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老兵杂谈太极
本帖最后由 太极老兵1 于 2010-11-9 06:22 编辑太极老兵:书法与陈式太极拳最相通
本月11日拜访修行家,知名篆刻书法国画明家宋歌老师,观摩,学习,悟道,交流,回来后不禁对太极与书法的联系做了些苦思,写下些浅见,欢迎朋友们来电探讨! 一,道,书法与太极拳同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共同生长于中国传统文明的沃土之中,它们的理论基础是一样的,都源自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儒、道、释,便没有书法艺术与太极拳道,何谓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者万物之奥也,无形无色又无处不在,悟之在人,所谓人能弘道是也,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还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与书法一样,乃阴阳开合,应合乎道。
二,德,儒释道三家皆重德,太极与书法一样,敬师,敬拳,敬字,敬笔,敬人,功从德中来,德为功之源,功德无量,无量功德;
三,术,练习太极与书法都能修心,养生,练习书法与太极拳的阶段一样:先练精化气,继而化神,化虚,以至返虚合道;我坦言,自己没练过书法,但我想,顶级相通,任何术到了一定阶段,唯有向内求,才能提高,较高级以上的太极与书法应该一样,以意导气,都是一种动气功,陈鑫说:"打拳以运气为主,拳者能以浩然之气行之,技亦过乎大半矣”,并说:“血为气之宅也,气为血之帅”,所以,我推论,在书法上取的较高水平的书法家,应该是会修道、参惮、练陈式太极、气功等等的修行家,通过练内功,逐渐从浮躁到沉静稳重、到轻灵乃至空灵的高级艺术家境界。
四,至于书法的抑扬顿挫、刚柔相济,计白当黑,快慢相间,虚实分明,有轻有重,一波三折、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劲断意连,敛锋内含、一气呵成等这些审美要素,试问天下哪种功夫与之最相通?唯陈式太极拳耳!
本文首发博客“太极老兵”
http://blog.sina.com.cn/yxl2009(转载请保留)
太极老兵:日本风靡打太极,美国拟推广太极拳
本帖最后由 太极老兵1 于 2010-11-9 06:19 编辑这阵子国家重新推广工间操,近日扬子晚报一篇文章《广播操无聊,还是打太极吧》令国人惊醒,太极拳是中国独一无二的运动,去过日本的朋友就知道,高度现代发达的日本,太极拳一直很流行,《打太极风靡东京白领族》是近日出现在各门户网站的一篇热文,其实近日还有一篇报导,更是让我们惊讶,《美国拟全国推广太极拳》,这些文章我就不贴了,感兴趣的朋友照这个标题百度吧; 简单的说,这三篇文章讲到三个问题:
一是太极拳是世界非特质文化遗产,国粹,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应放到国家健康保障推广层面,提高全民健康,减少国家医保支出,减轻纳税人负担,减少国家医药巨额开支浪费;
二,日本明治后迅速强大,自有其强大的理由,自唐代以来,它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从不排斥,是全世界吸收的最彻底的国家,相信去过日本的朋友对此有深刻认识;以往,日本人通常选择在公园、学校和办公室随着音乐进行晨练。晨练的内容是日本广播协会电台自1928年起每日播放的广播体操。如今,中国的太极拳成为了他们的新选择。太极爱好者们表示,太极能够帮助人调理心绪,实现身心平衡。比起日本传统的广播体操,他们更偏爱这一来自中国的运动。
三,美国是世界及中国权贵移民的首选;鉴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报告,美国拟在全国推广太极拳;其实,美国科学界对太极拳的研究由来已久,这并不是第一次,只是之前已有很多次美国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发布,才促使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他的研究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的,无非就是太极拳确实好,没有任何副作用,减轻美国巨额医保支出,他们的研究报告中说:太极这一讲求身心合一的运动将锻炼和冥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修炼者在一系列固定的套路中柔缓地移动身体重心,调整自己的呼吸,如此循环往复,构成如流水般顺畅的动作。对此美国家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表示,太极拳几乎没有缺点,没有任何副作用,每月50美元的费用与其它锻炼方式相比也是很经济的,全国大范围推广开来有益无害。另据该所200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2006年全美共有230万人修习太极拳。
看到这,无需俺多言,老话:来吧,道法自然,跟太极老兵练太极!
