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24 18:52:58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24 08:49


师父的拳架真棒!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24 19:38:02

太极拳的套路练习过程中,要求我们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动静开合、呼吸转关,都要顺其自然;
充分的去体会和感知自己的身体,要求我们不要刻意的去违反自然规律和人体规律;
要在循序渐进中增益功夫、增强能力、增加应对、提升智慧。
违反了自然和人体规律,往往会事倍而功半,欲速则不达。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28 20:02:54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2-10 15:53
行拳时必须由松入沉;“沉”是对“松”的验证: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 ...

沉从脚落,提从脚起都有感觉,但地面的反弹力一直没有体会,应该是没有内功的原因吧,得慢慢体会了。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29 08:47:01

栀子花 发表于 2015-12-28 20:02
沉从脚落,提从脚起都有感觉,但地面的反弹力一直没有体会,应该是没有内功的原因吧,得慢慢体会了。

沉从脚落,提从脚起都有感觉!好!!!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2-16 11:23:31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9-8 19:02
身似满弓怀抱月;            四稍如爪五心收;             膝肘微顶脚似犁; ...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是太极拳艺道一体的实践进路;
太极之学,始则谨于法度,在正功、正法下,严守规矩,毫不苟且,久之则达于身心内外相和;
与之对待则合于变,因于物,动而时发,应物而运,不执成心,入于技艺之精妙。
知觉一气,志气如神,能定能应,不将不迎,究极则无为而无不为,造于道化圆融之境。
着熟是指对象的学习与认知,透过了技艺的熟能生巧之境,主客渐渐的融为一体,身心合一。
由技艺的要求与约束,从专一执着的着熟技术逐渐达于无执的心灵,在因应随顺的心境下,客即是主,主亦是客,主客一体,心念一致。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心会操持,无往不利,达到心灵的自由解放;
屈伸开合听自由。技巧上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到最后忘掉了感官的依赖,纯以神行。
全身在神气的流行中,展现彼此配合,互渗互入,主客之间达于完美的整体互动;
如太极之运行,主中有客,客中有主,主客合一。
此种道化之境即是艺道一体的太极人生之意义。
太极拳的修炼要求;有以下几点,由技进乎道的修炼过程:

1、身体的形式结构要合于正形体的要求,结构严谨,身势松开,身体才能灵活稳当;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膝之所倚,随屈就伸,无过不及,中规中矩,不是漫无章法。
2、技艺的学习,先有主客对立的感官认知,概念的建立,动作的模仿。
3、经过了岁月的累积,经验的增加,渐渐的离开了感官的依赖,不需反思,成为一种直觉反应;
在拳理上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知觉一气的神行。
官知止而神欲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心神合一,到达知觉一气、主客一体的精神状态。
4、全身参与,肢体动作如乐舞般的和谐,连绵不断,全身感应与牛合而为一,浑化一体。
太极拳作用上亦是全身参与,完整一气的即周身一家;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炼愈精,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的行运是拳我合一,沉着顺遂,便利从心,圆融一体,如太极的运行,圆满和谐。
5、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皆是强调力行的过程需戒慎恐惧,如太极起式之禹步前进,身心一体参与。
6、技艺的修炼过程:由粗而精,由大而微,由外而内,互为表里,三回九转;
最后豁然已解,达到表里精粗无不到,神明阶及之境地。
此一实践过程是渐修、渐长,境界的提升是拾阶而上,盈科而进,非一蹴可及;
达到纯熟时,动之甚微,豁然开朗,豁然而解。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2-16 12:33:35

杨锦富 发表于 2012-11-26 19:48
谢谢关注,会介绍的。

太极拳的整体协调性在于每个动作要求到位,六合要从内到外合住,才能做到协调。
每个环节都是连带的,缺一不可。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2-17 10:31:09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12-24 19:38
太极拳的套路练习过程中,要求我们举手投足、前进后退、动静开合、呼吸转关,都要顺其自然;
充分的去体会 ...

习练太极拳就是要松静自然,在松静中体会身体的变化,现在有一点点体会,还需多努力,谢谢师父。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2-17 13:11:10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2-17 10:31
习练太极拳就是要松静自然,在松静中体会身体的变化,现在有一点点体会,还需多努力,谢谢师父。

上步的分解动作;准备动作:右腿在前的弓步,重心在右。    1,右腿胯根放松内收,微微向右旋转而下沉,身体重心全部落实在右腿;    2,提膝,将左脚收至右脚内侧;    3,提左腿向左斜前方45度开步;    4,将整个脚掌着地落实;    5,右腿胯根放松内收,微微向右旋转而下沉;    6,蹬右腿移重心到左;    7,左腿胯根放松内收,微微向左旋转而下沉,身体重心全部落实在左腿;    8,提膝,将右脚收至左脚内侧;    9,提右腿向右斜前方45度开步;10,将整个脚掌着地落实;11,左腿胯根放松,微微向左旋转而下沉;12,蹬左腿移重心到右;13,重复第1、2、3……步。

栀子花 发表于 2016-2-18 20:48:21

师父打得好棒,无人能比。

杨锦富 发表于 2016-2-19 08:32:44


http://www.taiji.net.cn/?89023练太极拳口诀
页: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凌派陈照奎架陈式太极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