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使命:提高学生的生命关怀与生存质量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使命:提高学生的生命关怀与生存质量上海市川沙中学语文组张森生 浦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浦东教育改革成就令人瞩目。上海市川沙中学抓住了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的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前已经成为在全市乃至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澳大利亚未来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利亚德博士明确指出:“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首先是创造,应重视发展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应善于和别人搞好关系。”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更成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名从教27余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目睹着眼前的一切,感到由衷的欣喜,但我也感受到了沉沉的压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与推进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审视度势作出了决策,将目光聚焦到提升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清楚地意识到确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是搞好语文教育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功能尤为突出。高中时代是学生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语文教师的道德修养极其重要。语文教师担当着传播中华悠久灿烂文化的重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它关系着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祖国的生存与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就指出:“教育者之人品,为教育成败之要素,教育良否之所由分也。”在人类的知识呈现指数化增长的时代里,在知识的结构不断从“编码型知识”向“意会型知识”倾斜的新条件下,人的综合素质日益成为了衡量人才的标志。学校是人才的加工厂,教师则更是人类素质的源泉。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意识到当代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未来教育中让学生学会生存。 上海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复旦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在《申江夜话三人谈》一文中阐述道“我曾写文章反对一种提法,说是上课要三备:备好教材,备好教法,备好学生。我认为,这个提法漏掉了最关键的一点,即“备自己”。只有把自己“备”好了,上课才能行云流水,上得自然,上得深刻。”黄老师的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师自身的素养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教师应当毕生治学不断,这样才能在教学上时有更新,灵活多变。”教师应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创造自己。教师不能甘于平庸,要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该如此,他在专业的知识大海中漫游、追求,目的在于充实自己,再去传递给学生。”前辈的话语不断地在耳畔回响,在心底震荡。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学生的掌舵者,教师是学生的铺路人,教师是学生的雕刻者。教师应该首先学会做人。“学做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应秉持正直、坦诚、刚毅、严谨的人生态度,为人堂堂正正、襟怀坦荡、积极乐观。惟有这样的品格,才能真正攀上学问的高峰,才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教师的道德品质往往回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它将一辈子影响学生的思想性格,促进学生的未来生存与全方面的发展。 在二十七年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以爱育爱,以尊重育尊重,以信任育信任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的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体现在精湛的业务水平上,更体现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上。我把责任感作为教师在道德上的自我命名,把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教师在精神上的自我追求。我的语文课一直在追求一种风格,一种神韵,那就是书卷气和张扬力。我给自己的人生定下了目标:琴棋书画诗酒茶,刀枪剑棍拳功道。我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先后师从多位武术名师苦练中华传统武术与气功,至今已三十余年。十多年来,我为高一学生开设了《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型课程,为高二学生开设《道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拓展性课程,深受历届学生的欢迎。从2013年2月开始,学校领导聘请我担任学校体艺组的武术专项教师,从高一第二学期到高三第一学期历时两年,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了跨年级的六个武术专项班,我担任三个班的武术专项教学工作。我每个学期都要订阅数十种报刊杂志,进行广泛涉猎。我意在成为一名文武双全,德艺双馨的育魂者。 2013年4月在香港参加第十一届国际武术节传统武术套路大奖赛,荣获赵堡和式太极拳男子金牌。2014年7月22日解放日报记者李爱铭撰写了《你的太极拳是语文老师教的?》一文,采访报道了本人的习武经历以及在川沙中学探索武术(太极拳)教学与科研的情况。2014年11月在中国集邮中心网联合国家邮政、电信、造币等部门共同发起的以“传递正能量共铸中国梦”为主题的出版活动中,作为全国武术名家征集图片入选主题邮币卡的封面素材。2017年10月在湖北丹江口举办的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上荣获赵堡太极拳优秀传承人称号。 每位中学语文教师都要积累厚实的文化底蕴,这必须要有备尝艰苦的决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的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教语文,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才会闪耀光彩;语言文字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学生的生存关怀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 我深知:语文教师所涉猎的文化领域愈多,就愈能以开放从容的心态进入游刃有余的教学境界。双休日里,我会静静地坐在书房里,经常带着学生去书店和图书馆挑书,看书,买书,阅读,写作。十多年来我撰写了《教师主导情绪状态调节浅议》、《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语言·思想·文化的积累》、《浅议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注重师德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勤于探索 乐在语文》、《新世纪班主任教育工作十种意识初探》等教育教学论文,参加学校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了《语文学科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研究报告》、参与市级课题《高中发展作文》编写工作,参与学术专著《明清名家小品精华》、《特级教师教你作文上台阶》、《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大全》等书籍的编写工作。我觉得,一个语文教师的生命是需要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的,除了课堂之外,图书馆和家庭书房是最适合我们,也最应为我们所向往的所在。在那里,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全无牵挂的行者,把自己的灵魂十分熨贴地安顿在文化之中。我可以自由地、静谧地在书卷中发挥抚摸自然,抚摸岁月,叩问灵魂。我深刻地体会到气质需要蕴育,情感需要陶冶。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这样形成与塑造起来的。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生命成长需要教师的人格熏陶与感染。 清代著名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这就是教师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有境界才能自成高格。读书,是教师人格提升的阶梯;读书的境界,就是教师所应追求的“香格里拉”。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红兵在《研究中澳教育的思路》一文中精辟地指出:“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等是人类的文明,也是教育的内容,简言之,文明是人类在劳动中的对象化。所以我们的思考不应仅仅局限于文明的局部表象上,而应当深入到其根系——人性上,通过对人性的反思,促进教育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传统的力量是根深蒂固的,不走极端只能动动皮毛;走极端也只能动动筋骨。本我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它要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逐渐演化。”中学教师的教育工作核心是人性、人文、人品、人道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生存与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啻给我拓展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天地,开辟了一片光明的人生前景。 传统的教育观已远远赶不上新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以成为必然。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而应该成为学生的亲密的合作者、平等的对话者。当代教育的根本价值体现在对学生的生存关怀上。教师的使命是教会学生在未来中如何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中学阶段教师的教育使命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兴趣,打下扎实的根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争取成为胸中有己见,手中有绝活的学习型、学者型、复合型教师。中国有句老话:“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要做一个既有精湛学养,又教人怎样做人的“人师”,是极为不易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质朴凝练的话语中蕴涵了多么深刻的人生之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更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审视度势、与时俱进、登高望远,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献身中学语文教育事业。作为一名奋斗在中学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牢记自己的教育使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学生的生存与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生命关怀与生存质量。 作者简介:张森生,男,1966年3月出生,上海市川沙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执教语文与武术两门学科。习武三十余年。先后习练少林武术、八宝金刚气功、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杨式田传太极拳中架、赵堡太极拳孙兰亭拳法、吴式方架太极拳等。2011年8月在河南温县首届中华太极拳传承人大会上荣获中华太极拳优秀传承人称号。2017年10月在湖北丹江口举办的第六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上荣获赵堡太极拳优秀传承人称号。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华夏太极拳是协会会员、上海中华武术会赵堡太极拳专业委员会成员。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优秀传承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习武经历先后载入余功保主编的《中国太极拳大百科》与中华武术杂志社编辑的《中国当代武林人物志》(下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