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虚此行---我去太极拳之乡的见闻
<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宋体><B><br /></B> 一、初到赵堡镇 <br /> 10月2日我随我的太极拳恩师侯天才师傅一起去了趟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著名的武当赵堡太极拳之乡。现将我所去的见闻逐一介绍给大家。 <br /> 从濮阳出发,经滑县至卫辉上京珠高速公路自武陟县下高速再往西行不久便可到温县。2号早上八点多从濮阳出发还是阴天,九点多钟到了滑县之后就开始进入雨区,一路上一直下着小到中雨,在高速路上处于安全考虑我们乘坐的桑塔纳最高时速只跑到100公里,两个小时的路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温县。听师傅介绍赵堡镇距县城约八公里,位于陈式太极拳之乡陈家沟以东约三公里。全镇约一万多人口,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多以农业为生,农作之余许多男女老少都习练★★★赵堡太极拳健身,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天资聪颖、悟性高并且刻苦的人都练出了太极真功。 <br /> 到赵堡镇之后由于天一直下雨无法出门,所以一直待在师傅家中,师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由于我从小是素食主义,师傅师娘还特意为我准备了好几样可口的素菜,感觉就像在家一样,师傅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太极拳爱好者,他们弟兄三人都是早年在郑钧师爷那里学拳。吃过午饭,师傅叫来当地的几位拳友,在家中为我们讲解★★★赵堡太极拳在当地的发展及拳法拳理,并现场即兴为我们表演了一番,侯师傅的哥哥学练太极拳三十余年,对拳法拳理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功夫二字,拆开来讲,就是要下功夫,花时间多出力,每天才能涨功夫,就拿功字来讲,左边一个工右边一个力;还有夫字,是天字上面涨出一点。朴素的观点尽管有些牵强,但也揭示出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谁要想出真功就必须刻苦练。我们这门太极拳,最讲究顺应自然,他们当地练拳不叫练拳,都叫做耍拳,意思是练拳的时候轻松自然就好像儿童玩耍一样,谁轻松的好,谁就练的最好;比做儿童玩耍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要像儿童一样无忧无虑,不要带任何意念,脑子要静空,谁静空的越好,练的效果就越好。席间还为我们讲述了他出差在外地的一些见闻,几次遇到小偷及歹徒是如何应对的,我们听的津津有味。八十年代的时候有次坐长途车中途上来三个小偷,其中一人伸手摸他口袋被他觉察后摁住手,结果小偷恼羞成怒竟把出长刀扎向他腿部,被侯师伯反手采住那只拿刀的手并指向歹徒,车上的人当时都惊讶不知发生什么事,三个歹徒知道遇到高手了一看情况不妙只好喊司机停车悻悻而去,过后车上其余旅客问他:看你像外地人怎么会跟他们有过节,侯师伯答到:他偷我的钱,只要被我发现了他是拿不走的,据说当时那只口袋只装有八块钱。事实上正是这样,凡是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身体便会高度灵敏,反应也异常迅速,不但后发制人而且都是直指对方要害,所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定让他落败而去。 <br /> 外面的雨一直下,我们一席十余人一直说到晚上,吃过晚饭在师傅家大客厅又耍了数趟拳,师母为我和同行的小段两人准备了干净的床和被褥,洗漱之后上床睡觉。一夜无话。早上五点起床,师傅已经早起正在客厅耍拳了,我们耍了几趟之后,师傅便带我们去镇上看别人耍拳,在赵堡镇很多高手都是凌晨三点起床自己在家练拳练到天亮,外人一般是见不到的,这个与我们在公园和广场看到的晨练太极拳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去了村北面的武当赵堡文武学校,那是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名师王海洲创办的,我们去时里面有几个学生正在演练赵堡大架在那里我们还遇见了太极拳师王海洲的弟弟。 <br /><br />二、叩拜祖师郑悟清先生 <br /> 从武校出来正准备去一代宗师郑悟清老先生坟前叩拜,不巧外面又开始下起了小雨,我们只好回家拿了雨具,并带上相机。