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桐 发表于 2010-12-26 15:23:06

读书杂记2—“太极拳不存在世袭”

    《太极拳奇人奇功》终于读完了。作者严翰秀大概是为了保持访谈的真实,虽然书中有的人物对同一问题存在截然相反的意见,作者仍是以其语言的本来面目呈现给读者,这一点确实是有些难得的。现把书中对自己有所触动的文字记录如下:    《英国武林中的华裔武者——记黄济复》,书中说黄济复是一位“制服”凌空劲的武者,而制服的诀窍就是“不相信有凌空劲这种东西,故凌空劲在他身上就不起作用了”。我觉得他这话是有道理的,前一段时间,中央台的一个光脑壳主持人弄了一个节目,节目中上海的黄忠达也会凌空劲,还帮着吹得神乎其神,结果招来一启蒙骂声,有人上门要亲自体验“凌空劲”时,那在节目上还言辞凿凿的黄先生却绝口不再提此事了。毕竟,吹牛的总会有破产的一天!      黄济复先生对太极推手理论上的一些思考比较科学,也便于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证。他说:“太极拳在技击上除了与物理学有关外,在建筑上的结构学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建筑物结构合理、协调对称,就能支撑起一定的重负。太极拳的架子也一样,全身协调一致,各部分安排合理、姿势准确、角度准确,是一个完整的造型,就能支撑八面,别人推倒自己是很不容易的。”感觉这话比拳论的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更能让普通人理解。   关于太极拳的技击,《藏百艺于一身——记周树生》一文中有两个观点比较简明易懂。周树生认为“太极拳是走意走劲的运动,练太极拳没有意就不能体现内容拳的特点”,同时,他也明确地提出了“太极推手在一圈之中,半圈防,半圈攻。‘引进落空’是‘防’,‘合即出’是‘攻’”。      武林中讲真话的人肯定不少,感觉书中的赵堡太极拳家宋蕴华就是其中一个。作者在《一位注重搏击的赵保太极拳师——决宋蕴华》一文中把宋先生的三句话写了出来,我感觉这几句话是非常难得的:      宋蕴华先生说:“如果两个拳艺相当、体重相当的选手在比赛中,出现短暂的顶牛对峙(即‘顶’、‘抗’)情况是正常的。”在一边倒批评太极推手比赛没有太极东西的今天,这句话当属难得!      他的第二句话是“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有独特的地方,但也不像一些人宣传的那样,某某人与人一沾手就将人打出数丈开外。这种情况也许会有,但一般都不是在擂台、赛地上出现,往往是在很特殊的场合下出现的。”“很特殊”三个字值得大家玩味,他的这一说法,对当今某些虚假的宣传无疑是掴上了一巴掌的。      第三句话是“太极拳作为一种搏击术,不存在世袭”。或许只有赵堡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赵堡太极拳是唯一一个以一个镇的名字命名的太极拳,这拳术是“大家”而非某氏某代的。太极拳这项抨击术真的没有世袭吗?有进一步观察的必要。      开头说到了“凌空劲”,还是以“凌空劲”结尾。严翰秀在《及意不用力,推手显神奇——记蔡松芳》一篇中,还是写到了蔡松芳是会“凌空劲”的,并且还有一个故事。蔡松芳认为发凌空劲要对方具备三个条件,即“对方要具有较高的武功,出劲集中;对那些练气功得气者,只要你一用意念就可以不接触他的身体把他打出;对那些经络敏感,虽未学过任何武术、气功的人也能凑效。”    是真是假?有兴趣者不妨去体验体验。      济泊2010年12月26日于迁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杂记2—“太极拳不存在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