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太极拳的大中小圈》
如何练就太极拳的大圈、中圈、小圈、无圈境界;其练习方法及表现在哪里?目前世上多人皆不明也。不少人往往只道是手脚划的外形圈也,若果只说是手脚划的弧形外圈,难道个别初始学习太极拳者,一年半载不会马上把圈划小圈或划至无圈吗?但谈何容易矣。太极拳是项易学难精的拳术,在有老师的指导下、必须要经过千遍万遍勤奋练习,持之以恒,不断调整动作误差,才能达到动作规范与套路练熟悉记于心。若不专心致志练习、不一定能把太极功夫练上身。一层功夫一层趣,层层功夫妙无穷。若果只把外形的圈当练成无圈就能达到太极高水平了,说明这些练习者根本不懂太极拳理与拳法也。简直就是纸上谈兵也。 实践证明 :太极拳功法的大中小圈,其实主要是指人体小腹下部“丹田”之气内转的圈,称之丹田内转或丹田呼吸法。是在太极套路招熟之后,改用逆式呼吸配合拳架动作练习,在呼吸的帮助下加快了培养内气充盛、使气沉丹田(内转),促进下盘稳固如山。在行拳走架时必须注重以腰为轴、带动手脚动作划缠丝功、及配合太极球功法练习引动内气逐渐产生,谓之以外形引动内气,内外同练。即:内与外合、外与内合,意与形合,形与气合,意气相结合。初练至中期,称之:由外及内(阳生阴)阶段也。人们通过练习太极拳的缠丝功(运中气法门)及盘架子,才能达到以形引气,以气摧形,促进内气贯通周身经脉,而达到气摧皮毛及达四梢。坚持练到一定程度,丹田之气充实后逐渐会感觉到、气团从大圈练至中圈,中圈练至小圈或至无圈极点也。称之:招熟、懂劲、神明,三大境界也。能练至此境界时,即可在一呼一吸情况下,“先用意后用劲”,身微动哼、哈“劲”随时爆发弹抖出去了。谓之,动之至微发之聚疾。此种意与气合、气与形合的发劲、有着很强的弹性,劲力顺达,刚柔相济,且坚韧性又韧又长,有似长江大水滔滔不绝。还有着很强的穿透力,似炸弹样爆发弹抖出去。而且不只是伤及人体皮肤肌肉、劲力可透进体内使经脉及脏腑受到严重的损伤也。此阶段已把太极球练到腹部里来,越练越兴趣,腹部似一个活便的太极球了。小腹(丹田)之气体若隐若现,灵活多变,被人推时能化千斤之来力。称之,由内及外(阴生阳)也。丹田称为人的生命之根,元气存聚之所,内气发动之源。在丹田有了内气的活动与旋转后,五脏六腑得到很好的按摩,同时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经络,更有利于提高身体防疫能力及生命质量,而达到延年益寿。 练就此境,不再是初、中时期,用意不用力的半阴半阳之太极拳了。因为初、中练习时期,未能达到完全化僵力为柔及周身协调,更谈不上积柔成刚,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蓄发相变。所以在发劲方面、腰身手脚需要划很大弧度才能蓄劲与发劲,并且所发之劲、都是手脚外形的僵劲拙力,无法用上丹田内气与腰劲协调的整体劲。所以说,想真正学会练好太极拳,必须在明师的身授口传教导下,内外协调整体练习。每天坚持勤练站桩及多盘架子动静兼修,持之以恒,勤学苦练,不断调整动作缩小误差、才能达到功夫的进步与提高。
在小腹下部丹田气团逐步形成后,越练越不感觉疲劳,气感也随着日日增强、逐渐有活动的咕噜咕噜声出现,越练越感到丹田内气充实饱满,兴趣越来越高。丹田内气充盛饱满后会随着外形的动作、逐渐在腹内转圈、咕噜声音也随着功夫的进步提高逐渐增大。每在站桩静极或练拳时,丹田都会出现温热蠕动,或有一股气流从“会阴穴”沿尾闾过“长强穴”、经“命门”上至“大椎穴”直达“百会穴”、继续往前经“印堂穴”直下止于“人中穴”内“龈交穴”。这就是丹田真气发动沿督脉在循行。前面还有一股直上胸“膻中穴”上达至下唇(承浆)内齿龈(为任脉在循行)。此时任督二脉依赖舌抵上腭沟通,形成“周天运转”促进气血循环不息,起着极其重要作用。气功学称之“小周天”功。任督二脉相通后,每在集中精神舌抵上腭时,“金津玉液”满口又甘又甜,舌抵上腭“津液”分三口吞下丹田、咕咕响声,可以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也。冲脉也是沿腹部直上、有时上到胸“膻中穴”就散开了。这些感觉都是在静极时才能产生的。中医认为:静以生阳,动以养阴。练功日久、真气发动起来温暖如春,关节通调,至此,体内真气无处不在运行,这些感受有钱都买不到的。可惜现代的年轻学者与接触太极拳时间短的人们,不识太极拳全是宝。急于求成,刚学了一年半载就想达到丹田之气内转,在未能感到丹田内气的产生与存在时,就半信半疑。理不明,又不延明师;路不清不访良友。自作聪明,认为再练之无用,半途而弃之。亦因未见古谱明示:所练之圈是指丹田内气所转之圈,导致不少初学者误会是手脚所划的外形圈,造成个别人连拳架还未学会(熟)练、就已把圈划小或至无圈。急把内家太极拳当(外家拳)练或练成太极操了,枉费心机矣。经验教训,急于求成者,反而无成!现代也因个别人理解能力有限,又不想花学费跟老师学习,只想自学成才,导致真正传统文化流失及难于系统传承,造成功夫一代不如一代的差距矣。 https://v.qq.com/x/page/m3240zcfa9v.html
最后赠言:
别再等功夫练你,劝你勤把功夫练,功夫不负有心人。
(简论是按本人几十年练拳与教学的实写,供广太极爱好者探讨。因文字难于妙述。谢谢! ——原文/王华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