师傅家一直往南又往西走过了两条街,到村子最南端往西走,经过一小段土路和一片公坟我们来到了郑悟清老先生的坟前。和周围其他坟头相比老先生的墓冢显得很宏伟而且醒目,一个高大的纪念牌坊和一块大墓碑显得墓主人的身份与众不同。师傅介绍,当地政府早年提倡火化,普通人的墓都被平掉了,只有烈士和他这样有名望的人才能得以保留下来。这里安卧者着郑悟清先生和他的夫人。墓碑旁边一棵苍松挺立。纪念碑的北面镌刻着太极拳师郑悟清纪念碑,另一面是先生生平简介,左下角落款是国内外众弟子敬立,都是大方的正楷字体。旁边的纪念牌坊上的对联镌刻着武当山拳法研究会会长谭大江先生提写的挽联:情守西京桃李流芳名四海 拳精武当英威遗世壮中华 横联为北京李天骥先生题:发扬武当精华六个苍劲大字。在墓碑前有很多新烧过的灰烬,还有很多香烛,师傅说,来自海内外的很多弟子常年慕名前来叩拜的,站在先师坟前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临来本打算带上香火的,由于天还下着小雨地上也有积水不便叩拜,我门收合起雨伞在师傅的带领下,双手抱拳呈作揖状,恭恭敬敬的对着他老人家墓寝深深的鞠躬三次,随后我们师徒三人依次在祖师爷坟前留影。 <br /> 惜别了郑悟清宗师,我们从另一条路返回。走在路上师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当代太极拳大师王海洲、和有禄等名人的家庭住址,以及杨禄禅当年学拳处等。回到家中已是早上八点多了,师傅从外面买了油条,师娘熬好了稀饭,又炒了四个小菜。<br /> 三、在师爷家* <br /> 早饭过后,在师傅和师叔等几位的带领下我们前往郑钧师爷家,从师傅家往南走第一个路口再往西拐不远就到了郑钧师爷家。郑钧是郑悟清宗师的次子,是我师傅的师傅,他秉承父业,在太极拳方面有着很高造诣,自解放前就开始跟随其父亲在西安传艺授徒了,被中国武术名人大典收录,目前是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他的弟子遍及海内外,是当代太极拳名师。 <br /> 郑钧师爷家门朝北,红色的门楼格外醒目,门牌上写着布袋街35号,大门口右侧墙上悬挂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木制字牌,自上而下依次写着温县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研究会。走进大门过了屏风墙,进一层院落,经过几个厢房,正对大门的便是一座看似低矮的房屋,掀开门帘顿时觉得眼前古色古香,头顶是黑色的木质房梁,地上是砖铺的地面,一进门正对面的墙上是一副宽大的字联,中间写着太极正宗四大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看到左下角落款是一位叫玉麒麟的名家专为先生题写的,两侧是一副对联。中间下方摆放着郑悟清老人的和蔼慈祥的遗像。正前方是一面八仙桌,两面分别摆放着太师椅。我们初进去时屋里显得有些昏暗,师爷嘱咐人拉开了一个日光灯,待落座之后我仔细端详师爷,他端坐在我对面右侧的太师椅上,看起来身材高大魁梧正四方脸,面色透着红润,头发微微有些发白,目光微敛,但是与他对视时顿时感觉其双目精光四射,外形看上去像是五十多岁的人,听师傅讲过师爷已经是七十二岁了,他老人家招呼我们落座时微笑着显得很慈祥与郑悟清老人的相片对照起来很是相似,尽管他看起来很和蔼但是无形中我们还是感受到一丝威严的大师气势,一时间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 <br /> 师傅把我们几个随行的人分别给师爷作了一番介绍,师爷也将自己的情况给我们作了大致介绍。师爷早年在西安搪瓷厂上班是除锈工,由于当时劳动保护条件极其有限,操作时只有一个口罩护住口鼻,粉尘铁屑被长期吸如肺中,年轻时体质好加上练拳抵抗力不错所以从没有过不适,在六十年代时有次感觉肺部异常难受,去医院开始以为是肺炎,经过最后确诊才认定是三期矽肺,属于比较严重的职业病,专业的讲就是吸入浓度为百分之十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可致病,懂这个病的都知道得了这个病一旦病情出现,几乎没有治痊愈的可能,只有等着并发症出现后很快危机生命而死亡。而师爷他老人家多年来坚持习练本门太极拳,将病魔控制到了最低限度,当时和他一起受过此病危害的人一个个四五十岁都去世了,惟有师爷发现病情三十多年了至今仍健康在世,不但看起来气色好,还显得是那样的精神矍铄,可见赵堡小架太极拳在养生和健身方面起着怎样大的作用。我们在坐的所有人都为能学得到这么好的拳术而感到幸运。 <br /> 接下来师爷饶有兴趣的给我们讲太极之理,我坐在他的对面目不转睛的盯着他老人家,竖起耳朵听,生怕漏过了半个字。他说:什么是太极?不是说你学会了此拳,能够耍了,或者说已经耍的不错了,你就会太极了、懂太极了?