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4:32

专访《海洋天堂》李连杰:远去的功夫皇帝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4:47

网易娱乐6月7日报道(文/少言) 李连杰的专访,在大连海洋馆附近的一个酒店的会议厅里进行。采访之前,我看到几个酒店的男服务生在门口徘徊,时不时地朝房间里张望。其中一个神情亢奋的,手里还拿着电话,打给谁不知道,但倒是听得很清楚:“你知道我看到谁了吗?功夫皇帝!”不是所有会功夫,或者说功夫好的男人都会被称为“功夫皇帝”,“皇帝”,意味着大气、华丽,以及正统。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几十年的血汗,李连杰为自己披上了这身得来不易的黄袍。<br /><br />可眼前的李连杰,你却怎么都无法把他和“皇帝”联系到一起。个子不高,脚上一双布鞋;一身在电视里见他穿过无数次的黑色外衣;一顶旧棒球帽下,是一张那样消瘦的面孔。你也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他的眼睛——徐克曾经提起过这双眼睛,他说第一次见到李连杰的时候,虽然还不是很熟,还有点生疏,但他觉得这内地人的眼睛里“有一种单纯的顽皮”,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东方不败》和《黄飞鸿》;张艺谋也提起过这双眼睛——九十年代初期两人结识的时候,李连杰就有了想和老谋子合作的想法,但老谋子当时觉得他“眼睛里少了一种沧桑的东西。”计划就此搁浅。直到十多年以后,张艺谋终于从这双的眼睛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于是,有了《英雄》。<br /><br />而今天当李连杰站在面前,你会从这双眼睛里看到另一种不同的东西——那似乎是一种夹杂着疲惫的自信和释然。一下子就会让人联想到他近些年来所做的事情。近几年每个圈里的记者都知道,采访李连杰,你很难从他口中聊得到你想要的电影信息,十句话得有八句话是关于他的“壹基金”;每个演员都知道,只要接近李连杰,就能听到李连杰“喋喋不休”地推荐他的“壹基金”,并招之入伙;每个发行商都知道,再烂的片子,发布会时也可以找到李连杰来站个台,只要你肯“壹基金”捐款……同时,每次大的自然灾害过后,我们也都能看到风尘仆仆的李连杰第一时间带着“壹基金”和物资,出现在现场。<br /><br />这个男人正在褪去他的“皇帝”外衣,逐渐成为一名“社会企业家”(李连杰语)。在他的生命里,属于电影的这一阶段在他的操纵之下正在渐渐的远去,如他所说:“现在电影是我的业余爱好。”自从2006年拍完了“最后一部武术片”《霍元甲》之后,李连杰放在电影上的精力就明显减弱,《功夫之王》和《木乃伊3》在内的几部片子,大都是一些纯粹的商业或者娱乐为目的的作品。唯一一部他用心去参与的,就是陈可辛的《投名状》,这部知识分子气息浓郁的电影,似乎让李连杰找到了某种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出了从影以来最为精彩的一次演出,一举获得香港金像奖影帝。<br /><br />拿下了影帝奖杯,李连杰对电影态度似乎更加释怀。在“业余爱好”的基础上,他又让电影在他的手中产生了新的效力——在我们即将看到的《海洋天堂》里,李连杰完全褪去了明星的外衣,扮演了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父亲。影片一开始,是他和文章扮演的自闭症少年坐在平静海面的一艘木船上,他望着儿子,眼神疲惫而平静,“跳吧!” 随即,两人跃入海中……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现,你会渐渐忘记他是李连杰,你眼中会出现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形象——慈爱、传统、内敛、无私。这个中国父亲是如此地原汁原味,甚至会让你怀疑,到底这个才是真正的李连杰?还是以往电影里的拳脚华丽的李连杰是一个假象?<br /><br />当把这个问题抛给李连杰时,他的回答并无新意。你问他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他的回答同样不痛不痒:“我其实没有太大的预期,我只是觉得看了剧本的感动,这个导演用14年做义工,这个精神值得同行去尊重。所以我才要站出来说,OK,我去找一些好朋友,一起我们来做吧……这个时代里有一批电影人,希望用自己的公众人物的义务去做一个电影,换取一个社会探讨的新话题。”<br /><br />一代“功夫皇帝”的身影正在悄然远去;一个更值得尊重的时代楷模,已经在向我们走来。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5:03

