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杂言
太极拳杂言<p>重是向轻里练来的<br>松是由紧里炼出的<br>空是实在里提取的<br>柔是在刚中萃取的<br>反之亦然<br>阴阳同体,异质同构<br>掌握住这个方能悟得太极之理、练出太极功夫<p>教拳的多,传功的少;<br>讲招的多,传理的少,<br>说道理的多,传经验的少<br>迷信书的多,切身体证的少<br>盲从大师的多,静心思理的少<br>嘴上天花乱坠的多,以身作则的少<p>好拳易,得拳难<br>练拳易 养拳难<br>学拳易 传拳难<br>寻师易 遇师难<br>为徒易 得徒难<br>说拳易 练功难<br>理论易 真工难<p>太极拳不在拳招------非常灵性不是动作又不舍作为!<br>干脆利落,一个眼神,一个比划,令人悟入,重在身教,如慈母喂乳。。。<p>太极拳不能太急----功夫不能速成的,要慢慢地练、细细地养、悠悠的品<p>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张驰有度,体感对了,自修也能出功夫 “太极十年不出门”东西是很系统的,要一点点练出来、养出来、品出来,当然每一个人目的、标准、材质不同,工夫的分别在此!好手已可在当地小有名气,高手则不多见!真高到那程度也往里收了,否则肯定不是高手。。。<p>太极拳是一验证过程、是一系统工程、是一场大实验、是一番大体验<p>“炼拳”---人的“精、气、神”发生作用能变化人的气质,由“我练拳”过渡到“拳炼我”,所谓由“武艺”而“道艺”也<p>有谦逊之心,拳能练得更好。好勇斗狠,头脑简单,出口不逊,盲目迷信,胜则张狂,败则怨毒,缺乏灵气,定卜其难出真功。<p>什么太极拳的要领是放松,是松、松、松。。。<br>热他个大头昏!那是“太阴拳”<br>这往往是老师不愿教的回避话<br>更是现代所谓太极拳大师的门面话<br>似是而非、貌似有理,<br>哄得人乐呵呵、团团转、舒舒服服、傻呵呵<br>被玩弄于掌股而不知。。。<br>生命宝贵,转头成空<br>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已经飞过<br>真正的松、空----------应该超越自家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p>修養可以變化氣質, 可以提高人格,可以完成事功, 可以光輝人性.<br>目的乃是引领自我去拓展自家生命广度、深度、长度、高度、强度、韧度、力度。。。<br>生命如不诉诸批判的审察,人容易陷于虚妄、张狂,难以保持鲜活、健康<br>有内在的修养,心地清明,悟性就高,宁静致远,拳能养人、长智慧、增才干、娱人生<br>德有多厚,拳有多高,成正比<br>如何提高太极拳的鉴别力?<p><br>练太极拳贵神闲气定!拳要越炼越灵,心也要越来越静。搏击的技能是临敌时自然勃发,<br>别搞什么气势、带杀心去练拳,自以为是得紧,<br>人容易陷于虚妄愚昧,不如不练 <p>练太极拳的人容易陷入是非,别忘了太极拳还是知己功夫,往里炼、往里养为要紧<br>有一分名气,便多一分烦恼,多一份是非。。。<br>“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p><br>要练功.不要光练拳,太极拳----应该把精气神含住,把筋皮骨撑开<p>太极十年不出门 <br>----打太极何妨带点实在浑厚的味道! <br> 在格式化的同时要不断扩容、升级, <br> 中层以上艺境境应该是练一层扔一层<p><br>太极拳-----授者身教重于言教,学者意会,以身试法,心心相印,也是人生的一道风景线<p>太极劲是感应,如影随形方近真<br>不用拙力才能练出周身灵劲<br>周身上下,一用力便陷于局部<br>万勿拣芝麻而丢却西瓜<p><br>想象力迷人,<br>意念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br>练的是身体灵觉<br>因敌变化示神奇<br>意等于无意,有感斯应<br>养就养这个“灵劲儿”<p>太极拳-----龙之舞、龙性、龙象、龙精神!<p>太极者为容量、为承载、为框架、为空间时间的统一----拳架可由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位描模之、解构之,返本归元处则不出中华古文化《大易》----已蕴涵中华文化的天地精神,宇宙气象直可与造物者相终始。。。<br>氣度大者容量大, 成就亦大,有容乃大,能容人者, 自有氣象.<p><br>得天之健,故不倦 天(乾)----君子以自强不息----“道”<br>得地之顺,故不厌 地(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br>勇于“德”者“道”凝, 勇于‘道“则-----”道“为天下病!<br>妄论“太极之道”,不如先知“太极之德”由德进道。。。<br>斯可知道、名道、明道、修道、证道、了道。。。<p>太极阴阳是对立还是对称?<p>紧的积累给忽略了<br>松的解放给强调了<br>----世界是对称的,故中华先圣独标对称的“阴阳”二字<br>如此再看太极、五行、八卦、四象、九宫等实在是中国人发明的“方程式”,<br>现代人看不懂、看不动、头发晕,少中国文化的正修养,奈何?