不是这样的!那还不算入门,真正的入门,是你把太极之理运用到各个方面,就是不光是耍拳时有太极,行走坐卧衣食住行,甚至吃喝拉撒睡都有太极,最主要的要把太极之理运用到思想当中去,你的为人处世的态度、观点以及看待问题的方式,都要太极之理去衡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我边听着师爷的话边想,太极拳它从远古时代流传至今,是道家先祖们无数心血凝聚的精华,《道德经》里面提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们的生活及思想无不是被其丰富的哲学思想所包容,只有回归才能找到其真谛。 <br /> 师傅叫我们几个把学过的动作耍几个给师爷看看,我站在师爷面前将心气平和下来,缓解了的下稍紧张的心情。从无极式、金刚三大对、懒插衣、右白鹤亮翅、单鞭及斜金刚三大对等几个主要动作认真练了一遍,做完之后我想我基本上都发挥出来了,对着师爷和周围的一干人等,我双手抱拳说道:献丑了。师爷只评价了几个字:还可以,就这样好好练。我顿时感觉平时的用功得到了一丝认可,但我心里明白我的拳架手脚配合其实还差的很远。随后另外两个师兄也当着师爷耍了几个动作,看的出他们都有些紧张,练完后师爷分别给他们指点了手和脖子的姿势问题。随后师爷又对我们几个人进行了总结,一句话:学的太快了.是呀,这点我们心里也很清楚,由于条件有限,师傅在我们单位不可能长期住下去,所以很多人二十天就学完了75式,我还算是学的慢的了,学了整整两月,但是离师爷说的标准相差很远很远.师傅当年跟郑钧师爷学拳,仅第一式就学了近三个月,头十五招学了一年半时间,所以师傅学了不到一年就能不费力把常人打出去了.看来打基础是多么关键,师爷最后强调不管怎样多练仍然是最关键,以后要把练拳融入生活,不仅仅每天练拳的时候是在练拳,其他不练拳的时候也要思索拳理,将太极之理生活化,把练拳当作与吃饭、睡觉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去做。 <br /> 说到太极拳的应用,师爷强调这个拳太厉害了,只能用作健身,必要时防身而轻易不能用打人,否则会伤及人身,此拳力出本能,奥妙无穷,但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几个原则,轻松和静空。师爷说:小孩子被人打还知道躲避,而我们大人挨打都是自己愿意挨的,不管别人多少力气加身只要你一松,就躲过去了。想象平时练拳时的感受,再体会着师爷的话既通俗又蕴涵哲理。师爷最后又从数学、物理、人体力学、行体力学等方面阐述拳法拳理,他说你们都是文化人物理学来讲,太极拳打人无非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由于我学识浅薄只能听懂其中一部分,我深深感到太极拳拳理之深奥。 <br /> 师爷饶有兴趣的拿出他前年冬季在广东珠海参加国际太极拳大会时的表演光盘,前面是其他门派的名家表演有的看起来舒展大方,有的刚猛,有的轻柔,但都普遍架子耍的很大,而且大多数连太极拳最基本的外三合都没有做到,甚至还有的明显违反人体力学运动规律。师爷上场时穿着一身西装,站在推手表演的圈中,他的拳架和我们师傅教的一模一样,只是更显得无形无相,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师爷耍的拳架很小没有其他太极拳看起来那么花俏,但是每个动作都符合人体的自然规律,注重轻灵圆活,正是验证了郑悟清先师说的:大则滞,小则灵;重则滞,轻则灵。其他大架拳都是费气费力的动作,很多还以必须以站桩为基础。像老年及体弱多病的人就无法习练的。我们的赵堡小架太极拳每个动作都符合人体力学,既讲究肩跨,肘膝,手脚的整体配合,又注重气质从头至尾柔中带刚无发力动作,耍起来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从录象上看的出师爷练到了很高的层次。正如《道德经》中讲的“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最自然朴素的东西是最不张扬,不华丽的而它却是最符合道,也是最厉害的。轮到推手表演的时候,其他拳师与对手在场上推磨,几个回合之后其中一个被寻出破绽而被打出圈外,都是同一种风格。而师爷站在场中上来一位小伙,只见师爷微微一抖身一个回合那人便被发出圈外,又表演了几式都是如此,看的我们在座的不禁心悦诚服,除了敬佩师爷的高深功力,也为我们能学得这么优秀的拳种而庆幸!我想起了太极拳鼻祖王宗岳先师数百年前的话:此技旁门甚多。现在看来真是如此,经历了数千年发展演变,★★★赵堡小架太极拳能如此完整将太极拳之精华保留并流传至今真是不易。我只有努力学好它,才能不辜负众先辈们及师傅! <br /> 我将随身携带的签名本拿出请师爷签名,他欣然提笔在我的本子中央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耍拳要三多:多练、多观模、多问。