李连杰语录: <br /><br />■(20年前)基本上不会拍,因为那个年代都是商业背景为主,而且那个年代拍你要考虑很多,当时的政府能不能让拍啊?……当时本身的社会基础,就是我们自己都很穷,怎么管得了别人呢?20年前,或者说以20来岁我的生活状况,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br /><br />■我们也做过父母,当看到孩子每一点点进步,你都会很开心。小时候他叫妈了,他叫爸了,他跑步了,他会走路了,你都会觉得是很开心的事。但你也需要去感受其他一些父母们的不容易。<br /><br />■如果那个地方是封闭的,你根本就打不进去。不信现在你想把什么东西放到北朝鲜,你怎么进去呢?是吧?我10几年来都是这么思维的,我看人类是一个整体。<br /><br />■民族主义是个好东西,但是过度的民族主义就一定是个坏东西……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就不能形成为一个民族。但是如果你过度标榜了这个东西,那其它的民族怎么接受呢?<br /><br />■当我们看到一个在中国被尊敬的、喜欢的演员在西方的电影里被人家这么打的话,我们一定会在网络上去炒作一下,说这个是辱中了,又辱华了。但你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在西方会不会说,这个是辱洋了?基本上不会……当你胸怀大的时候,你看那中间的几个不同颜色的种族打来打去,并不是一个大的事情,就是表述一种电影,讲一个故事。<br /><br />■人打的欲望永远有,永远有的话,你就永远可以看到这种动作题材。<br /><br />■当全世界都认为你国富民强,很有力量的时候,你还觉得打老外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的时候,那就要反思了,真的要反思了。有没有必要再去做这样的事情?<br /><br />■这个时代里有一批电影人,希望用自己的公众人物的义务去做一个电影,去换取一个社会探讨的新话题。<br /><br />■我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我也去打打麻将、我也去斗斗地主、打打80分。<br /><br />■我觉得我是“社会企业家”……慈善家是给予的,企业家可能不是,企业家是循环的,他要造血、产生血;再造血,再产生血,做成一种新的机制。<br /><br />■给子女留个后路是啥意思呢?他们没有能力生存,还是我养不起他们?我的能力养不起他们,所以有一个后路他们可以养自己?<br /><br />■将来一定是最专业的人才来管理,谁专业谁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大众才会认同啊……谁传得了谁啊?国家政府都不是以种族来,以家族的形式来传了。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5:16

《海洋天堂》:20年前我基本上不会拍 <br /><br />网易娱乐:这片子我看完之后我第一个想法,就是假设您在20年前如果接到这个剧本,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态? <br /><br />李连杰:假设20年前?基本上不会拍,基本上是说:“这个东西怎么可能赚到钱呢?”因为那个年代都是商业背景为主,而且那个年代拍你要考虑很多,当时的政府能不能让拍啊?<br /><br />网易娱乐:能不能拍? <br /><br />李连杰:对啊。<br /><br />网易娱乐:但20年前电影政策应该说比现在宽松一点。 <br /><br />李连杰:还是能不能拍呀?像这样的一些群体。当时本身的社会基础,就是我们自己都很穷,怎么管得了别人呢?第二个,就是说不都是政府管的吗?关我什么事啊?我想比较困难。20年前,或者说以20来岁我的生活状况,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br /><br />网易娱乐:那要再往后退一步,要是10年前这个本子到你手里,会不会又是一种样子? <br /><br />李连杰:10年前可能会思考,可能会想。<br /><br />网易娱乐:这中间的变化主要是从哪来的? <br /><br />李连杰:对生命的感悟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看问题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永远都是上一代跟下一代说“应当怎么样”,下一代说根本不是这个样。