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杯不如弟子口碑——太极名家马权友数名弟子吐露心声感念恩师
马权友金杯银杯不如弟子口碑
桩桩往事如烟云,最是难忘师徒情。在茫茫人海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师徒刚好相遇,是机会,更是缘分。师传太极不遗余力,徒惜缘分坚持苦练。培育良才,桃李天下留名,金杯银杯,不如弟子口碑。——马权友
数名马权友老师入谱弟子的心声:
太极:入对门,立竿见影文/天津大学教师马胜
我曾是一个对太极拳一无所失的门外汉,而今天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太极。学拳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这里我主要谈两点最重要的感受:
首先,我要说的是“拜师”的重要。之前经常听相声《大保镖》里讲:“学武,讲究寻名师访高友”。现在想来,这句话说的着实有道理。师父的轻描淡写的几句点播,都是他多年悟道的结晶。如果靠自己感悟,也许几年,几十年都无法找到关键所在。而“拜师学艺”的更重要的一点是,经过神圣的拜师仪式,就确立了师徒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作为徒弟就能感受强烈的使命感,要不辱师门就要拼命练拳,所以进步自然神速,权友太极门下个个是高手,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这种感觉和随便报个学习班学点手艺完全不一样。我在门口公园练拳时,偶尔会有路人问我:“你拳打的真不错,练多少年了?”。我一般都很不好意思的说:“不长,刚刚学”。这时我心里都会很自豪的想:“我可是马权友大师的弟子,是名师教出来的,自然错不了”。
其次,我要感慨的是太极文化的博大精深。半年前,我的朋友带我来学拳时,我的想法很单纯也很幼稚:因为我是做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比较忙,所以当时只想学一个可以不受场地和服装限制的运动方式,我的思想里打拳和踢足球,打篮球没什么不同。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极拳作为一项运动,只是它最粗浅的表现形式。它的拳理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与哲学基础上的。而太极拳修炼的境界,也往往折射一个人文化与做人的境界。比如,我师父的很多文章都在讲如何练好太极拳。但如果我们把这些文字换一个角度理解,其实也是在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下面是我的亲身感受:师父说,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所以刚开始练拳时,我一直注意做到这一点。时间长了,我发现我打拳时可以很自然的做到“立身中正”。
而更神奇的是:我发现在日常工作处理事情的时候,居然也不自然的有一种意识要求自己恪守“中正”。太极拳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修身养性,此言非虚啊。现在的我对中华传统的文化有了深深的敬畏。
学拳路上遇明师文/许国星
拜师历程说起来也是有缘,我有一次出游北京香山公园拍红叶,在游玩中偶遇一位身穿太极服摆架照相的年轻人,因为自己对太极感兴趣,便停下脚步观看,然后与他聊了起来,得知他叫张茗茗,是王西安大师入室弟子,在北京从事太极拳法传播工作。他热情的对我说:“有时间一起练拳。”我说:"我在天津。”他听后说:“我师兄在天津宁河啊,叫马权友。”他还把联系方式告诉了我。随后,我与马权友师傅通了电话,得知马权友师傅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有周末集训班。就这样冥冥之中我开始了寻师、拜师之路。
2017年7月底至八月初,我经过两次现场暗中观察,并向周围人了解,后与马权友师傅直接交谈,深感师傅功力深厚,授拳认真负责,对弟子倾囊相授,并且人品口碑极佳,在场的弟子人人称赞。有习武20多年辗转拜师学艺的人都拜在马权友师傅门下,他的弟子们多次在各种比赛表演中获奖。
