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日本的双边太极拳
<P>"双边太极拳"这个东西,我也是第一次听到。但是和练它的一个日本人接触过之后,使我颇有些感触。</P><br /><P>“双边太极拳”是由一个叫陈半岭的台湾人创的,结合了多种陈、吴、杨等流派融合而成。我不想说这拳本事好不好,只想说一说日本人是怎样公开传拳的。</P><br /><P>首先把动作分段。这可以让学习者减小心里负担。但下面是最重要的:双边太极拳可以一式一式接连着对练!在格斗演习中学习,让很多年青人都参与了进来。虽然我所看到的东西有些偏向外家风格(那这个人才学了一年,且练过日化了的少林拳),但是开堂讲武的人还是应该有些真才实学的。</P><br /><P>“众多年青人的参与”,这和国内的现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国内的年青人多不喜欢太极,因为“那是老年人的健身拳”。和我同校的中国留学生们也都不练太极,有些学过简化太极拳的,也不早已不练,也不想练了。这真的让我很无奈。中国的大好文化,就非得让外国人来喜爱吗?想想为什么很多太极拳大师都出国定居?嗨……。</P><br /><P>正在国内传拳的前辈、同仁们,请你们也好好想一想吧。怎么把年青人吸引来学太极拳。不要再独芳自赏了。等各位高手们把自家的真传带进了的坟墓,谁还有机会去体验你们的神功?</P><br /><P>我们应该讲“实际”的。“实际”不可太深奥,要能看得见摸得着。用“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来吸引人是不实际的。在古代,习武者云云,高手们可以等着有缘人上门来学。可现在不一样了。习武者寥寥无几,云云的是望延年益寿者。高手们应该改变一下观念了。应该主动出击,宣传自己,创造有缘人。</P><br /><P>我还是很支持“某人”实践之举的。在未曾有人走过的路上,遇见什么、发生什么、做出什么的可能性都有。我还是希望多些感于出来实践的人,优胜劣汰最会有。但我不望中国被淘汰!</P><br /><P>严重……很严重……</P><br /><P>……</P> afante的观点很好,非常赞赏这种居安思危的精神,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P>哈哈哈哈哈,大惊小怪,穷文富武古已有之,况且用太极解决温饱能有几人等,实际具我所知也没那个明师闲着没事干吧,那个不是桃李满天下呢? 实际不但大师想出国定居,谁又不想呢,人家要吗? </P><P> </P> <P>哈哈哈哈哈,大惊小怪,穷文富武古已有之,况且用太极解决温饱能有几人等,实际具我所知也没那个明师闲着没事干吧,那个不是桃李满天下呢? 实际不但大师想出国定居,谁又不想呢,人家要吗? </P><P> </P> <P>明师桃李满天下是因为授拳时间长久。但是重要是趋势!</P><P>请楼上不要太安心了。现在的年青人能坚持练太极拳的有几成?在一个普通的学校里能找出一两个已经很幸运了。而练习散打、跆拳道、空手道的却越来越多。楼上对我这一说有异意吗?</P><P>“用太极解决温饱能有几人”这句话不也正好说明,太极拳发展的现状吗?高手们不能专心教拳,为生活也必不能专业研拳。致使拳功精髓渐渐被人忘却。中国历史上已有过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的时期了。不该再让它出现吧。</P><P>“居安思危”,何况现在已经不怎么安了。不信你做一次调查,问问周围的年青人,现在世面上常见的各种拳法中最想学那一样。我倒是问过周围的不少人,都是同学。他们的回答都几乎如出一辙:太极拳是老年人用来健身的,等老了以后应该会练。</P><P>“健身”和“老”是现代的年青人对太极拳的典型认识。身体没病的不练太极,年纪不太的不练太极。等年青人们变成老年人后,太极拳就真的要和熊猫并称国宝了吧。所谓物以稀为贵。不过,那时候的人们可能不会有那样的感觉,因为太极拳已和太极操同义了吧。</P> <b><FONT color=#000066>afante</FONT></b> 拳友讲的很对,向我练拳同事们都有点嘲笑,问我太极可以打架吗?我说古代的大师我不行,别人就搞不懂了,说既然不能技击,那每天起早贪黑练有什么用?没法子我就说只是用来健身(因为我自己练了不短时间了也找不到可以技击的证据)场子上经常会跑来小伙子也问同样的问题,也有些练散打的也提出交手,呵呵我哪敢啊,所以说目前好像是百花齐放,但其实是在急速的衰退 是否央視播過的對練?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子鈞</I>在2005-6-30 14:17:27的发言:</B><br />是否央視播過的對練?</DIV><br /><br />这个我不清楚,因为没看过央视播的对练。 确实,要让年青人练太极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