因为在10几岁的角度看三四十岁、四五十岁人说的东西,是完全不能理解的,但当他真正走过那个阶段,他会感觉有一些东西是有用的。当到了某一个阶段,人是会改变的。生命、年龄、阅历,对看事物都会有改变。<br /><br />网易娱乐:我看这个片子还有一个感觉,刚开始5分钟,觉得这是李连杰,但是到后来我就发现,你完全把我们带入到一个中国父亲的形象。我就想,到底这是一个真实的李连杰,还是以前的“功夫皇帝”是电影为他打造出来的一个假象? <br /><br />李连杰:两个都不是,两个都是角色的真实。就是像黄飞鸿啊,也是演绎那个角色,那个一定不是真实的、100%生命中的我。这个角色也是,他一定不100%是我的生活状况。只是我演绎的一个角色。我本人是什么样?还是跟两个都有区别。<br /><br />网易娱乐:但这个父亲的感觉,真的是很原汁原味的中国父亲的形象。 <br /><br />李连杰:这是因为我也做过父亲,对生命的思考看的也多了,做的也多了。做了公益以后,也真的看到很多的父母。其实我一开始想描述的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在中国这么大的一个社会里头,13亿人民,这样的家庭千千万万。关于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可能生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并不觉得他有多悲惨或者多快乐,反而是父母们,他们真的很辛苦,他们要很坚强地陪着孩子走一辈子。其它的大病、大灾,还有一个盼头。比如说:你肝炎了,啊呀,肝炎好了;你腿断了,几个月以后腿好了。父母还有个盼。但这一批孩子呢,基本上要陪伴他们走一生,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变成一个正常人,那个几率比较小,只要有进步就好了。所以我觉得更值得社会关注的是父母。<br /><br /><br />我们也做过父母,当看到孩子每一点点进步,你都会很开心。小时候他叫妈了,他叫爸了,他跑步了,他会走路了,你都会觉得是很开心的事。但你也需要去感受其他一些父母们的不容易。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拍这样的电影,去对这样的父母,不仅是自闭症,就是各种疾病的父母给予一个致敬和尊重。我觉得这是一个心愿。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5:51

过度的民族主义一定是坏东西 <br /><br />网易娱乐:我刚才说原汁原味的这种感觉,是因为可能李连杰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2000年以前,给内地观众的印象好像是局外人,他好像一直在香港、在国外。在这个过程里,李连杰有没过跟他的根脱离的感觉? <br /><br />李连杰:没有,我从来不会去分国内、国外。这是我从小的思维方法,因为小时候,我70年代出国时的教育就是“四海皆兄弟,中国人的朋友全天下”,美国人是我们的朋友,非洲也是我们的兄弟,毛主席是这么说,总理也是这么教,所以我们从十一二岁学习外交的对答、回答都是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世界。你可能听过吧?五湖四海皆兄弟。<br /><br />所以没有一个“你”、“我”的这样太根深蒂固的思想,后来我就更觉得是这样。可能现在大家都很熟悉这些名词,什么“全球经济一体化”、“地球村”,对吧?因为很多东西你根本分不清楚它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美国的还是中国的?可能这个牌子是意大利的,美国买了,后来中国生产再销往全世界。包括10几年前大家说“打进好莱坞”,我就有另外一个观点,就是说你怎么打进?如果那个门根本不开,你怎么打进?中国要是根本不开门,可乐怎么打到中国来呢?直到有一天,中国政府允许你进来,中国人也是喜欢这个东西,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个东西。<br /><br />所以所谓的“打进、打出”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必须要那边的门要打开,那个市场允许你存在,你进去了,在那个市场受欢迎。基本上是一个互动的东西。如果那个地方是封闭的,你根本就打不进去。