记得初次见面请教师父站桩(我已浅学了杨氏太极一年),当时马权友师傅就指出了我的错误,并给我讲解桩功站法、原理和太极的理论,还让我亲手感觉气在他身体内的运行。他平易近人,并没有居功自傲的气势,在场的弟子们也都对我说师傅如何如何的好。看着他们大热的天练拳很刻苦、很累,衣服都湿透了,中午席地而坐、谈笑风生地吃着快餐,从他们的脸上看出内心的喜悦和融洽。这样的师傅哪里去找?拜师!没商量。就这样,2017年8月5日,我连同一起拜师的师兄弟姐妹7人一起参加了郑重庄严的拜师仪式,从此开始了我的学拳历程。
自拜师学拳后更加印证了师父的拳艺和认真的教学态度,为人师表,亲力亲为带拳,一带连续十几遍。师母也很关心大家,和弟子们一起风餐露练,汗湿衣衫。太热天,师父不厌其烦地细致讲解、示范每一个动作及实战要领。在教拳中,师父很注重弟子的动作规范性,如沉肩坠肘,虚灵顶劲,松活弹抖,身随意行,避免耸肩、跪膝等,并经常表扬鼓励我们新弟子,表扬我们学得快,做得好,并打趣地对弟子们说:“刚练拳做不到松沉,我带你们一练十遍,累了,你就没劲了,不用拙力了,就松了,睡不着觉的也一觉可以睡到天亮了,哈哈!练太极要去拙力,上身松,气下沉,下盘稳,有一个先紧后松沉的过程。”有的动作找不到发力感觉,师父看到后,就让弟子们在他身上试。有一次我打掩手肱拳总是发不出力,师父看出,就让我在他身上试,忘我发劲,拳打其身,终于找到了感觉。
抓住机会悟得太极真味文/王本德
我1966年1月出生,大专学历,温岭市宏晟建设有限公司工程师,现任上海繁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从小喜爱中华武术及中华传统文化。我明确太极拳即健身养生又防身御敌,学习太极拳就要找明师,得真传,这也是我梦寐以求学习的向往。心存太极梦,机会终于来了,本人在天津北疆电厂短期工作时,偶然在网上找到并有缘结识马权友大师,便抓住学拳机会,并于2016年果断拜在马权友门下成为入室弟子,从此苦练不辍。
我是从零基础学习太极拳,开始不懂拳理,更不懂太极拳的奥妙,但在师父的细心教导下,我坚持不断训练,不断领悟,进步很快。师父教拳倾囊相授,风雨无阻,不断带练,逼徒苦练,使我非常感动,也让我不断苦练,如今已经学会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老架二路、太极剑和马权友24式太极拳。我通过不断地努力,体会到太极真味:松沉中不失轻灵;上轻来源于下实;下实在于裆内合劲;合劲确保腰胯松活。我不仅能练出漂亮的拳架,还懂得了拳理,并得到师父的肯定。如今,我身体强壮,工作精力充沛,生活乐观豁达。
自学太极拳遇恩师画龙点晴文/王东健
王东健,河南郾城人,生于1986年12月,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就职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装事业部,项目工程师。我从小就喜欢传统文化,太极更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它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2009年参加工作以后喜欢上了太极拳,通过自学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让我对太极拳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但是苦于无名师指点,一直没有进步和提高。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我的师父马权友,当时师父一套老架一路连绵不断、快慢相间如行云流水一般,同时又兼具松、活、弹、抖的风格让我彻底迷上了太极拳,当时就决定要拜在师父门下。有幸拜在师父门下后,我的拳击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基本功更加扎实,慢慢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松,什么是活,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打出了太极拳爆发力。
通过跟随师父习练太极拳不仅让我拳击突飞猛进,也让我的性格各方面有了改善,脾气不再那么急躁了,办事也越来越稳健了。就像师父平时教导我们的那样,要步点踩实,要快慢相间,要刚柔相济,切不可急躁,更不可一味求快,做人亦是如此。能结识我的师父马权友,结识太极拳是我的荣幸,今后我要一如既往,刻苦练习,通过习练太极让我的心态和身体健康都有新的提高。
我曾跟师父在40℃高温下、在零下10几度的低温下练拳文/时玉清
