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 发表于 2020-9-5 15:53:00

83岁宗光耀的“太极情缘”

宗光耀1964年—1984年先后在中国驻芬兰和驻爱尔兰大使馆工作,曾任国务院姬鹏飞副总理秘书、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澳门回归后改任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澳门政权交接和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7月退休。现为中国武术八段、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太极文化国际总部主席、原中央国家机关太极拳协会顾问、亚太地区书画家联谊会中国大区名誉主席、北京功夫易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顾问、北京三丰堂武术馆高级顾问。获得过国家武术管理中心颁发的推广太极拳贡献奖。

身着白色太极服戴着一副金丝圆框眼镜面容虽略显苍老眼里却透出一股子的坚毅,这是我们见到宗光耀时的第一印象。你不会想到这位步伐缓慢总在北海公园九龙壁打太极拳的老人竟是中华太极文化国际总部主席原中央国家机关太极拳协会顾问。

01海外求学经历,打开太极拳大门

1960年,宗光耀来到芬兰留学。
“那个时候,我在西安外国语学院还没毕业,学校就直接派我到芬兰的赫尔辛基大学学习芬兰语。毕业后,就留在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工作。”

宗光耀跟我们说道,“我在西安外国语学院是学习俄语,然后派在芬兰就专门学习了芬兰语,到爱尔兰又学了英语。”

留学的某天,他和外国友人交谈时,被问起中国的太极拳历史和文化。当时对太极拳并不是很了解的宗光耀,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如实回答自己只是知道太极拳,至于动作方面是真不了解。

虽然事情暂时就这么过去了,但在宗光耀的心里却留下了疙瘩。直到工作休假期间,宗光耀返回国内,才得以解开心结。当时,他找到专门负责太极拳教学方面的武术家李天骥,开始系统化地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并找到有关太极拳方面的一些书籍专门带回去做学习和研究。
武术家李天骥回到大使馆后,不论刮风下雨,宗光耀都坚持早起打太极拳,大使馆里的工作人员受他感染也加入进来,队伍越来越壮大。慢慢地,早起打太极成了驻芬兰大使馆的保留项目。

“打了那么多年太极,我深深地体会到太极老师说的'三年把式一年跤,十年太极不出门'是什么意思,特别在动作熟练后,还需要从力量、速度、柔软、硬度、耐力上练,不要怕练硬、练死了。”宗光耀说道。

02见证港澳回归,自创莲花太极扇

香港的回归仪式,带着学习任务的宗光耀曾到现场观看。1998年夏季,宗光耀和王启人社长回到北京,参加由钱其琛副总理在中南海主持的会议,其中一个议题是关于澳门回归的筹备工作。会议上,宗光耀说到:“香港回归仪式很顺利,程序编排完善,各方面反应很好,是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但是,庆祝活动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在澳门回归的庆祝活动上,我们除了借鉴香港庆回归活动上的腰鼓队伍助兴,还可以广泛发动澳门当地的社团,营造澳门人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喜迎回归的氛围。”话音刚落,钱副总理对他和启人社长说:“我看你们的想法很好。到时如果需要邀请一些内地演艺界的高手参与,当然可以,但迎回归、庆回归的主角应是当地的广大澳门人。”回到澳门后,宗光耀想到,他经常和澳门群众一起打太极拳,而太极拳很适合作为庆回归的节目之一。

解决了节目问题,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因为太极是一种比较安静地运动,而庆祝活动相对来说是高兴地、喜庆地,所以,如何将太极拳和庆祝活动能更好地动静结合,是我当时考虑最多的因素。”宗光耀说道。经过几日几夜的构思,他终于想到,可以将太极拳的展演方式改成太极扇,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扇子是一个喜庆的标志与象征。

想好解决办法,宗光耀便开始没日没夜的创编。

终于,他创编出一套《莲花太极扇》,又名回归扇。既包含了单扇和双扇两个套路,又均以杨式太极拳架为基础,采用了传统的民间扇术技术,整套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扇面时开时合,武舞共融,潇洒飘逸,富有情趣。
“千人莲花太极扇”排练现场1999年12月21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的大型文艺演出《濠江欢歌》中,“千人莲花太极扇”的圆满演出,赢得了阵阵喝彩。直到今天,澳门群众仍以此为傲。
“千人莲花太极扇”演出现场03重走长征路,把太极拳送上雪山

“2001年,我参加了团中央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助学长征”重走长征路活动。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到陕北吴起,一共是8038公里,穿过10个省101个县,每到一个县就建设一所希望小学。”宗光耀说道。

到达雪山山峰最高点,当其他队友都坐下休息的时候,66岁的宗光耀却不一样。为了体会太极拳的深呼吸功效,在雪山最顶峰的他,打起了老杨式传统太极拳,打了十几分钟后,已有微微出汗的趋势,依旧没有大喘气。
宗广耀宗光耀这件事过后,宗光耀变成大家口中的“雪山顶上打太极拳第一人”,北京体育大学的门惠丰教授还称赞他“把太极送上了雪山顶”。
全程徒步八千多公里的路程,碰上过雷雨天气,走过危险路段,为了不耽误行程,有时还会在夜里拿着手电赶路,每个人的脚上磨出血泡、水泡都是常事。

这样的情况下,宗光耀义务教会了广大队友8式、16式、24式、48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56式传统杨氏太极剑,及八段锦、五禽戏等等健身功法。随后,在四川省联欢晚会上,宗光耀和队员还共同打出一套由南拳和少林拳组合成的“红军拳”,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叫好。

04抗击疫情保健康,太极拳是硬道理

“从电视节目中,我看到在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带领患者打太极拳的一幕,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医患之间战胜病魔的决定和信心,更体现出太极拳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宗光耀说。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宗光耀就开始学练太极拳,直到今天都从未放弃、间断。每天早晨,他都会到北海公园九龙壁前,与拳友们打一个多小时的太极拳。
现场照片“天天打太极拳,坚实我的血管管壁,疏通了经络,加快了血液循环,使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
宗光耀谈到自己打太极拳的感受时说,“现在是一个“夏有空调,东有暖气”的时代,导致了现在很多人的皮肤保暖、散热功能下降,而太极拳的行功走架,能够很好地引导肌肤和毛孔的膨胀收缩,将体内的废物随汗水排出。因此,打太极拳的大多数人都是小病不生,大病不长。”

05全民健身,从我做起,习练太极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在创编之初就结合了古代的导引、吐纳之术和中医的经络、气血之说,并不断吸取历代各拳家学说的精华而成,因此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

神经系统是调节与支配所有系统与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适应于外界环境并改造外界环境,是体内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任何一种适当的锻炼方式,都会对全身有很好的保健意义,特别是习练太极拳,对神经系统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
在全民健身的时代,太极拳被公认为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普及的运动。
宗广耀“我本人是太极拳的爱好者、义务推广者,我愿继续积极参与太极拳的各项推广活动,为国家的全民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宗光耀
来源:功夫易赛平台责任编辑:太极网小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3岁宗光耀的“太极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