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feia 发表于 2005-6-29 12:02:00

太极拳与站桩[转]

<P align=left>大多太极拳爱好者练拳不站桩,其实站桩是太极拳功夫的重要组成部份,既养生又出功夫。在清代太极拳秘谱中有"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一节,说练守中土,练中定劲的重要,"所难中土不离位","定之方中足有根"。太极"八卦九宫桩"谱中说"桩原为练静力,必须静中寓动。静为太极拳之体,动为太极拳之用",我从多年练拳、教拳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站桩对太极拳功夫的提高和加深理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简单介绍太极拳的基本桩式。</P><br /><P align=left><br />太极拳的桩式很多,可以说式式皆桩,但基本桩式是无极桩和太极桩。</P><br /><P align=left><br />一、无极桩太极拳预备式即为无极桩。杨澄甫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写到“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两眼平视,含胸拔背……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又说“人皆於此势易而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於此”。正说明此式的重要,应该单练,细心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腰松胯、气沉丹田的意境和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呼吸要自然,先呼后吸,呼气时想松,自颈、肩、背、腰、胯节节下松,直到脚掌。吸时心静,含胸<br />拔背,节节上提。一呼一吸,一下一上,是练习上下之圈,以练松沉为主。</P><br /><P align=left><br />二、太极桩由起势,双手提至胸前抱球,掌高与胸平齐,如抱气球,五指松开,大指指天,沉肩垂肘,空腋窝。此式主要练撑抱劲,三分撑开意,七分搂抱劲。呼为合、为松,好像气球瘪了,自己变小了。吸为开、为掤,好像气球向四周涨大。除练开合撑抱外,再将无极式的升降练习加入,即呼气时下沉,节节贯串往下松,状如沉入海底深处,吸气时含胸拔背,虚顶顶劲想像自己从水底上浮,飘上天空,直上九宵。这样太极桩一个式子可将无极桩包涵在内。站桩要松随,切忌刻意追求,万万不可用力用劲。要有“心如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洒脱意境,懵懵憧憧,如梦如幻,让思想飞越太空,这样来养神、养气,久而久之,自然可得内气,产生内劲,自己会感到有一种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的奇妙感受,这时就领悟了站桩的奥秘,会有气若长虹犹贯日,欲将宇宙抱怀中的豪迈情怀。下面用四句话来概括太极桩练习的要领:</P><br /><P align=center><br /><b>桩功全在一抱中,(开合收放,均在撑抱)<br />莫求新奇找舒松。(刻意追求,万万不可)<br />内动得自有象外,(动中求静,静中寓动)<br />功成妙在无意中。(有心练松,无意成刚)</b></P><br /><P align=left><b>附:无极桩和太极桩我练了较长时间了,可是很多时候都是感觉小腿暖暖的,好像应该是在丹田部委才对;不过在静坐的时候有时可以感觉到丹田部位暖和。请问我是否连错了?多谢!</b></P>

hufeia 发表于 2005-7-15 19:44:00

关于呼吸

<P><b>“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b>个人体会确实是这样,我练了五年太极拳,前四年是跟班学习,断断续续联系,基本上是自然呼吸;今年是每天早晨都有联系,开始尝试用鼻子呼吸,果然有气感,尤其是云手时很清晰感觉到。</P><br /><P>但是发现如果太注意丹田和气感,容易引起丹田涨气,就如同消化不良胃部发胀;如果不注意,那么就不会这样,但是气感变得弱一些,但是还是很明显的。不过现在每次站桩和练拳后还是能感觉到口中津液略甜,如同书中所说。<b>不知道是不是练对了?请各位指教。</b></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与站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