时玉清,1970年2月生人,天津大港发电厂职工,大专学历。我小的时候父母练习过太极拳,受其影响一直有习练太极的愿望。2015年有缘习练太极拳,并有幸拜在太极拳名家马权友门下,得到恩师亲身示范和细致耐心的指导。在40℃的高温下,在零下10几度的低温下,我们依然在室外练功场跟师父习拳。师父在辛苦教拳之余,还把自己的心得与领悟写成文章发表供大家探讨学习。师父苦练太极拳的精神与造诣深深地打动着我。我跟随师父学习了56式太极拳、陈氏老架一路、老架二路、武当太极剑及推手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的拳技突飞猛进,对太极拳有了更深的领悟。
学太极拳得宝不能忘师文/陈文滨
我习练太极拳纯粹是个偶然。我一发小从小酷爱武术,一直在找明师,受他影响,我也遇见了师父。我非常清楚的记得2016年9月10日那天,因为我家姑娘英语有点费劲,想找英语好的发小给补补课,于是就约他一起吃饭。吃饭聊天的时候,爱好武术的发小提起马权友师父太极拳打的好,功力深厚,他准备跟师学太极。我的颈椎因为长期开车和工作性质的原因非常不好,就问了问练太极可以缓解吗?那发小非常肯定的说能。于是,吃完饭后,我跟他到了师父教拳的地方,切身感受到了师父打太极拳的魅力,而后我们顺理成章地就拜在了师父门下。 跟师父习练了太极拳后,我感觉身体协调性好了,原来肌肉发达,臂力大,而现在内气下沉了,腿劲也大了,下盘也稳了,更发现太极拳就是为自己健康服务的忠实仆人,困扰我多年的“脂肪肝”没了。我把它练得越娴熟,自己的健康指数就越高。
我对跟师学拳有一点点感想:任何一种技艺,都离不开师父的言传身教,更何况太极拳是这样的精深奥妙,没有师父的悉心指导和点拨,仅仅靠自学,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找一位好师父,找对开拳师父非常重要,要找明师而非“名师”。一个真正优秀的太极拳师父,不仅能够参透太极拳的原理,拳艺精湛,并且还能将太极原理实践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心态平和,宠辱不惊,随缘处事,平易近人。至于一个老师的名气,资格,成绩,以及年龄,相貌等都不重要。当然,我的师父品貌皆佳!师徒还是要讲“缘分”的,要敬师,要重道,学成后不可“得宝忘师”。
学拳路上我遇上了好师父文/杨军霞
在我学拳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有一个好师父的重要。往往师父的一句话或师父的一个指点,就可以避免我走很多弯路。比如动作中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进先退的平衡关系;不丢不顶,不僵不懈,恰到好处的中庸概念;上下相随,内外相和,周身一致,相互协调,相互呼应的整体理念;还有太极拳通过周身放松达到练就内气,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的关系,师父的一个指正,马上就让我找到了不一样的感觉。我的每一次进步和招式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离不开师父的悉心指教,这些都凝聚着师父多年练拳,教拳的心得,每一个指点对我来讲都是无价和感恩的。
我自己还亲身感触到师父自律奋进的精神!徒弟在,师父在;徒弟不在,师父还在;下雨,师父在;下雪,我的师父依旧还在!我原本做事就有种惰性,最怕“坚持”,而师父这种习练太极拳的精神影响着我克服自己弱点,克服自己的惰性。
说说我的太极师父文/刘德林
我是太极拳初学者,一点基础也没有。然而,在我学拳中,一步一步都学的很顺利,并且自我感觉也良好。我还记得,刚学完几个招式,就忍不住给老婆、孩子展示一下,老婆说:“学的还挺快,还挺好,我还以为像你这四肢僵硬,不活泼好动的性格,学起来,得多难了呢”,我听后,也觉得诧异,脑子一顿,随后回复老婆:“嗯,是师父会教”。跟随师父学拳,越来越真切的体会到,不在于自己要有多聪明,不在于自己的悟性要有多高,也不是自己肯努力就能成的,而最关键的是,我遇到了一位明师,马权友师父。
师父授拳,言语不多,也无故弄太极玄虚、高深莫测之言,却字字到位,句句落实,让学拳弟子,清晰明了,不走弯路,一步到位,领会深刻。这和师父几十年练拳、悟拳,并把自己所练、所悟之精华提炼,一身功夫,一心想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弟子是分不开的。师父授拳,不仅每招每式,教弟子时,干净利落,准确到位,注重外形,更注重从内熏陶,让弟子学拳,由内而外,内外兼修。师父在传授弟子太极时,做到了正如太极中强调的立身中正,舍己从人。
