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 发表于 2004-9-11 10:03:00

<P>不错。各位都说的不错。可见真理越辩越明。</P><P>我支持以下观点:</P><P>1、陈炎林的书成于三四十年代,他是当时太极拳界的目击人。比现在的人或后辈人更有发言权。</P><P>2、陈炎林此书主旨在于弘扬杨式、可以说,就是杨澄甫的太极拳。可以推断,在前传中提到杨澄甫功夫自研而得,或出于直笔之心,无意隐瞒,或因此事天下尽知,无可隐瞒。否则,其行为无法解释。</P><P>3、练拳最基本的方法是师徒的口传心授。无法想象,杨澄甫在有老师(父亲)的情况下不好好练,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练的和老师要求的一样。陈炎林所说“自研而得”并无过分之处。</P><P>4、这里讨论的太极拳确切的说是杨家所传太极拳。杨澄甫没有得到家传功夫,并不意味他练的不是太极拳,也并不是说他没有功夫。只是,他练的拳和功夫,不再是杨露蝉、杨班侯、杨少侯的东西了。</P><P>5、自古拜师当然是学艺,没有可能拜不如自己的人为师。所以,田兆麟后拜杨澄甫为师的结论只有一个:他未得少侯之真传。</P><P>6、关于陈炎林此书版权的争议与此书内容无关。</P>

tjqq 发表于 2004-9-11 13:54:00

<P>杨健侯收田兆麟为义子,是在田兆麟13岁的时候,当时是因为杨家与田家是邻居。田兆麟的父亲在兆麟8岁时去世了,兆麟为了帮助母亲养家,在家门口摆水果摊,杨健侯经常路过时与兆麟聊上几句,经过5年的观察,发现兆麟懂事、重义、能吃苦,便提出想受他为徒(义子),兆麟虽说喜欢练拳,但担心练拳会影响水果摊的生意,和家庭生活。杨健侯就主动与田家讲好,田家的一切生活费全有杨健侯支付,让田兆麟安心跟他回去学拳。他与田家非亲非故,做出这种近似忽倒贴、赔本的买卖。令杨家所有人都看不懂的,其实他是根据武林规矩很有远见的埋了一个伏笔!这是因为当时杨澄甫不肯下苦功练拳,他怕自己百年以后,武林中有人要与杨澄甫比武,如果澄甫败北,就会坏了杨家几代的威名。如果武林中有人挑战,又不能不比,又不能请别门别派的来代替比武,那办法只有一个,让徒弟代师父出去比武!所以杨健侯收别人的学费一个月都是几两黄金,唯独不收兆麟学费,还提供他们一家的生活费!其目的就是让他学好后拜在杨澄甫门下,帮杨家当门面!这就是沉埋了一个世纪的事实真相!</P>

