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健康就有一切(习练太极拳感悟/张绍义)
人们学练太极拳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钱。有了健康就有一切!首先说明本人写太极拳文章,一不是为名,二不是为利,为的是传承弘扬国粹太极文化。继承前辈们的拳技方法。
自从2002年参加秦皇岛市太极拳研究会以来,本人就思考太极拳研究会研究什么?本人理解就是练拳研究本门传人李经悟大师的拳法和武学思想。李大师为治病而学习密宗拳深受其益,不仅顽疾浙痊愈,而且练就了一身功夫。李大师由此便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拜师吴式太极传人王茂斋,以及吴鉴泉亲传弟子赵铁庵和杨禹廷,学习吴式太极拳,得到以推手见长的王茂斋大师之子王子英的悉心指点,并跟随当时在北京传艺的陈发科拳师学习陈氏太极拳。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大师与友人交流互学,研习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和劲路,並学习了杨式太极拳。
李大师赐教言龙舜三孙子:多读书、拳多练、脑多用这样可能出现悟性。祖父赐言,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门户之见,是旧社会武术界的一大通病。李大师则认为,各家的武术都有长处,太极拳也一样。既然各门派都能流传至今,就各有所长,自有其存在的道理。学武的人只有打破门派观念,才能博采众长。他常对人说:"我沒有门派思想'。凡是好的,我都要学。"他在掌握了吴、陈两家太极拳的基础上,又广泛学习了各式太极拳。他说:”有的习武者认为,学拳以精于一家为善,这也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在本人看来,吴式的粘随柔化之功、陈式的缠抖刚发之力、杨式的舒放洒脱之势、孙式的灵活紧凑之巧,余均博而采之。尝有友人观余之行拳和推手,谓余身架工整、柔韧、雄浑而潇洒;听劲至灵,应变之速,己臻应物自然之境界。此或过誉之辞,若谓其一二,则全赖四家拳之共同滋养也。"
自从参加太极拳研究会之后,本人就搜集有关李大师的文章和其他各种资料。如:武林武刋上世纪85年第4期"云手轻拂怯病魔一一记李经悟老拳师。“有李大师发表文章题目是:“太极拳的要领和特点"刋在1983年第4期气功刋物中。还有太极内功发表在北戴河气功刋上。笔者在2014年发表在中华武术刋上题是"寻根索源李经悟24式太极拳演示拳照"。是我国有史以来首次官方组织把太极国粹文化24式太极拳推广给世人。但是习练太极拳很多人只知学练24式太极拳,但对筒化24式太极拳出在何时何人演示,确了解甚少。为此把李大师介绍给习拳的人们。在2012年4月发表在武魂刋“太极明师王大勇”、和在传弟子岂鹿天从病魔到太极冠军,发表在2015年第6期博击武刋,並写出老少三代名人武学业绩,是遵从李经悟大师太极的事业发杨光大,使一代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才是对李大师的传承最大的回报。学习写练太极文章,使我更深入学习太极理论知识,並且悟出太极手、眼、身法步的高度集中的协调性。並促进提高练太极拳的水平,而且也记录了习拳不同阶段过程。写文章重要是为习太极拳提升健身效果。(作者:张绍义)
明师王大勇吴式太极提剑,完美的身法合一的整劲太完美了黄爱华歇步望月式尹盛泰的吴式刀术孟淑艳,张红萄功夫扇对练王海岩,张娟娟夫妻对练赵淑丽功夫扇李文江陈氏太极拳纪长林魏荷珍二人推手孟湘蔭陈氏太极跌叉
明师王大勇教授的弟子们各各架工到位的标准示范,给学者以眼福。明师王大勇弟子们的拳照各各拳架到位,工整、舒展、大方确实是明师出高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