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蚂蚁 发表于 2004-8-12 19:36:00

《太极拳论臆解》 [分享]

<P>洪均生 <br /><br /><B>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B><br />  [解]极是顶点、极限。加一"太"字,犹如我们习惯说的原始。我国古代所谓"太极",含有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开始之意。无极是无的终点。说太极是由无极发生的,完全符合世界上事物发展的规律。<br />俗语常说:"无中生有。"一切的"有"都是从"无"中发生的。宇宙中的"有"是不可限量的。不过人的知识受到生理和环境等等条件的局限,不可能一一预先看出来。必须从不知之"无"而有所发现然后才能有所发明,进一步而有所创造,达到有所前进。发现、发明、创造、前进,又都是依靠科学知识而获得的。但这是外因,它的内因离不开阴阳二气。阴阳之气是互相矛盾,互相推动,而又互相制约的,能推动变化,所以说为"动静之机"、"阴阳之母"。 </P><br /><P><FONT color=#ff0000><img src="http://www.taiji-web.com/images/hjs-02.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onclick="window.open('http://www.taiji-web.com/images/hjs-02.jpg');"&nbsp;&nbsp;/></FONT></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12 19:38:23编辑过]</font></div>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25 13:46:00

某掌门人根本不认可啊

太极蚂蚁 发表于 2004-8-26 13:34:00

再好的人,也有人反对,你不知道吗?谁能被所有的人认可啊?愿听其详

入门三日 发表于 2004-10-8 01:36:00

解得好啊!有高度!!就解了这几句?还有呢?

太极蚂蚁 发表于 2004-10-9 15:18:00

<b>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br /></b>  [解]这几句是说明动静的方向为开、合。开、合的限度要适当而无过、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它指出了动静的基本规律为"随曲就伸",正是表达出螺旋形的运动形式。<br />  按说动静的分合,只是自然现象,"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则是科学方法。我们联系陈式太极拳的顺逆缠丝,可以体会"随曲就伸"中必然包括着自转与公转。人的动静开合,连初生的娃娃都会,同时也自然会自转和公转。这是人类的本能,也就是内因。至于开合、屈伸的无过、不及,却必须通过学与练,才能做得十分恰当。<br />  但是,本文只讲出"无过不及",却没有说明以何处作为标准,未免使人迷惑。陈式十六代后裔陈鑫先生(字品三)在所著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提出:"两手各管保护半个身体,以鼻为界。"这就比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讲得清楚些。不过手部运动线路,并不经过鼻前,因此我教学生是以手心斜对心口为界。陈鑫先生又提出运动中自转的缠法有顺、逆之分。我根据陈发科师示范动作的变化,在自转的顺、逆变化之中,同时有前后、左右、上下公转,而找出公转正旋、反旋的规律,并从实践中体会出"过则劲丢,不及则劲顶"的规律。<br />  按照以上情况来看,又可以体会到,在身法、步法、手法的上下配合,处处都要严格掌握无过不及的规律,而且是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br /><br /><br /><img src="http://www.taiji-web.com/images/hjs-02.jpg"><br />

入门三日 发表于 2004-10-10 21:13:00

谢谢!

太极蚂蚁 发表于 2004-10-11 16:53:00

<P>不必客气!</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论臆解》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