湿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也。”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br />  民国二十二年公布「颁给勋章条例」,规定采玉大勋章与采玉勋章,适用於文职人员。王正廷所佩的是采玉勋章,采玉大勋章是颁给国家元首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体育活动家王正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