记得,师父在教弟子护心拳,一般的拳法中,护心拳,打出去时,是不移动步伐的。而师父,却教我们要移动步伐,虽然师父打趣说,“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但师父仍非常耐心细致的给弟子们讲打法,让我更有深刻感受的是,师父讲,打护心拳,出步的作用,并不在于这一步迈出去所带动拳的力量起多大的作用,而是在于出拳同时出步,所带出的是心劲的力量,它是一种气势,它是一种强烈制敌的意识,由心而发,一发制敌,势在必胜的决心。
师父反复演练,反复强调,打护心拳出步的作用,是一种心劲儿的力量,让我颇为受益,无论是打拳,还是做其它事情,人先要心劲,只有内心坚定了,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和决心,做任何事情才更容易获得成功。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从自身而言,当然需要天赋,也需要付出努力和刻苦。当自身既有信念学好,也不惜付出努力时,这时,又遇到一位名师,那就是最大的幸运。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名师,能把我们领进正门,能让我们一直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奔跑,最终走向成功。但,如果没有遇到名师,或遇到假名师,那学习者很可能会走入旁门左道,误入歧途。
因此,遇到好的师父,我们要时刻珍惜师父教诲,心怀感恩,尊师重道,砥砺前行,学习太极,永远在路上。
练太极拳我跟对了师父文/曹晶
曹晶,女,36岁,硕士,工程师,天津市“131”第3层次人才,就职于天士力研究院健保研发高级研究员,从事健保产品研发工作;现已拜入马权友大师门下习练陈氏太极拳,曾在天津太极拳大赛中,获得陈氏太极拳大奖。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跟师父马权友大师学习陈氏太极拳已3年有余,记得在拜师学太极之前,我对太极几乎没有任何概念,在陪孩子游玩时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公园一角,幽静一处,一群身着太极服的老年人,伴着悠扬的音乐行太极拳,动作缓慢,起伏间不停地变换招式,每到这时我会驻足停留,欣赏片刻,幻想我的老年生活。那时我认为太极是老年人专有的运动方式,只有在退休后才有时间去享受慢生活,悠闲自得地练习慢动作的太极。直到遇到了太极名家马权友老师,才改变了多年来对太极的看法。
师父平日公务繁忙,但只要他休息都会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传授太极,无论平日和还是节假日,无论什么样的天气都阻止不了师父传播太极、传授太极的脚步。每次授拳师父会从百里外的宁河坐公交到泰丰公园,即便刚下夜班也不例外。师父教拳内容全面包括招式、拳理、实战、推手等,讲解细腻包括扣脚、摆脚、重心转移、眼神等。师父的记忆力超群,由于我们拜师时间不同,大家学拳的套路和进度不一,师父一般要分别授拳或剑,并能记住每个人行拳的特点和不足,及时纠正我们打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这样,师父在言传身教中毫无保留的把他几十年的太极真功传授给我们,让每一位弟子从中受益。就这样,弟子们的拳艺在师父指导下逐渐提高。
我想感谢太极,让我们一家人可以做太极名家马权友的徒弟,可以结识众多的师兄弟和师姐妹,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养生养气,可以心平气和,可以处事坦然。太极让我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人生有太极相伴,太极相伴一生。还要感谢见证我们练拳身影的训练基地-泰丰公园!泰丰的春天记忆了权友人的希望,泰丰的夏天记忆了权友人的汗水,泰丰的秋天记忆了权友人的收获,泰的冬天记忆了权友人的坚韧!
练太极拳在我身上出奇迹——来自一位企业家的心声文/李金楼
我静下来细想,感到自豪、心慰、充实,最大感触的就是完成了儿时梦想(练武术),弥补了少年时期没有完成的遗憾,实成了青年时期的宿愿,找到了中年时期的锻炼方式和方法,既太极拳(权友太极),生活就是这样顺其自然,也该是最好的活法!
我是一个平时把自己全心投入到工作中的一员,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在工作之余偶尔和朋友喝喝小酒,打打小牌,无趣的不要不要的,把自己养的体重192斤,白胖白胖的,心脏患有复极性早博,不能参加任何重体力劳动和剧烈的运动,颈椎患起病来头悬目涨,不能起床,行动迟缓,特别松懒,眼睛近视、散光、花眼,没有精神!
