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就是要练习对微变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中华武术》记者与康伟老师对话太极记者:一般的武术拳种都是追求速度、力量,太极拳却不练速度,不练力量,这是反常理的,它怎么能最后练出技击的功夫呢?
康伟:我们前面讲过,太极拳的慢练是练习对微变化的感知、掌握、控制能力,所以,真正的太极拳能够做到“后发先至”“后发制人”,太极拳的技击效果是比谁都快。
这是由于经过训练,你对微变化的感知,也就是对“机”的把握能力比对方强,搏击中对方的动作还处于启动的萌芽状态,还没有成势,就被你控制了,所以就落败了。拳论说:“彼不动,己不动,我意在先;彼微动,我先动,我意仍在先。”这里就是对微变化感知能力的描述。
还有《太极拳论》中讲:“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概皆由此而及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就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呢?这还是由于对微变化的感知能力强,在动作的微变化阶段,我就已经知道了。
所以,《太极拳论》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是告诉我们,太极拳研究的是“动静之机”,要求你把握先机,在“机”这一阶段控制对方,不要等对方成了势以后在硬碰硬。而对“机”的把握,就要求你对微变化的感知能力要强于对方,所以,太极拳就是要练习对微变化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记者:这就好像一颗种子刚刚萌芽,没等长成苗,就被掐去了。
康伟:对。一般的拳种都是练习双方势均力敌以后的搏击变化技术技巧,而太极拳练习的是对成势之前的微变化的感知和控制,所以,一出手,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总之,我认为,太极拳练习的是人的中枢神经感知能力的最前端—对微变化的把握、感知能力。
本帖最后由 双井后 于 2019-3-23 11:02 编辑
具体凭的是舍己从人,
二】捨己从人。
( a) 沾黏连随;
随
连
黏
沾
由沾至黏至连是量变到质变。
沾、黏、连是静态。随是跟随,是动态。动态过程包含沾黏连。
沾黏连随听劲也<通过接触对方,知其力的大小、动向、快慢。>
用意去听,通过接触,不是用殭力,着手要轻,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听劲灵敏也。
【用意不用力应理解为意在力先,着手时轻,随对方情况而按 b,c,d应对(非用殭力),就是推手时把注意力用在感知
对方力的大小、动向、快慢。 打套路時借鉴于此!
才是用意不用力。】
沾黏连随的用处是防与攻前奏,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你丢我打,你实我发。
所谓引进落空合(合适的时候)即出(出手)。同样道理别人对你亦 如此。
b 不丢不顶不抗不扁;
c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d 化引拿发。(才能捨己从人,不单纯顺势把对方帶扒,
而是根据对方不同情况借势而用。)
所谓【捨己从人】就是要做到上面abcd四点!!!就是捨己从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