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
拳为小技,理为大道。故学拳必先明理。如能识得环中理,身心健康无叹息!!!{:soso_e128:}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209/17/163843lc9xkpzjzuceljsk.jpghttp://www.taiji.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209/17/163535bnssii2krs921ink.jpg牧夕 发表于 2013-8-5 18:01
使靠须直身,够不着就上步,肩只可随手臂的螺旋缠绕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的中间。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三点维护稳定架势。夹角一定保持90度。为什么?因为,人与地面成90度夹角,所以,人站得稳。如果有虚实之分,则夹角的角度跟着变化。实的部位则度数大一点,根据虚实的变化情况而定。这就是运动力学的基础。{:soso_e181:}
{:soso_e179:} 牧夕 发表于 2013-8-5 18:01
{:soso_e181:}
{:soso_e179:}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12-15 10:45
{:soso_e183:}
太极拳功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祛病延年的养生功夫,一是强身防身的技击功夫,二者统一方能显出太极拳的功效。太极拳之所以有显著的养生功效,究其原因就在于贯穿始终的心神虚静。无论是站桩、活桩、单操单练还是套路练习时,都要思想集中,精神蕴蓄,心静神宁,杂念不起,全神贯注于“阴阳自然开合、天机自然运行”之中,逐渐达到练功人静、动中有静的效果。 王党党 发表于 2013-12-15 10:45
自身不稳,失去中心,是因为你用力了,没有了“合”的东西。
没有“合”的东西,圈子再小,也是假的。
按肩以练步;逼胯以坚膝;圆裆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此下步之真窍也。人皆炼步,而不知炼步之窍,在于按肩也。按肩者,收肩井穴之劲沉至足底涌泉穴也。人皆知坚膝而不知坚膝之窍,在乎逼胯者,将两臀极力贴住也。人皆知坚胯而不知坚胯之窍,在乎圆裆也,将裆极力向外挣横也。人皆知下腰矣,而不知下腰之窍在乎提胸也,将胸用力提起也。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5-1-28 10:34 编辑
练太极拳特别要抓住一个“中心点与两极”。中心点就是腰部。而两极则是颈脖子和脚脖子(尤其脚趾与脚跟的对立互补劲很重要)。这是与腰部形成螺旋立圆的关要。然后才是手脖子与腰部的螺旋平圆——进而形成整体的以立圆带平圆的全身运动。太极拳的整劲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整体永远大于部分。部分之和相加却往往并不等于整体。这意思是说,四肢动作固然重要,但若无那个贯通全体的内在灵气,一种活的有机联系,即使徒有掌形的漂亮,腿脚的抬高,仍然只能是机械式的花架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