不信现在你想把什么东西放到北朝鲜,你怎么进去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是吧?我10几年来都是这么思维的,我看人类是一个整体。<br /><br />网易娱乐:你说10几年来一直都是这么思维的,但是我记得您在清华大学有一次演讲,开头的第几句话,就说过:“民族主义是个好东西。” <br /><br />李连杰:民族主义是个好东西?<br /><br />网易娱乐:你好像是说了这句话。 <br /><br />李连杰:我应当不会有这样的思维吧?<br /><br />网易娱乐:好像是视频。 <br /><br />李连杰:民族主义是个好东西,但是过度的民族主义就一定是个坏东西。如果你掐掉一句话,可能就比较难表达他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就不能形成为一个民族。但是如果你过度标榜了这个东西,那其它的民族怎么接受呢?包括我们56个民族之间怎么接受呢?更不要说全球的,周边的其它国家。所以我觉得“天下为一”的这种思想比较根深蒂固,可能是从道家、佛家的思想来的比较根深蒂固。<br /><br />在我眼中所谓的国与国之间的区分,几千年来是不断的变化的,你看那个版图是可以大一点、小一点,几千年来是不断的改变,清朝再大一点,后来又小一点,这个是随着时间会变的,可能未来几万年又会变来变去的。所以我更多的是讲天和人的想法可能会比较多,从小接受了道教思想、佛教思想的熏陶。<br /><br />网易娱乐:延续您的话题,最近的功夫片,包括您说您拍的最后一部功夫片。 <br /><br />李连杰:武术片。<br /><br />网易娱乐:对武术片,很多年都是以打洋人作为首要内容。包括现在的《叶问》(看专业影评)都是这种东西。 <br /><br />李连杰:我想《霍元甲》不是想表达这个东西,那是一个过程,后来霍元甲想讲的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外面没有敌人。如果你仔细再去琢磨这个,他讲的故事,其实最后讲的是外面根本没有敌人,真正的敌人是你内心的恐惧,和你自尊心受到伤害。你民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你要干掉别人,而那个民族就一定想办法干掉你。所以更多的是说如何战胜自己。《霍元甲》整体的思想是告诉你,勇敢的战胜自己、了解自己。<br /><br />所以你说“打外国人”这个事情,这个就是民族主义的事情。我们抱着这个情绪,当我们看到一个在中国被尊敬的、喜欢的演员在一个西方的电影里被人家这么打的话,我们一定会在网络上去炒作一下,说这个是辱中了,又辱华了,又辱了一把,对不对?但你看这样的一部电影,在西方会不会说,这个是辱洋了?基本上不会。所以这个东西就是,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当要有更大的胸怀,老祖宗们都说“天下为一家”。那个胸怀就更大。当你胸怀大的时候,你看那中间的几个不同颜色的种族打来打去,并不是一个大的事情,就是表述一种电影,讲一个故事。<br /><br />人类永远喜欢看打 <br /><br />网易娱乐:再追问一句,你觉得像《叶问》这种电影——也不光是《叶问》,就是功夫片最后老往民族主义角度推,会不会把功夫片或者是武术片推到一个死胡同里去? <br /><br />李连杰:不会了,我觉得这个不是推不推的问题。有人说:功夫电影怎么怎么样,我说:你看爱情电影吧,几千年了,从舞台剧、从地方剧,到现在也是一个男的爱一个女的,两个女的爱一个男的,两个男爱一个女的,三个男的爱一个女的,男的爱男的,女的爱女的。就是无论你怎么做,就是讲这些故事吧?但为什么一个好的爱情电影,我们还是会看的津津乐道呢?就是你描述的角度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那一代人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它就变成了一部好电影。<br /><br /><br />动作电影是什么?功夫电影是什么?其实动作就是一个工具,功夫也是一个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去表达一个故事,当那个故事被那个时代的人认同了,那个东西就存在了。所以不管再过五百年、五千年,只要那个时代的人用了动作戏包装,阐述了那个时代认同的价值感,那个时代里人人喜欢它。<br /><br />警匪片,你说你老懵枪干嘛?从过去就懵,懵到现在;我看了几百部电影了,老拿着枪在那比划。但如果有一部好的警匪片,我们还是津津乐道的会去看的。真正的根是什么呢?不是你的功夫,不是那把枪,而是你的故事。所以我觉得不会推到一个死角,有人就有冲突,有冲突就有人喜欢打,有人喜欢打,就有人喜欢看,这是一个正常的结构。就像不看电影的,我们在游戏机上不也是拼命的打吗?看完我们人类跟人类打,不喜欢了,我们就跟太空去打吧,完了跟大自然去打吧。人打的欲望永远有,永远有的话,你就永远可以看到这种题材。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6-7 15:16:23

