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传武熏陶心得,倾情奉献,立志发扬传统武术,弘扬国粹(九)
生老病死(生长衰亡),阴阳动静,温热凉寒谓之四象(三动一静)。动极必静,热极必寒,宇宙胀缩,万物动静皆同此动热静寒之义(热胀冷缩)。运动的条件:一是相对静止(中正不偏倚),二是虚实斜面(虚的空间和杠杆的实支点相互作用产生了偏移与旋转运动),虚实就是所谓的单重。三是形成运动的浑元三角之力(动力是靠失重下惯性的流动而形成)。由虚、实、力组成了运动的浑元三角结构之形。明白什么叫浑元力了吧。浑元就是三角,以股作元,勾和弦组成了曲线。勾股弦组合为一体成为浑元三角结构。以勾作移位闪躲,以弦作防守变化,以股打人。而浑圆力则是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的诸多三角浑元力的集合体,方圆交变则是浑圆的使用方法,即用圆形或圆型(点、浑元、螺旋、圈、弧线、曲线、斜面、浑圆)上的点以方的直线方式做旋转钻进或勾退的变化,但始终不能偏离以圆作方和以方作圆这个六面整体浑圆的结构型态。这就是在圆中走化,在直(点、直线)中发劲的筋骨技术(筋圆而颤,骨方而钻)。简单的说,就是肢体上的每一个点既可以刚也可以柔,既可以方也可以圆,柔可变刚,刚可变柔,以方作圆,以圆作方,方有六面力,圆也有六面力,可以把身体结构看作方就是圆、圆就是方。实际上,方与圆之间是层层嵌套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分界就是双方(方与圆)的接触点,区别是接触点是在做直线运动还是在做弧线运动,接触点做直线运动就是方,做弧线运动就是圆。画两个图可以立刻明白:1.外圆内方再圆的圆方圆。2.外方内圆再方的方圆方。内因决定外因,外因影响内因。方或圆的内涵与外在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宇宙大中至正的结构力及其运动方式(方圆交变、矩与规交变而不相离,动则方'△◇',静则圆'SO',支撑则'ZX")就是最高级拳法所追求的六面浑圆力。六面浑圆力绝不是静止不动的,如果静止不动那么对于注重运动的拳法来说就毫无意义。那么应该怎么动呢?要做出没有断续的,点点相继的,可以随客观变化随时反应的蠕动波形。这种运动体验是本体由站桩的松静中而来,从脚下微微蠕动使躯干产生微小的倾斜来触发的运动,面积由小而大,力感由微而著,结构三角预应螺旋变化,从脚底下反弹上来的力感从脚下层层推进上行至头,再降至手后发出。从手指反向拉回来到脚下的层层蠕动也要练。所以练时不能着急,要细心体会每一层的蠕动是否都能够力感充实而饱满,不可轻易滑过每一层每个点,即前一层级没有发动,本层级绝对不动,更别提下一层级的动了,这样一点一点慢慢地去体会,不能着急,才能练出像从海底涌上来的整体一动俱动的蠕动和从海面上返回来的澎湃(来回劲)汹涌的波浪之力,才能在轻轻的前冲后挂中就能使别人失去重心(其实不用这么费神费劲的练,只要整劲上听了就全有了,老师之所以让你一点一点慢慢地练,一是老师身上的劲也没有上听的感觉,连他自己都还在慢慢摸索,怎么可能教你正确的练法呢;二是老师真懂,但就是不告诉你怎么练,就是要让你尝尝饱受煎熬的感觉,多走一些弯路。在这种似波浪一样的来回运动中,松即是紧,紧即是松,并且要松紧紧松勿过正,实即是虚,虚即是实,要实虚虚实得中平,横竖撑抱互为根,打顾钻闪同时用,浮力中藏着吸力,吸力中藏着浮力。运动攻击时因遇到对方力的强力抵抗,则会产生动乎不得不止之感觉,在快要静止不动时又不得不用螺旋进退的钻劲蠕动起来,产生止乎不得不动的变动之力。(这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惯性力与刹车力之间的关系。)这种力有了以后,每一动就无所谓对错了。和别人战斗中快速打击是这种力,和别人一下一下慢慢摸手交流也是这种力,总之这个力必须很强大,无论快慢,怎么玩别人也赢不了你就是了。【分击时用Ⅱ、Ⅹ或△进行简单直接的快速闪击,出现合击的复杂情况时就用S、Z进行缠绕变化的支撑进行反击。】。整体上要以虚为弦,以实为股,以勾(腰腿的根力)作为锐钝方向的移动和变化。【注:向心力就是刹车力,向心力遇到的是惯性的阻力,即离心力的阻力;离心力就是惯性力,遇到的是刹车的阻力,即向心力的阻力。】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的两个点儿是钻头的尖儿。6和9组成了'互卐'之形的太极图形和太极球型。站桩的注意事项:站桩是为了愉悦身心,促进新陈代谢修复损伤,同时恢复健康、增长功力。如果在站桩时感觉精神疲倦,心脏及头部不适或心慌气短,尤其是心脑疾病患者,就要暂停下来休息。在感到五脏六脏有强烈的不适反应时,也要注意休息,站桩要循序渐进的练。如果感到某些部位的肌肉和筋脉不适、紧张、酸麻胀痛,这是由于在劳动中这些地方曾经受到过损伤,正在调节恢复到原有健康状态中,不必在意,忍过去以后就再也没事了。其实感到五脏六腑的不适也是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感觉,不过有些人的五脏六腑患有先天性的疾病,所以要注意。锻炼与修复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人累了就要睡觉休息,休息够了就需要活动活动筋骨,您说是不是。桩功是一辈子都可以练的,不要急在一时。