并给我解释了一下:多练是刻苦下功夫;而多观模的意思是多看,要看好的,看模范;有问题多问师傅。随后我们几个与师爷合影留念,师爷将我们送到门口,我特意走在最后与师爷亲切握手告别,他那和蔼的面容再次深深的印到我的脑海中。 <br /> 在师爷家从上午九点坐到十一点多,该走了,我还是那样的依依不舍。他的一字一句对生活的诠释将指导我在以后的人生如何应对。回来的路上看着路上滚滚车流和忙碌的人群,我不禁想了很多,一个人活着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有一天你将面对死亡,等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们将用怎样的心态来看待和总结自己的一生?我想我已经找到答案了…… </FONT></FONT><br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9/2004912152714376.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2 15:27:17编辑过]</font></div> 介绍:郑均,郑悟清次子。郑悟清是和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和庆喜的弟子。 郑均先生的观点我比你们清楚,郑瑞先生的观点我也比你们清楚!郑悟清先生的观点恐怕是你们无法改变的吧! <P> 恐怕是“成吉思汗”在骂自己的祖宗吧?!真是太极拳界的悲哀啊!这些人说的话谁能相信,说出来也只能换得大家一笑而已。连自己的历史都没有搞清楚还想包含别人,简直是武林所不齿!</P><P> 你还是先搞清楚自己吧!</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 <P> 至于“你们练和式的自己都骂自己的祖宗和庆喜,说和庆喜传了个外姓人大逆不道”之类的谎言,也只有个别泼妇之流的人和别有用心之辈在能够编造出来!</P><P> 佩服之至!佩服之至!!<br /></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stjjp</I>在2004-9-12 21:44:04的发言:</B><br />介绍:郑均,郑悟清次子。郑悟清是和式太极拳第三代宗师和庆喜的弟子。</DIV><br /><P>郑悟清是和庆喜的弟子不假,但在任何刊物和书籍中却都写的是“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郑悟清”,没见过郑悟清自称和式太极拳的第几代传人!</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stjjp</I>在2004-9-12 21:46:48的发言:</B><br />郑均先生的观点我比你们清楚,郑瑞先生的观点我也比你们清楚!郑悟清先生的观点恐怕是你们无法改变的吧!</DIV><br /><P>你清楚什么???<br /><P>郑均老师、刘瑞老师为什么现在称“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br /><P>郑瑞先生也没见在哪里抬举和有禄呀,你看看郑瑞先生的《赵堡小架》,找找哪句话抬举和有禄了?<br /><P>真是烂泥摔上墙................</P> 写得好啊,有文采。<FONT color=#333333>轻松和静空……把练拳融入生活……必须以站桩为基础……讲究肩跨,肘膝,手脚的整体配合……思索拳理……句句经典,多谢大侠啊。签名册,真是一个好主意啊。</FONT><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7 22:13:23编辑过]</font></div>您过奖了
<P> 您过奖了,写的都是真实感受和心得!前面还有人说的我写的“叙述罗嗦,太极内容太浅,很难令人信服,有自我炫耀之嫌!”呢!</P><br /><P> 我在赵堡太极拳论坛<a href="http://www.tjq.name/taiji/luntan/index.jsp" target="_blank" ><a href="http://www.tjq.name/taiji/luntan/index.jsp" target="_blank">http://www.tjq.name/taiji/luntan/index.jsp</a></A>,也是这个网名,那个论坛都是我们同门师兄常交流的地方,在 赵堡太极 版区还有我写的其他文章,欢迎交流!</P><br /><P> </P><br /><P> </P> 雪峰说的太好了,没错就是这个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