“给子女留后路?有意思。” <br /><br />网易娱乐:回到《海洋天堂》,《海洋天堂》我看完之后,心里有点难过,对于自闭症这个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还是一个死结,还是无解,非常让人无奈。 <br /><br />李连杰:对。我们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真正改革也才30年,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而社会的发展,你看近十年来我们对公益、慈善的关注越来越多。娱乐媒体也报道,时尚类报道,社会版也报道,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任何一个社会,你看美国总统现在竞选,他还是会说医疗问题、退休金问题、老保问题我要解决,解决了就有选票、就可以做总统了。美国也没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啊。所谓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他都不能彻底的解决,基本上这个问题是人类有的话,他都会有,只是量会改变。<br /><br />我们国家的保障体制,九年义务教育有;老了也有,这个国家的保证也有,老人院啊什么的。但是中断的这个我们没有重视,所以希望通过这个电影,去呼吁社会,原来有一群人是中断的。就是说您那九年义务教育完了,他也没办法找到工作。直到他老了,退休的时候又有了,中间的这一段谁去管?希望社会去探讨,以及有心人,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啊、民间啊、政府啊,共同推动一些措施,照顾到一些中断的人群。<br /><br />这是很正常的,不需要有太多的伤感。因为整个的民族进步是要从经济的实力到他的硬体的进步,直到软体、软件的形成。包括公民的意识,他的自信、他的自强是从内在里,慢慢的文化烘托升起来的。没有达到那一步的话,人家说你东亚病夫,你就会踹他,你就想打他。这个好不好呢?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上是有必要的,但是在另外一个阶段是没必要的。在中国一片散沙的时候,有一个霍元甲在站起来,有一个谁去振臂一呼,那对整个民族是有帮助的,那时候我们是一个贫穷、落后、很惨的一个年代。但当全世界都认为你国富民强,很有力量的时候,你还觉得打老外是一个过瘾,打人家是一个过瘾的时候,那就要反思了,真的要反思了。有没有必要再去做这样的事情?<br /><br />网易娱乐:这个电影您也曾几次说过,最初看到这个剧本的时候,你非常感动,现在这个成片你看了吗? <br /><br />李连杰:我看了很多的版本、不同的版本,有一种是偏重于导演的原本,有一种是偏于其它的,比如说张叔平角度看的这个电影的版本。我看了几个,最后这个版我还真的没看。<br /><br />网易娱乐:你看的几个版本,跟你之前的预期是? <br /><br />李连杰:我其实没有太大的预期,我只是觉得看了剧本的感动,这个故事,一个导演用14年做义工,做了14年,这个精神值得同行去尊重。第二个,她有个梦想,想把那个故事拍成电影,我觉得是有困难的,所以才要站出来说,OK,我去找一些好朋友,一起来做吧。这才会出现杜可风、奚仲文、张叔平。这个时代里有一批电影人,希望用自己的公众人物的义务去做一个电影,去换取一个社会探讨的新话题。现在中国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拍得比较多的是一些商业大片。其实很大的风险就是拍这种电影,因为似乎像一个电视剧,你拍电视剧就算了嘛,干嘛要把它去拍成一个电影,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只是有诚意希望做出它,做出以后就给大家,希望大家关注这一群的父母,他们非常频繁,但是他们非常的坚强,值得我们去鼓励和支持。<br /><br />网易娱乐:还有一个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李连杰的影迷比较关注的问题,李连杰现在正在很明显的从一个电影人,在往慈善家方向过渡,而且过渡的还是很成功。