本文首发实名网址“太极老兵”博客
http://blog.sina.com.cn/yxl2009(转载请保留)
太极老兵:陈式太极拳可以干掉糖尿病
本帖最后由 太极老兵1 于 2010-11-9 06:21 编辑太极老兵:陈式太极拳可以干掉糖尿病 科学习练太极拳对所有慢性病,包括癌症,都会有很好效果,甚至能够治愈。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那么通过科学的陈式太极拳训练能否维持糖尿病患者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水平 ,并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其次通过科学的陈式太极拳训练能否降低胰岛素抵抗,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也就是胰岛素受体活性增加;太极老兵的回答是:可以!
这里,太极老兵给大家举个实例,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搜索这篇文章“陈式太极拳摘掉了我18年的糖尿病帽子”,它讲的是原深圳市政府招商引资办公室副主任(厅级),18年糖尿病患者余女士,在2008年3月跟陈式太极12代传人金先生学拳,并逐步减药,五个月后完全停药,并坚持至今。
据澳大利亚学者研究表明,每周打几小时的太极拳,有益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受试的中老年患者练习了12周的太极拳以后,其血糖水平和代谢综合征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台湾省也有类似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打太极拳12周后,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降低,体内的T淋巴细胞也有所增加,这种细胞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把药物治疗与打太极拳适当地结合起来,能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利用能力和免疫功能。
马来西亚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在完成12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浓度水平显著降低,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人体免疫功能增强。
国内、国外的研究例子大多,大家自己搜吧;
众多医学专家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发现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比那些不练习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低。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对于肥胖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等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很多专家与太极老兵认为在众多运动中,太极拳对糖尿病的控制是最直接的,陈式太极拳可以干掉糖尿病!
本文首发博客“太极老兵”
http://blog.sina.com.cn/yxl2009(转载请保留)
太极老兵:献造血干细胞与太极拳国家战略浅思
本帖最后由 太极老兵1 于 2010-11-9 06:25 编辑太极老兵:献造血干细胞与太极拳国家战略浅思
国庆节七天,太极老兵教北京市通州区公安太极哪阵子,认识了通州公安局某女警,年轻女同志,身手不错,练过多年功夫,无意间得知她报名捐献干细胞,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干细胞捐献,但潜意识告诉我,警花敢捐,我捐应该错不了,一秒钟没等,在她的感召下,义无反顾,立刻表态参加捐献报名;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有过三次献血经历,本来可以献的更多,但我身边多懂中医的人,常看到献血车想上去献血,被力劝养气血要紧,且社会诚信缺失,献血黑幕较多,千万不能献,但顾不得许多,献血算什么,这回太极老兵献造血干细胞,同志们,别再劝了,这事,不讨论,不研究,就这么定了,献!
今天她给我发来北京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网址,立刻填上,递交,成功。
报名后,太极老兵又多了点思考,除了献血献干细胞,觉的向全社会推广太极拳意义会更重大,全国传承并宣传太极拳,会有以下三点好处,首先呢,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复兴中华,让国民人性中正,平和朴实,社会和谐,平安北京;第二呢,让人们的健康得到最自然的保障,国家减少巨额医药开支,节约社会财富,让纳税人的钱得到尊重,改善民生;第三呢,历史告诉我们,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国民有了尚武之风,国家气质会变的的阳刚果敢,积极进取;
金融危机算什么,货币战争算什么,基因战争算什么,“新八国联军”算什么,地震洪水干旱算什么,让我们重温1965年9月29日陈毅元帅轰动世界的答记者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让印度反动派、美帝国主义者、日本军国主义者也跟他们一起来吧。让现代修正主义者也在北面配合他们吧,最后我们还是会胜利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共产党不会准许他们的领导做出这样罪恶的决定。我们等候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十六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或许我没有这种幸运能看到美帝国主义打进中国,我的儿子会看到,他们也会坚决打下去。”
太极拳需要热心的宣传者传承者,时代需要太极拳,天朝需要太极拳,世界和谐需要太极拳!
