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2 19:18:00
SJM 兄说得对,我怎能与师爷徐致一和吴宗师相比呢,我一辈子也炼不到他们的水平<br>啊!SJM 兄可否就某式细细讲?什么地方不正,以便改正。关于八面支撑的问题,<br>我想是我掘力未除尽,不知是否正确?请多分析。诚谢!<br>
sjm
发表于 2004-6-22 22:10:00
Dragonman兄您好!吴宗师的拳照非常美,我们可以象老人家的方向努力,只要方向对了,能前进一步是一步。我想您可以试试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让身体每一部分松开来,自然落下来(外形不变),架子上不要用力或者说用最小的力(强调外形不变啊),让身上满起来。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4-6-23 10:09:00
“自然落下来”是关键!!!
白云
发表于 2004-6-23 10:27:00
我的体会是:要想在外形不变的情况下让身体每一部分松开来,自然落下来,关键是要找到身体内部一点撑住,外形上的受力点能将来力传到内部的支撑点上。说的不对请指正。
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3 19:06:00
SJM, whwtaijinet 和白云说的很对,我已经体会到了, 谢各位指点。另我比较体<br>会了我作定式拍照与行功走架时的区别,走架时意是不断的,松的相对要好些。再<br>谢!<br>
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3 19:10:00
谢乾乾! 本人现多时在英国, 有时回加拿大。本人还年轻,还需多多向老前辈学习<br>啊。 <br>
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3 19:49:00
再谢懒虫。 懒虫可否告知传承?“斜飞势”一式和其它一些式子,我师爷根据自己<br>练拳体会,加以修润,感觉更加圆活。每个拳师练拳多年,都有各人的独特体会,<br>这也是为什么发展有陈、杨、吴、武、孙以及各派的分支。关于手臂的弧度,每个<br>人掌握的尺度不一,像“闪通背”的左手, (松)沉肩、(松)坠肘、(松)座腕、突掌<br>心是关键。多谢交流。<p>感谢各位对我的一些中肯评价,更感谢我的恩师武淑清教授。<p>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4-6-23 20:43:00
1楼拳照有两处“双重”,能猜猜吗?
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4 17:29:00
要想自己求得真,只有用功也用心。
Dragonman
发表于 2004-6-24 17:35:00
谢懒虫.<p>本人也是喜欢古朴的拳啊,感觉越练越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