那电影在李连杰的工作计划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br /><br />李连杰:现在电影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业余爱好。比如说在某一个阶段,我10几岁的时候我的主业是武术;后来我去拍电影了,对于武术来讲,就认为我不务正业了。但是我那个时候就是转换了一个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电影是我的主业。但主业之外,我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我也去打打麻将、我也去斗斗地主、打打80分,对不对?我也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嘛。虽然演了很多了不起的人,那不代表你是很了不起的。<br /><br />人生到了另外一个阶段的时候,就觉得说“有很多是我的正业,我要去做很多事情”。我心中的梦想,我心中要去做的事情。电影在这个时候又转换了,它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有些时候有一个空档,比如去年和史泰龙他们拍了一个电影,我就觉得很好玩,一帮动作演员几代人在一起度个假,五个礼拜拍完就算了。好玩嘛,度假去轻松一下,以这种心态去拍一部电影而已。所以这个阶段电影肯定不会是我的主要事业。<br /><br />网易娱乐:今后还会不会有另外一个阶段呢? <br /><br />李连杰:如果今后有一个另外一个阶段,就更不可能是电影了,肯定是另外别的事情,但是电影还会拍。<br /><br />网易娱乐:我们会不会看到李连杰功夫皇帝的那类电影出现了?就是打的很漂亮,很潇洒那种。因为最近两年您拍的电影,包括《投名状》在内,那种功夫路子,跟大家以前的印象都是不一样的。 <br /><br />李连杰: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不知道,不大清楚。<br /><br />网易娱乐:再谈到慈善家的身份。你也知道有很多流言蜚语在你的身上,面对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 <br /><br />李连杰:对生命的理解吧。“慈善家”这个形容词其实是完全不准确的,我觉得可能更清楚的是“社会企业家”。因为是把社会给予我的这种力量,通过企业的模式去经营它,把他公众的利益去保护好,去尽可能的关注公众的利益,但是是用企业的运作方法来做。慈善家更像你有一些财富,有一些力量去帮助一些弱势群体就完了,他基本上是单向的,出去就不回来了。慈善家是给予的,企业家可能不是,企业家是循环的,他要造血、产生血;再造血,再产生血,做成一种新的机制。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运作模式。精神支持嘛?当然是宗教了。而且有质疑是非常对的,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完全认同同一件事情,这就是为什么多元化。<br /><br />网易娱乐:最近对您的质疑有一句,说李连杰做壹基金是为他的子女后代留个后路,这个您听过吗? <br /><br />李连杰:这个我还真没听说过。给子女留个后路?<br /><br />网易娱乐:对,其实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东西,但是在网络上传的其实挺广。 <br /><br /><br />李连杰:没有,很好玩的(笑)。给子女留个后路是啥意思呢?他们没有能力生存,还是我养不起他们?我的能力养不起他们,所以有一个后路他们可以养自己?<br /><br />网易娱乐: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br /><br />李连杰:哦,有意思,他们想象力比我还丰富。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其实就是社会接不接受任何一种力量,对吧?将来一定是最专业的人才在管理,谁专业谁来管理。因为只有这样大众才会认同啊。现在整个人类的社会进步到这个程度了,你还君主立宪,这个玩意儿已经比较弱了,谁传得了谁啊?国家政府都不是以种族来,以家族的形式来传了。是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海洋天堂》李连杰:远去的功夫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