本文首发博客“太极老兵”
http://blog.sina.com.cn/yxl2009(转载请保留)
太极老兵:民族英雄李小龙的太极武道哲学思想
本帖最后由 太极老兵1 于 2010-11-25 11:54 编辑太极老兵:民族英雄李小龙的太极武道哲学思想
李小龙是无数人与太极老兵的偶像,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武打电影演员、世界武道改革先驱者,被世界公认为综合格斗(最高水平的格斗)的始祖,终极格斗冠军赛UFC起源于李小龙,也被称为MMA之父,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者,自幼随父习练太极拳。就连毛泽东也喜欢观看李小龙的电影。本拉登最喜欢的电影明星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在东西方受到广泛尊崇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以为是他很能打,其实他功夫高强之外,更主要原因是他具有高深精典的东西方哲学精神;他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哲学生,以前呢,人们都认为李小龙的第一位师傅是叶问,其实据其家人所述,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李海泉,因为他父亲是粤艺名人,修习太极拳几十年。六岁前的李小龙体弱多病,多年习练太极拳让他的身体变的强壮,以下的照片,第一张可证明李小龙自幼习练的是陈式太极拳,系陈式太极拳独有并多次出现的刁托擒拿肘关节动作;第二张如果我不说,都会认为这是太极拳的标志,很少人知道原来它是截拳道标志图,由此更加证明李小龙的自幼形成的,渗透其功夫体系的太极情结。让我们重温年轻的李小龙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哲学论文吧:
太极又叫作阴阳,是中国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末期就已经创立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用双鱼符号来表示。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争斗,相互转化,循环不息。“阳”代表了肯定、积极、雄性、实际、明亮、白昼、热量等等;而“阴”则恰恰相反,它代表了否定、柔软、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极的理论基础是,世上万物是没有一成不变、保持永久的。换而言之,当事物发展到鼎盛期后,就会由盛转衰,此时的衰即是“阴”,而衰到极端的时候则转入盛,此为“阳”,盛是引起衰的因由,反之亦然。而整个的过程则是盛衰交替重复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矛盾的两方面,而事实上却是相互依赖。换个角度讲,是统一不可分的。在武术中阴阳的运用原则体现在和谐统一的韵律中,它要陈述的一点就是万事协调而非彼此对抗,并非是对抗的力量和动作。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刻意或竭力而为。
当对手A发力,即“阳”于对手B,B不必再以力来抗击他们,也就是说不以“阳”克“阳”,而是以柔克刚,以阴制阳,将对手力量转卸到别的方向。当A力量即将用尽之际,“阳”即开始转为“阴”,B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所有的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之为。B以其和谐、连贯的动作来击破对手。
协调定律及自然的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融于对手的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而是随着对手的动作而相应地动作。战胜对手的基本观点就是因循利导,借力发力。这也是为什么习武人不首先出手,暴露自己攻击目标的根本所在。面临攻击,首先并非对抗,而是尽力控制对手的攻击。这也就说明了非抵抗及非暴力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松柏,虽然面临压力,但仍然能够以柔克刚。这也正是柔的价值所在。
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即柔顺,“法”则更关乎于人的生命与自救。因为屈服,所以生存,与之相反的阳法则表现了一种强硬和悍气,这往往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突然崩溃,此即所谓至刚则易折。功夫中移动的方式与头脑的反应一致。事实上是头脑在支配身体动作的方向感,身形随意念而动。为了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势,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及精神放松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能够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即掌握好“非意念”原则。这并不是说大脑要一片空白,而是讲它包含了所有的情感这并非简单的心境平和。
习武人的意识就像自己的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无为无欲,却又随时准备接纳,以无意识用以支配整个意识。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东西,有时为了歇歇眼睛,虽然眼睛并没有闭上而是盯着某个物体在看,但是实际上却是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
因此,功夫中的注意力集中并非是通常的集中全部精力在某件事物上,而仅仅是对外界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之前一种保持静态的警觉性。这种精力的集中就好像观看一场足球赛,你并没有关注某个控制着球的队员,而是在关注整场比赛发展的动势。在格斗中,功夫高手都在忘记自己的存在而随着对手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的自我反抗意念,而采取了一种柔顺的态度。他将意念放松,使动作也解除了包袱。而一旦意随念生,动作也会随之启动,立即展开对敌人的攻击。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并注定了他会是谁,会有什么样的麻烦。他们力争上游,以图出人头地。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是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个人独断专行的强烈竞争心理。习武者,如果他很优秀,他根本不会有骄傲自满的情绪。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感并且会轻视别人。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他的目标定得很高并且达到了这种高目标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害怕失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心理恐惧,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地位会成为其最重要的需求,这会使之紧张不安。
当我们知道功夫的目标在于自我教化时,便会了解到“内在的自我”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因此为实现真实的自我,习武者并不让自己生活在别人的观点支持下,他们追求于不断地自我充实和提升中。功夫大师们与初学乍练的后生小辈们不同,他们强于自制,保持平和与谦逊,没有一丝一毫欲望的流露。通过不断的磨练,他们在精神上最大程度地放松了自我,变得更加自由。对于他们而言,荣誉及地位被弃之如粪土。
本文首发博客“太极老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0d3a170100ni7h.html(转载请保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