论休息:站桩是除了睡眠以外最好的休息状态。睡眠可以让人从精神到肉体得到全面入静的休养,而站桩可以愉悦身心,使人从精神到肉体得到舒适愉悦的感觉。二者一静一动,相辅相成。
站桩到一定阶段后手臂就越来越不想乱动了,既使别人使劲牵你的胳膊也牵不动,这种感觉就是强大的整体惰性力——上了听的功力。有了整劲以后,在交手时别人很难拨动你,任何企图干扰你肢体运动的技巧都不会起作用,因为你的力量永远也不会散架。除非你自己想让这个力量散架。为什么?因为你练出了六面浑圆的强大支撑力(在惰性静止中独具六面支撑的活泼之力,即虚灵如空气,沉重如山岳的内劲),有时候连你自己都干扰不了你自己的这个力,别说对手了。也就是说,只要你一想动手打人这个力就会自动执行使命,连你自己也控制不了,连你自己也不能让它取消,如子弹一样已经打出去了,这是骤然爆发的微动之力、弹抖之力、整体之力,因此没有任何形式明显的局部迹象可寻。这个力可以隐藏在你肢体的任何型上,遇到敌人的空隙或捕捉到战机时就会随时自动爆发,像水和空气一样渗透到对方的空隙薄弱处,自主发出崩劈钻砲横劲打击敌人,但这却可能和你的意识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自动实现的(脑海中只有打人之意,而形上隐藏的内力是自动执行的)。这个能力若要从表面的外形来看,是任何人也根本无法看出来的,也是无法轻易理解和想象的,无论如何都必须通晓内涵才能真正明白。这种力叫"点力的方圆交变",这就是隐藏在圆柔之点中的直方刚之力的极短促的爆发力。人都是动物所以才好动,但到了这个境界,就不想乱动也不能乱动了。为什么?因为这个超级强大的内劲唯一的目的就是时刻追着打击前方的敌人,迫使敌人的力量、技巧和意志在这个内劲面前都变得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脆弱不堪,只能被降服而根本不能干扰到它,这就是形意拳所讲的横劲(蛮横霸道强硬)之本义及其作用。故郭云深大师常云"有形有意都是假,技到无心始见奇。"盖即此也。(翻译过来就是说:技到无心时,只能感觉到强力与强力之间的碰撞及缠斗,而不能靠拙形上的力和意取胜,更不能靠松柔和取巧取胜,松柔和取巧是相对的,技巧是双刃剑,如果刻意用在实战中一定会吃大亏。千万不能因偷机取巧而弄巧成拙,偷鸡不成蚀把米。为什么?因为四两拔千斤技术的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和不同作用,用好了可以拨乱反正,用不好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画虎不成反类犬,自取其辱,反不如直接了当避实击虚来的实在。在实战中基本上是谁的力量强大、饱满并运用灵活,接触点上的方圆交变速度快力量足,用钻进勾回的离向来回劲打击迅猛,且心黑手狠敢玩命又极其抗打,谁就会赢。狭路<攻打空隙>相逢勇者胜,让对方疲于招架而陷入被动挨打之状,这就是徒手打架的窍门。不胜必有怀疑心。)内劲和功夫到了这个地步谁也不敢轻易出手伤人,会出人命的。这也是以武止戈的意思,不光是打败别人叫止戈,你练了30多年传统拳,然后突然有一天,你觉得自己连基本的打架都不会了,这就是武术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内外双修,99%的时候更注重修己克己,和平年代除体育竞技外,打斗的机会几乎没有,武术爱好者只能从模拟的实战环境中去训练技巧,强化功力,提高身体素质,以此来实现养生交友,寻得理趣。这样不是很好吗,何必与人争强斗狠呢。别忘了强中更有强中手,死到临头悔不该。打斗如踢足球,最后关头的临门一脚才最重要。进球了踢赢了什么都是对的,否则请闭嘴走人。至于整场球踢的精不精采,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一样,但结果谁也不能改变。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球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追逐的明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