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6 23:37:00

2004年社员活动大会地点和时间 <br> <br>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名称 活动地点地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负责人 <br>3月6日五月苑 桂林路46号(43路终点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杨厚铨 <br>4月 &nbsp; &nbsp;扫墓<br>5月2 日上午8时 上海闸北公园 共和新路(洛川东路口) 费国清 <br>6月6号 &nbsp;上海万体馆 上海万体馆内近水楼2号台 &nbsp; &nbsp; &nbsp; 严酉兴 <br>7月10日 &nbsp;植物园 植物园后门 郑更申 <br>8月1日 &nbsp;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浦西下(43路终点站) &nbsp; &nbsp; &nbsp;盛根娣 <br>9月5日 &nbsp;静安新城 漕宝路静安新城3区(89路可到) &nbsp; &nbsp; 姚世忠 <br>10月3日 人民公园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朱方泰<br>11月7日 &nbsp;长青公园 浦东长青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瞿兴华 <br>12月5日 &nbsp;襄阳公园 襄阳路(淮海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刘继发<br>社址:上海市复兴中路1295弄5号 <br> <br>电话:021-64334084 邮编:200031 <br>

发表于 2004-3-7 17:26:00

呸先生,有句俗话叫“鸡蛋里面挑骨头”,相信你也明白,鸡蛋里面本没有骨头,无论如何是挑不出来的。马海龙先生七岁跟鉴权泉宗师学拳,这有问题吗?虽然时间短,但学了一天也是学了,何况马海龙先生并没有说几十年的功夫是随鉴泉宗师练的。呸先生,你觉得做这无谓的争论有意思吗?你是不是应该溜达溜达找人下下棋陶冶陶冶情操了。 <br> <br>当然有问题。要是恬不知耻地跟我辩,自然有你好看。<br>原文怎么说的?<br>7岁开始跟随吴鉴泉学习太极拳,数十年练功不辍。...<p>1、“7岁曾跟随吴鉴泉学习太极拳”和“7岁开始跟随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的含义当然不一样。前者表示点的概念,即七岁时曾有此事。而后者表示段的概念,即从七岁开始,如果后面不加说明,延续至今仍有可能。你在上文中说的是“7岁曾跟随吴鉴泉学习太极拳”的意思。以为偷梁换柱别人看不出?!<br>2、即使前文属于疏忽,“数十年练功不缀”之语和前文之间却以逗号分开,读者如果不清楚史实,当然会按前文的意思去理解,难道这也是疏忽?怎么每次犯错误都是对自己有利的错误?<br>跟我争辩这种问题,需要好好补习一下中学语文。<br>当然,不能绝对说上文不可以象你说的那样去理解。但你不得不承认,此句表达有歧义。放在广告里就是误导消费者。作为名人之介绍当然要实事求是,放在聚光灯下,还想坑蒙拐骗么?!<p>还有人邀请我吐露师门。我早说过了,不妨再重复:十万人民币。钱到,我什么都说,别说拜师贴,拜师照,老师你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人拿不起可以大家凑。但不得超过3人以上。一言九鼎,保证做到。<p>最后再说明一点,我从来没有借死人的名气来贴金的习惯。各位总是想当然把自己的毛病强加于我。也罢,我试着用各位的逻辑走走。:)<p>呸,中国著名武术泰斗。时年160岁有余。于上上世纪中叶拜太极拳宗师杨露蝉为师。呸生性聪慧,勤学不缀,深得杨露蝉宗师器重。并作为杨露蝉宗师的得意弟子教授全佑、万春等人。近百年的修习,呸的功夫已然化境,出拳不动手脚,只凭一张嘴,打遍天下。宵小无不望风披靡。近年呸更从太极拳中悟出呸功或称啊呸功。出口一呸,蝇营狗苟者立毙当场。武林至尊之称乃名至实归。<p>有人能证明这是假的么?那得出证据么?<br>那我说的就是真的!<p><p>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8 00:16: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282_1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ha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8 00:32: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2_282_1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hao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22 21:25:00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重要意义 &nbsp; 马海龙<p><br> &nbsp; &nbsp;《十三势行动心解》中说 :“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 ,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逐,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对于练太极拳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准则。 <br>  如何才能做到 “ 以心行气 ” 和 “ 以气运身 ”? 它们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 ? 都是练太极拳必须了解的。 <br>  先谈 “ 以心行气 ” ,其关键为 “ 心 ” ,在我国古代哲学概念中,心为意识的代表。凡属于精神领域中的内容都于 “ 心 ” 的范围。 <br>“ 气 ” 在中国古代认为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如王充在《论衡 . 自然》中说 :“ 天地合气,万物自 ” 。在中医学中, “ 气 ” 指在体内运行变化,维持生命活动相推动体内组织活动的精微物质。如精气、营气、卫气、肾气、中气等。 <br>  在吴氏家传太极体用全书《太极法说》中说 “ 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于肉膜胳。气流行于骨筋脉 ”…… 血旺则发毛盛,气足则筋甲壮,所谓 “ 营气和卫气 ” 在中医学中认为是饮食水谷之气所化。营气为水浴化生的精粹之气,属阴,行于脉中。有运行血液与滋养脏器,组织作用;卫气为水谷化生 悍滑利之气 ( 形容弥散力强 ) ,属阳,行于脉外,有温养皮肤、膜理、肌肉,司汗孔开阖和卫护肌表作用。 ( 见于《灵枢 · 卫气》 ) 。 <br>  由此可见,并不是单纯地指呼吸气,而是泛指评吸之气,水化之气,脏腑之气,经胳之气等的总合。也就是指 “ 元气 ” 。中医学认为 :“ 元气是维护组织,器管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包括元阳、元阴之气,由先天之精历化,并赖于荣养,藏于肾中,与命门的有密切联系 ” 。 <br>“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 ,乃能收敛入骨的意义,即在练太极拳时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才能使体内气血运行舒畅、沈着、建到收敛入骨的效果。 <br>  我们都知道,我 国古代有 “ 吐纳 ” 的养生方法。稽康《养生论》说 :“ 呼吸吐纳,服食养生 ” 。吐纳在道家、佛家都是非常注意的。是自我修行的方法,但吐纳是处于 &quot; 静态 &quot; 的方法,它与呼吸相似,但又有质最上的区别。 <br>  而太极拳足道家的行功,讲究 “ 动态 ” ,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讲的 “ 以心行气 ” ,可以认为是 “ 动态的吐纳功夫 ” ,我们绝不能单纯地从呼吸的角度上 去理解 “ 以心行艺 ” 。而应该以更高的境界加以理解它的重要涵义。 <br>  再谈 “ 以气运身,务令顺逐,乃能便利从心 ” ,是 “ 以心行气 ” 的延续。练太极拳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就是 “ 气宜鼓荡 ” , “ 神宜内敛 ” 。如何才能运到这一境界 ? 就是要严格遵守 “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 ,因为只有在气血舒畅的条件下,才能使全身处于兴奋状态,肢体才能协调顺逐。运行自如,没有迟重之虞 ! <br>  如何才能运到 “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 关键是做好 “ 顶头悬 ” 的动作。 <br>  综合以上所讲的我们大致可以对 “ 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 有所了僻,这些都是现论上的探讨,但还需要解决实践上的问题,我们先从 “ 呼吸 ” 上进行探讨。 <br>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 极柔软然以极坚硬,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 所调能呼吸,即足指呼吸的万法必须证确。练太极拳不能单纯依*胸式呼吸,更重要的是使 “ 腹式呼吸 ” 得到充分的发挥,腹式呼吸的优点是频率慢 (10-16 次 / 分 ) ,容量是。从医学角度上讲,氧的吸入,绝大部分是与血红蛋白结合的形式运输到组织和细胞。而小部份是以物理性溶解形式溶于血中,但这小部份却具有主要的生物学意义,即在肺或组织中进行交换的一个氧分子,必须通过物理溶解状态。我们将这部分溶解性的氧称之 “ 氧分压 ” 。由于腹式呼吸入氧的容量大,故能提高氧分压的含量。更有利于组织的代谢功能,也就是说使呼吸能达到平稳,深沉 ( 沉着 ) 的效果。 <br>  在呼吸气平稳,深沉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调动体内 “ 元氧 ” 的凝聚。此二者是相互关连的,是相辅相成的。元氧的凝聚表现,即足 “ 氧沉丹田 ” 。 <br>  《周易 · 参同契》中讲 :“ 将欲养性,延命即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人所懔躯,体本一元。元精云布,因气初托 ” 。意思就是如要修身养性,延伴益寿,必须依*人体本身精气的调节。 <br>  对于国古代的学说,我们认为是有期独到之处;而且足非常深奥和纯朴的。但是,我们必须用现代科学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 &#59; 用现代科学方法去探索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古代哲学思想的真谛,达到古为今用,修身养性的目的。 <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22 21:26:00

