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轩 发表于 2012-11-9 11:14:23

心会掌序文——赵道新

      1973年4月间,因养病而获闲暇,静时则可以考虑一些事情。  
  为答复关于拳术劲的歌诀并以动作说明之,才造作了这趟拳,而此拳又非仅仅64个字诀即可包容,其间更有益处者。
  拳成后初谓为“行功心解”即六十四式,后又逐动作予以诠注,吾友裘稚和以创作之不易,恐为人盗袭而失其真义,则另名以别其它。 
  余思此拳全属心法,若欲究之,不能于表面形式动作求之,心于其内,在于实质精神有所领会悟解,所谓神明之感、自然之应,而表露于手者,因此易名“心会掌”。  
  不以力学名辞命名之,不以抽象名辞形容之,而以心会为名,显得空洞无物不成家数。
  夫拳之为物,量之不以多少,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短长,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巧,动处不离,出入无间,莫测其极,莫知其象,始乎无端,卒乎无空,自成不意,隐而无形体,若不以心领神会,何能意动即至,施而中规,无所之滞碍耶?为此易名为“心会掌”,用以发好事者。 
  此掌因歌诀而作,亦概括其大体,而所注者则更露端倪,有迹可寻,若按图索可追其本末,而达豁然之境也,则得其所可知。  
  发内而动外,为近而成远,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见其为之莫能测,是之为机。
  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虚实也、远近也、开合也、进退也、奇正也、移就也、动静也、缓急也,是之为数。
  故能举之为飞鸟,动之为雷电,发之为疾风骤雨,莫当其前,莫言其后,独出独入,莫可撄其锋。  
  习吾掌法者,若止于形体之摩拟,而略其义理机数之知,是舍本而逐末,终不能成为真知者。 知与不知可辩之于举止动作,凡神充气定所施于外者,不会也不能测其根者,是真知者也。因此为记。

德国太极 发表于 2012-11-9 15:58:07

有视频么,看看拳

清风轩 发表于 2012-11-9 16:33:30

德国太极 发表于 2012-11-9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视频么,看看拳

抱歉,没有。希望广大网友能找到相关视频。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会掌序文——赵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