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3-11-10 11:36: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大巨傻</u>在 <em>2003/10/16 07:44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单鞭的右手好像应该是勾手,不该是拳<br></div><br>从大巨傻不认识陈式太极拳单鞭定式时勾手虎口要圆的规矩来看,大巨傻 应该没有学过陈式太极拳,至少没拜过明师。
动静虚实
发表于 2003-11-25 17:01:00
一个西方朋友能把陈式太极拳打到这种程度,非常难得。即使用挑剔的眼光从身法、步型、眼神等方面去挑毛病,也很难发现什么。已经不次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打的太极拳了。明师出高徒。信也!
老楼
发表于 2003-11-27 15:34:00
老外学拳关键的障碍是文化。<p>摆个架势总归容易。<p>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觉,他们穷其一生研究也不能得知。<p>难也。<p>譬如围棋,他们有爱因斯坦牛顿,可是永远不会有吴清源。
三板斧6235
发表于 2003-11-27 15:55: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老楼</u>在 <em>2003/11/27 03:34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老外学拳关键的障碍是文化。<br>摆个架势总归容易。<br>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觉,他们穷其一生研究也不能得知。<br>难也。<br>...<br></div><br>同意老楼看法,我在大学时给外教当过太极拳翻译,对此感觉较深。
xiaohu
发表于 2003-11-27 16:09:00
"老外学拳关键的障碍是文化。"<br>这句话我同意,确实,师父这里来的外国学生较多,西方学生学拳总的来看,比亚洲学生慢,可能就是文化背景的问题吧,但西方学生的共同特点是非常刻苦。<br>但是默灵确实有些不一样,他学拳很用脑子,中文也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甚至对太极拳的历史以及中国师徒关系的特点等等,都有很深的领悟。不是我象着师弟说话,他对这些方面的理解,是强过一般的中国人的。默灵为了学习中国武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先后在中国长达七年,在推手方面,客观上讲,功夫已经开始上身,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br><a href="http://www.taijigongfu.com/gallery.html" target="_blank">http://www.taijigongfu.com/gallery.html</a> 上面有他盘架的录象,大家可以去浏览,我每看到默灵打拳,看到他和李森学习拳的认真态度,就对自己是个激励,相信大家看过老外的拳架后,也会有所震动的,我们国人不好好学习,继承国粹,以后真的要后悔的呀。
孔雀王
发表于 2003-12-9 21:07:00
有机会来上海吗, 给你介绍一个好师傅.
xiaohu
发表于 2003-12-10 11:18: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孔雀王</u>在 <em>2003/12/09 09:07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有机会来上海吗, 给你介绍一个好师傅.<br></div><br>上海武术界群英汇粹,高手如云。<br>每次听到《上海滩》主题曲,心胸澎湃,热血沸腾,豪情万丈。<br>我曾于2001年在上海工作生活过一个多月,非常喜欢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美食、佳酿更令我留恋忘返。在餐厅酒吧,听着歌手的怀旧老歌,好象真的融入了这个不夜之城。<br>有时候,我感怀,六十年代师爷陈照奎先生在上海教拳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呢?十年文革的颠沛流离,当师爷两鬓斑白带着师父重回上海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听我师父讲,他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去过上海了。师父提到上海时的心情,其个中滋味,又怎能用语言来描述呢?<br>我有个愿望,真想有一天,陪同师父重返上海,去追忆一代宗师陈照奎师爷在上海的足迹,去访寻上海的前辈、老师和同好,不知这一天何时可以实现?一切随缘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