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武协主席杨合发先生在2023中华武术发展论坛上浅谈太极拳未来如何发展
4月7日, 石家庄武术协会主席杨合发在开封(2023)中华武术发展论坛上浅谈太极拳未来如何发展。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1Njk0ODY3Mg==.html一、太极拳自身的文化特点及时代价值(更是未来发展的根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太极拳源于明末清初,随着太极拳的不断传播发展,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太极文化。太极,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范畴,表达了“全息一元”和“一分为二”的宇宙观,也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揭示了一切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对立统一的根本规律,为太极拳运动的实践提供了依据。
太极拳是太极文化的一个典范形态,它具有技击功能、康养功能和文化功能等社会功能。太极拳运动能够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其精髓是“和谐”,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更高层次精神的追求。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太极文化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体现,太极的核心——和谐,是我们中国和中国人民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健康养生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焦点。人们常说“健康不是一切,而没有健康就没有了一切”,所以,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在呼唤健康养生理念和方法,而太极拳正是“身心兼练,性命双修”的运动项目。
健康是人类的第一大财富,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而太极拳在能强健人们体魄的同时,吸取了《易经》的阴阳理论、中医的经络原理等多元文化之大成,强调“和”、“合”、“包容”、“阴阳互为其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等理论,既锻炼了体魄,又陶冶了情操,并教会人们从身、心和为人处世三方面关注人体健康,最终使太极拳练习者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兼练的目的。
太极拳不仅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还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养生方式,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健康养生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且热爱。
二、太极拳发展的机遇
太极拳自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拳发展传播至今,现在已经进入最佳时期。
首先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对太极拳和太极文化都十分重视,对太极拳的推广和普及十分支持。从我们崇敬的毛泽东主席到周恩来总理、邓小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推广太极拳做过重要批示,都对太极拳寄予厚望。201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颁布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三个文件均明确提出要扶持推广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健身活动,都从不同角度把推广太极拳、弘扬太极文化提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提出四个自信,在第二卷里专门提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太极拳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身健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太极拳和太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是东方智慧的动态符号,是中国献给世界、献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切都标志着太极拳已经得到国家、政府和世界人民的认可,也为太极拳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进入快速轨道。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大召开,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国策确定下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发展终于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和好时代。作为传承人,我们不仅应该抓住机遇,更要敢于迎接挑战。
三、未来如何做好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马虹先生提出了“忠诚继承,精研力践,热忱传播,造福人民”的十六字方针,给我们后辈太极传人指明了方向。传播和发展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不仅是国家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和太极文化的要求,也是我们太极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我们也应看到,在传播太极拳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 太极拳发展至今已形成多种门派。根据太极的阴阳理论,一方面显示了太极拳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武术中的“门户之见”的传统思想,制约了不同太极拳流派之间的交流,以致影响了太极拳更广泛的传播发展。
2. 太极拳习练者趋于老龄化。目前社会上对习练太极拳有误解,感觉太极拳慢慢悠悠、不能竞技、不能对抗,不适合青壮年及少年儿童。作为传承人,我们需要广泛宣传、强力推进太极拳文化普及和教育工程,突出抓好“太极拳文化娃娃化”,逐渐转变练习者老龄化的状态,让更多的少年儿童及年轻人加入到太极拳传播继承的阵营中来。
3. 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缺乏系统性的战略规划。各流派传播发展各自为战,甚至在传播过程中,利益驱使使得社会上太极拳“大师”辈出,“名家”泛滥,到处都是“正宗”传人、“嫡宗”传人,使得习练者难以甄别,无所适从。
4. 传承人的品德、格局有待提高。一些传人利益当先,为了突出自我,互相贬低、互相拆台,是当今太极拳业内的一大乱象,不利于太极拳长远的和谐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想法,抛砖引玉,敬请指正:
首先,改变人们对太极拳是老年人运动项目的错误观点,加强与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各相关培训机构的合作。根据2017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学校作为传承和弘扬太极拳、太极文化的主要场所和阵地。
第二,传承人要承艺、承德、承责!承艺,我们应该忠诚继承、精研力践,将前辈留下来的拳路拳架完整无误地传播开来;承德,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拳、交心、交朋友,练拳、练体、练人格”理念的全局引领作用,讲武德、讲团结、讲格局,树正气,传播正能量;承责,我们要勇于担当重任,把太极拳的传播发展作为一项责任重大的事业,做好传承,才能将前辈的毕生心血代代相传。
第三,完善太极拳在体育、医疗、文化三个维度的竞赛与考评体系,促进太极拳体育、康养和文化三方面的协调发展。
第四,推动太极拳理论和实践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遵循“根于传统,面向现代”,在各派各式太极拳套路和国家推广套路的基础上,研发针对性强、效果好、简单易学的套路功法,针对不同人群,分层授课。
第五,增加各门各派武术人之间的切磋交流,就像今天参加的开封市政府、开封市武术协会主办的2023武术盛会这样,有沟通才能有更多的了解,有交流才能增进更深的友谊,有互动才能促进更好的团结,共谋美好未来。
在八朝古都开封举办如此成功的武术盛会,有众多的武术界同仁参与参加,显示出中华传统武术、传统太极拳和太极文化在我们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显示出太极拳发展的美好前景,也让我们更有信心迎接未来更加辉煌的大局面。
责编:小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