tjqq 发表于 2004-9-11 17:34:00

<b><FONT color=#000066>china-zy</FONT></b> 大概脑子有病!谁说过“杨家别人不行,就指望着他了?”杨澄甫他在杨健侯在世时是不肯练拳,如果肯下功夫练拳,田兆麟还会有此机会么?当时杨少侯41岁,杨澄甫20岁,田兆麟12岁,在一起练的。少侯的年龄比澄甫大21岁!照正常自然规律,少侯要老在澄甫之前吧?杨健侯看上一个年龄比澄甫小8岁的兆麟不是很正常吗?田兆麟学拳的时候,崔毅士根本还没学拳。不是“ 现代人真是越来越不象样, 身上学着杨家得拳, 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杨家的是非, ”而是有人(郑曼青之流)在歪曲历史事实,不澄清不行!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0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松透</I>在2004-9-11 0:23:52的发言:</B><br /><br /><P>女人练习太极拳完全是出于健身的目的,其实练习太极操也就足够了!!!不说太极拳,任何武术或者技击实质上都应该是让女性远离的。</P></DIV><br /><P>&nbsp; &nbsp; 哈哈哈哈哈哈哈……见识之浅薄,在下实在甘拜下风!!<br /><P>&nbsp; &nbsp; 在下世面见识甚少,也见过辣手女子,不说太极拳,那不接手的峨嵋、接手的咏春,练的女子哪个是好惹的?<br /><P>&nbsp; &nbsp; 因为是女子,所以一般下手很辣,多不留手。在下奉劝阁下在现实生活中别去说那些碰钉子的话。<br /></P>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08: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松透</I>在2004-9-11 0:26:35的发言:</B><br /><br /><br /><P>我一直就是以为女人就是应该待在家里的。仅此!</P></DIV><br /><P>&nbsp; &nbsp; 哦……前后文联系在下实在看不出“仅此……”</P>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3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问天</I>在2004-9-11 10:03:57的发言:</B><br /><br /><P>3、练拳最基本的方法是师徒的口传心授。无法想象,杨澄甫在有老师(父亲)的情况下不好好练,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练的和老师要求的一样。陈炎林所说“自研而得”并无过分之处。</P><br /><P>4、这里讨论的太极拳确切的说是杨家所传太极拳。杨澄甫没有得到家传功夫,并不意味他练的不是太极拳,也并不是说他没有功夫。只是,他练的拳和功夫,不再是杨露蝉、杨班侯、杨少侯的东西了。</P></DIV><br /><P>&nbsp; &nbsp; 阁下师尊的功夫在汝之师祖死后,练的功夫就不是“自研而得”?按阁下的理论,那是否阁下师尊的功夫在汝之师祖死后,练的功夫就不再是汝之师祖的东西了! <br /><P>&nbsp; &nbsp; 为什么?因为“无法想象,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练的和老师要求的一样”。 <br /><P>&nbsp; &nbsp; 那“在有老师(父亲)的情况下好好练”呢?按阁下的理论,阁下师尊在有老师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练不对的,最起码“可能”不再是原来的东西,因为总是“可能”有人会钻牛角尖吧,越好好练就越出偏! <br /><P>&nbsp; &nbsp;嗯!哈哈!有道理……赞同!</P>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4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问天</I>在2004-9-11 10:03:57的发言:</B><br /><br /><P>5、自古拜师当然是学艺,没有可能拜不如自己的人为师。所以,田兆麟后拜杨澄甫为师的结论只有一个:他未得少侯之真传。</P></DIV><br /><P>&nbsp; &nbsp; 哈哈哈……当年“三轩”在杨氏是何等地位?他们都是大家公认的太极高手,都曾受教于少候,按阁下那么说,“三轩”都“未得少侯之真传”,都不是原来的东西。 <br /><P>&nbsp; &nbsp; 那阁下那支“好好练”就是正宗的啦,难怪有人公然说“全国调查只有某某人会技击”之类的话。 <br /><P>&nbsp; &nbsp;可惜少侯并不把那人列入“轩”字辈,想必是因为少候料定:那人功夫会厉害到全国只有他会技击。把他列入“轩”字辈实在委屈他啦,但又不能把他列成与杨澄甫同辈,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br /><P>&nbsp; &nbsp;哈哈哈哈……按阁下的理论,那现在的杨氏在哪?</P>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5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tjqq</I>在2004-9-11 17:34:29的发言:</B><br />杨澄甫他在杨健侯在世时是不肯练拳,如果肯下功夫练拳,田兆麟还会有此机会么?</DIV>&nbsp; &nbsp; 这种推论不成立!

绿茶傻猫 发表于 2004-9-11 20:5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ina-zy</I>在2004-9-11 14:45:40的发言:</B><br /><br /><P>&nbsp;&nbsp;田前辈有天才, 有仁义, 被健候前辈收作徒弟, 那是爱才之心, 若是说成杨家别人不行, 就指望着他了, 胡说八道!&nbsp; &nbsp;看清一个人哪有那样容易, 师父授徒过程中还要作不断的考验, 观察, 哪有一上来就准备将杨家大旗交给他扛的道理?!&nbsp;&nbsp;</P><br /><P>&nbsp; &nbsp;&nbsp; &nbsp;若是说成健候前辈打一开始就要立田前辈为旗手,那是在瞎吹! 将杨家前途下如此重注在一个人身上, 健候前辈真是好计算?!&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P>( 另:杨前辈学费每月数两黄金, 乖乖不得了, 学拳一月学费数万,&nbsp;&nbsp;不知道今贪官肥隶是否愿出, 我等百姓只可仰视!&nbsp;&nbsp;若楼上之人得知清廷之物价低于今, 而金价更甚于今, 不知当更作何想?&nbsp;&nbsp;)<br /></DIV><br /><P>&nbsp; &nbsp;&nbsp;&nbsp;说的好!</P>

问天 发表于 2004-9-13 15:50:00

<P><FONT size=2>“说你是文盲,你还不服?</FONT></P><P><FONT size=2></FONT></P><P><P>在下服,在下服。在下是一只只懂是非不懂字的猫,见笑,见笑。哈哈哈哈哈哈”</P>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郑曼青所说的杨呈甫成为高手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