练太极拳对身体的要求 &nbsp;作者-马岳梁 &nbsp; <p> <p> 练太极拳生理上的要求和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心理上的要求属于精神方面,生理上的要求则要落实到身体各部位。 <br>  (一)虚领顶劲(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quot;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quot;练太极拳时要求头部正直,但不能用力,下颚稍向内收,但不能用力收,否则僵硬,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quot;虚领顶劲&quot;。无论身体如何转动,这个姿势不能变动。<br>  (二)含胸拔背。含是向内收敛的意思。练习太极拳时尤忌挺胸,挺胸易于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闭气,此二者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方法。含胸是胸微微下沉,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丹田矣。拔即向上提的意思,拔背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含胸与拔背是相连的。做好虚领顶劲和含胸拔背,则满身轻利矣。<br>  (三)沉肩坠肘。沉肩坠肘与含胸拔背都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坠肘也是重要的,肘不坠则动作迟滞,力不能长,两胁失去保护。<br>  (四)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都是最重要的,固有&quot;命意源头在腰隙&quot;之说。松腰就是要求腰部要轻松,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的运动变化皆系于腰。腰松关系着身体的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突出,突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br>  (五)裹裆含*。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外面同里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向上提,称为含*。<br>  (六)尾闾中正。是顶头悬的延续动作,只要顶头悬做好了,脊柱自然会正直。做到了虚领顶劲和尾闾中正,就能便全身处于一种兴奋状态。<br>  (七)气沉丹田。气沉丹田就是使横膈膜下沉,成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法能促使呼吸饱满,精神振奋,有利于动作顺遂。 <p><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3-22 21:27:00

2004年社员活动大会地点和时间 <br> <br>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名称 活动地点地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负责人 <br>3月6日五月苑 桂林路46号(43路终点站)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杨厚铨 <br>4月 &nbsp; &nbsp;扫墓<br>5月2 日上午8时 上海闸北公园 共和新路(洛川东路口) 费国清 <br>6月6号 &nbsp;上海万体馆 上海万体馆内近水楼2号台 &nbsp; &nbsp; &nbsp; 严酉兴 <br>7月10日 &nbsp;植物园 植物园后门 郑更申 <br>8月1日 &nbsp;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浦西下(43路终点站) &nbsp; &nbsp; &nbsp;盛根娣 <br>9月5日 &nbsp;静安新城 漕宝路静安新城3区(89路可到) &nbsp; &nbsp; 姚世忠 <br>10月3日 人民公园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朱方泰<br>11月7日 &nbsp;长青公园 浦东长青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瞿兴华 <br>12月5日 &nbsp;襄阳公园 襄阳路(淮海路)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刘继发<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7-31 20:58:00

<P>8月1日&nbsp;&nbsp;南浦大桥 南浦大桥浦西下(43路终点站)&nbsp; &nbsp;&nbsp; &nbsp;盛根娣 </P><P>上海鉴拳太极拳社&nbsp;&nbsp;有活动<br /></P>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7-31 21:10:00

<P>早上8点30分开始到中午11点</P>

桃谷大仙 发表于 2004-8-3 14:01:00

<P>有一位大师说,只要跟我搭一次手,也可以长功夫。</P><br /><P>所以,MHL先生恐怕跟WJQ先生搭了不止一次手,而且全身恐怕都曾经与WJQ先生亲密接壤过达七年之久,所以,</P><br /><P>--------“呸先生,有句俗话叫“鸡蛋里面挑骨头”,相信你也明白,鸡蛋里面本没有骨头,无论如何是挑不出来的。马海龙先生七岁跟鉴权泉宗师学拳,这有问题吗?虽然时间短,但学了一天也是学了,何况马海龙先生并没有说几十年的功夫是随鉴泉宗师练的。呸先生,你觉得做这无谓的争论有意思吗?你是不是应该溜达溜达找人下下棋陶冶陶冶情操。”(询问一下:“马海龙先生七岁跟鉴权泉宗师学拳”里的“鉴权泉宗师”是谁啊?)</P><br /><P>--------所以,呸先生应该谦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尤其应该向“鉴权泉宗师”的传人道歉!</P><br /><P>立即!</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3 14:03:49编辑过]</font></div>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讯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