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富 发表于 2013-6-17 15:13:39

太极拳松沉15法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4-12-1 20:00 编辑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 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3、太极拳的 “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14、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15、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眼、手、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6-17 17:02:52

{:soso_e181:}

牧夕 发表于 2013-6-20 12:08:52

RE: 太极拳松沉15法

拜读了。/给力/强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6-20 13:20:56

牧夕 发表于 2013-6-20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拜读了。/给力/强

{:soso_e183:}{:soso_e181:}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6-21 20:07:55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6-17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oso_e183:}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6-22 13:36:44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

杨锦富 发表于 2013-6-22 13:37:57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6-17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根在脚,主宰于腰,形于手

南极人 发表于 2013-6-24 10:32:44

我理解老师说的松就是蓄势待发又收放自如;沉就要沉到脚底,巩固根本才能稳如泰山。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2-1 19:50:44

太极拳要求双腿弯曲,松垮圆裆、项膝,气沉丹田,步如猫行,既重心稳定又轻灵圆活。要做到这些,腿脚无功力是绝对不行的。

杨锦富 发表于 2014-12-6 05:43:16

太极拳行拳是否好,就是看他的劲路是否通、劲点是否明、劲别是否清。劲在传导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碍来自两个,一个是关节的阻碍,一个是大肌肉群的阻碍。关节不能以最优化的角度和方向对上,劲的传导就会偏离或者不能整合。骨骼对上劲就来了。骨骼和关节的对上,就是我们练拳开始追求的目标。同时,外三合不是形对上,而是劲的三合;脚与手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都是关节的劲力整合。劲力是以波的形式传导的,也就是说,以主宰的腰脊为核心向四稍传导,大肌肉群一旦紧张,原本传导的劲力就在紧张之处受阻而消解。所以用拙力即是事倍功半。所以说,我们行拳时需要放松,就是把紧张之处受阻而消解。拳架之规范就是由形入手,调整骨骼,控制关节,在劲力的外三合上不断微调。把握住松和紧的练习。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松沉15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