<br>理论一大套,不能返本归源,越说越远,。。。<br>五千年文化不是个人能超越的,<br>天才就是这样的:<br>知道自己了不起之外,更知道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br>整合消化---是成本最低的探索之路!<p>太极拳不打人,要在平衡,求取空间!<br>不打人与不能打人有质的不同!<br>心中老想打人的,看来练不了上乘功夫!<p>行意拳-----阵地战<br>八卦掌-----游击战<br>太极拳-----信息战<p>容量从阴面讲:为“广”为量,为无形,为虚,为舒展。。。<br>体积从阳面论:为“大”为质》为有形,为实。为开展。。。<p>容量----更侧重空间距离上的把握 (空间、方、地。。。)<br>同步----则侧重时间速度上的相合 (时间、圆、天。。。)<p>人之道,无时不与天地相合,一动一静是也;<br>人之气,无时不与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br> <br>气为无形拳,一呼一吸;拳为有形意,一动一静<br>故<br>气要直养,方无害于己身<br>意需阔大,才能周匝包容<p>意气沉潜得下,何事不可为<br>意气奋发得起,何理不可得<br>”意气均来骨肉沉“大可玩味!<br> <br>因为内具道德的大勇而有气昂昂的胸襟<br>因为深入智慧的源泉而有活生生的风姿<p> 体天地生生不已之大德<br> 法天地自强不息之健行<br> 养天地清刚浩大之正气<br> 则天地覆盖持载之性量 <br> <br> 以此进德修业,欲明“道”先修“德”,德真则道凝。太极容量----天地人<br> <br>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始可自得<br>办道宜刚,勇猛精进,始可自新<p>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br>工以上身为据,故当认真<br> <br> <br>志气宜恢弘 志趣宜高远 志量宜广大 志力宜强毅 志趣宜高 <p>志蓋天下方能成天下,<br>氣蓋天下方能理天下,<br>學蓋天下方能導天下,<br>德蓋天下方能化天下.<br> <br>知解宜聪 识见宜明 器局宜大 胆力宜勇 心术宜正 气量宜宏 才学宜博 <p>於真性情中, 方可見真豪傑<br>保持與生俱來的真性情, 方可與天地同流, 與宇宙共存. <br>太极學問可發現真, 可增益善, 可充實美.<br> <br> <br>一身之劲在于整 一身之气在于敛 <br>一生之计在于谋 一生之量在于容<p>形----为所有外在<br>意----为所有内在<br>神----为内外的同一<br>阳刚者气势浩瀚 阴柔者韵味深美<br>浩瀚者喷薄而出 深美者吞吐而出<p><br>太极拳是 <br>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突破,自我修理,自我反省, <br>自我收拾,自我安排,自我了断,自我消灭、自我净化、自我超越的过程, <br>是打得“我”死方近真的工夫!<br>是只问自己对错,不管别人是非的切己工夫!<br>损之又损许见道,几人到此误平生!<br>先贤云:非不传,恐妄费工夫耳。<p><br>节节贯串<br>链条是由一节一节,一段一段的点连接而成的,缺了哪一点都不行,都将失去了整条链条的作用,(西方现代管理学中的经典案列---链条现象), 但制造链条时,必须是一节一节成型的,是个慢工细活的过程!这样就清楚解释/揭示了太极拳节节贯穿的真实含义,所以"拆开来一节一段的练"是一独特的练功方法!肌肉等张性的拔开,肌肉纤维是拉长,骨节能节节的拔开,骨节通灵的基础,知己工夫的基础!<p>功能是结构的动态表达 <br>结构是功能的静态呈现<p>人生修养期能有:<br>高雅清虚,圆明澄澈之慧<br>潇洒飘逸,脱落不群之概<br>亲醇霭如,冲和湛融之象<br>气韵幽渺,生意清莹之态<br>婉灵秀美,神态优游之风<br>堂庑廓大,容天容地之量<br> <p>有本事的人,到处惹事,惹了事就无本事<br>无本事的人,到处息事,息了事也是本事 <p>有本事人,到处惹事;惹了事,只有下三滥本事<br>无本事人,到处息事,息了事,也是天大真本事<p><br>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優閒,半裡乾坤寬展。<br>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p> “胸中一副别才,眉下一副别眼”<p>先生有易觉之心,俱能见之眼,缘生花之笔,难得……<p>句句说拳,非是拳……理意深湛令人观之手足舞之蹈之后深思之如是。<p>喜欢读,好文章! 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已经飞过<br> 真正的松、空----------应该超越自家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P>说得对!</P><br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1.gif"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