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清风 发表于 2006-4-18 08:39:00

<p>王宗岳老论中有言,先求舒展后求紧凑。</p><p>试问如何舒展,又如何紧凑?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杨式能广为流传,能人辈出,肯定是在练法上有独到之处。</p><p>这个独到之处,就是在实践中发展了这一理论。首先从大众的适宜性上有大架,人人可以上手,既可以提高普及程度,又可以通过稳静松沉之练习,找到舒展的境界,为登堂入室向更高发展奠定基础;中架实用于更高的练习者,练习太极之用,练习什么是劲,如何做到劲整,同时分清化劲与发劲,此为紧凑;若再有虚灵之智慧,灵活之运用,要展有展,需紧则凑,达随心所欲之境界,以意催气,以气运身,内外周身一家,非小架不能。</p><p>由此论述可知,杨式确实应有大、中、小架之分。当然这只是论述,理论而已。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8 8:39:27编辑过]</font></div>

zdx1983916 发表于 2006-5-27 12:57:00

<p>能练出气来,练出劲了就不必在什么架上过于拘泥了把.学生认为,反正原理都一样</p>

陈太极123 发表于 2006-5-31 15:39:00

看了多次也不见那位网友把小架的拳谱、图片啦传出来半点。

火力 发表于 2006-5-31 18:45:00

楊家拳己沒有高手了,最近我買了一合dvd.是什麼太極行拳第三代 楊家第五代的張縛宗的人,完全沒有工夫的;

danielpeng 发表于 2006-7-8 15:51:00

<p>&nbsp;</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14.gif" /><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8 16:02:07编辑过]</font></div>

kuson_chen 发表于 2006-7-8 19:17:00

我想知道有谁练过太极散手这套拳,练过的请发表以下看法.12兄和应该练过了吧,<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danielpeng了有吗?要是没有,就来听12兄讲道理.另danielpeng还有问题没有回答我.要不要也让12兄也说一说.</font></strong>

李大龙 发表于 2006-7-8 23:02:00

<div class="maxcode-quote"><b>以下是引用<i>zxd2zxd2005</i>在2006-1-4 21:39:00的发言:</b><br/><p>其实愚人认为:无论现在世人如何猜测与争论,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杨式太极拳是杨氏三代人共同努力研传的,是杨氏三代人智慧的结晶,最终以澄甫先生的架子为定型架。所以说,所谓杨式太极拳,就是杨澄甫式太极拳。现在许多人说世人所练的杨式太极是杨家传的养生架,技击架并未轻易传人,实是误传。澄甫先生是个谦逊厚道之人,他所传的只有一种拳架,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世人广为流传的杨式八十五式太极拳(练架)。至于什么中架、小架、快架都是先辈们在拳技练到炉火纯青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不同风格而已(用架)。所以说,所谓的中、小、快架都不存在什么失传不失传了</p></div><p></p>杨家拳就是澄甫先生的架子?不妥,杨少侯

kuson_chen 发表于 2006-7-9 13:17:00

12兄练过太极散手吧,你练的一套是多少式,不知跟我练的是否一样.散手已经很少人会了.有感网上说的太极的毛病,所以想让练过的讲一讲,练过散手后能不能打.还有,练散手是为了练什么,为什么别人快速打一拳过来总能粘住他的手,怎么对战螳螂拳.练过后你有什么感觉,请你说一说.

kuson_chen 发表于 2006-7-9 22:09:00

"功夫相当,走起散手来相当好看.飘飘然若仙.散手黏手基本不分."12兄这句讲得非常好.我练的共88式,分两人对练后单练.主要进一步练习和理解化打的原理,以及各招式的运用.单练是练速度和意识及劲力.练过后对太极的理解又不同的.结合太极的内气功和桩功的运劲,对打就变得非常厉害了.网上的大侠说,螳螂拳的速度非常快,练过太极散手后,你就会觉得以前的快其实是很慢的.

kuson_chen 发表于 2006-7-10 13:48:00

"太极之快非关力学,这种感觉非能用语言所表达的."12兄果然对太极有很深的认识.不过太极散手的对练是粘着手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杨式太极中、小架传世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