自从拜师名家马权友开始学习太极拳,奇迹在我身上出现了。我是从零开始学习,初学的确需要意志力。我几十年不参加体育运动身体都是僵直的,当时真怕坚持不下来!师父说:“这都没问题,只要别怕吃苦,按师父教的去做,每招每势一步步地勤学苦练,天道勤酬!”听了师父的话,我心想:有这样位一身正气、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平易近人的师父是我的荣幸。我暗下一条横心,不管有多累多热多冷多苦我都不怕,一定要从一个初学者演变为一个太极人。
开始学习一个简单的起势、金刚捣碓就要练上1天,汗出来了,腿软了,气喘了,浑身都不适。没想到平时看人练太极很轻松不费力,可我一练咋感觉比干重体力活还要累啊!但想到自己的诺言,不能轻意放弃。否则,那不是我李金楼的性格。恰好有师兄春峰一边一起练,一边相互鼓劲,而且他把自己领悟到的讲解给我,我们俩经常结成对地不停地一遍一遍地练习领悟。记得在去年春天刚从室内转到泰丰公园时,几周下来我由一个白胖子变成黑瘦子,整个人变一个颜色,在家或在公司经常被人说笑!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出差在外,于是我就提前问师父教拳时间,在周五晚上赶回来参加师父组织的练拳,周一再赶回外地办事。在我印象中那段时间几乎没有旷过练拳课。
每当与师父有接触时都感觉到师父的衣服是潮湿的,心中时时会产生一种敬重、一种感恩、一种发自内心要练好太极的决心!师父在教我们师兄弟姐妹时都亲力亲为,不愿其烦,不辞辛苦,且每次来往百里教拳,像这样的师父我们徒弟们那里去找?不练好太极拳都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师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应是在一年中最难受的天气了,也是对大家的考验。在师父、师母不辞辛苦地带领下徒弟们个个都是好样的,坚持苦练不懈,这里为权友太极人点赞!
苦尽甘来,一年下来,我深有感受,体重减到164斤,身体精干多了,心脏病没有再犯,颈椎病也没有再犯,身体健康,无有一处不适,就连眼睛也有神多了,有时有人还说我有些犀利了!现在,我本命之年,五十知本命,将来当我老了,我有太极相伴!
把师父的精神和太极发扬光大文/蔡彦军
金鸡叫,太阳升,六封四闭阳气升。夜清净,心空明,无我无他气充盈!而今太极也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部分!少年时,每个清晨我都是伴着悠扬曲调而醒,出门便见父亲太极飘逸的身影,至今80岁的父亲依旧身材神采飞扬。也许是今生前世,或许是注定的太极缘,两年多前,我被太极大师马权友行云流水、刚柔并进、上松下沉、进退有度、气沉丹田的拳法吸引,让我心驰神往,泰丰公园便成了我们春、夏、秋、冬不散的锻炼场。跟师练拳后,身体有劲,气色更好,心情舒畅,工作效率更高了,而更大的收获是知道举手投足间吐故纳新、心平气和、天地人合一的绝深奥妙。师父的身影与话语无时无刻都在耳边,不忘拜师誓言,秉承太极精神是初衷更是责任,我将终身在太极之路探索,把师父的精神和太极发扬光大。
岁月沧桑了我们青葱的容颜,却也沉淀了人生厚重的底蕴,又有太极相伴,故能从容地观云卷云舒,坦然地笑看花开花落,心怡之花静静地在生命中绽放。太极路上,让我们看到生命中更多的美好,岁月深处,有你的光阴真美。——马权友
马权友
马权友,天津市宁河区人,大学文化,全国公安文联作家会员、天津作家会员、天津滨海摄影家会员,中国武术七段,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师承王西安,至今已习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内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摘金夺银,培养弟子众多,为全民健身做出了贡献,多次在国家级杂志《中华武术》上发表有关太极拳论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津滨海电视台、宁河电视台、《今晚报》、《渤海早报》、《天津政法报》、北方网等媒体曾报道了马权友传授太极拳的事迹。
联系电话:13902184830
QQ:1613388636
马权友太极苑微信公众号:mqytjy
本站责编:太极网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