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国旅 发表于 2014-9-30 16:41:33

太极拳的对称关系2

    二、左右对称关系

    左右对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逢左必右,逢右必左。如陈式太极拳中的“单鞭”,打拳心是主,脊骨是左右身之关键,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使上下对拉之势.其实一气贯通并行不悖。以左手领左足.以右手领右足,上面手如何运,起则并起,落则同落,上下相随,自然合拍。同时,身法须端正,头、右手腕领劲,左手下沉,腰劲下塌合劲,两肩不可一高一低。2.左发右沉,右发左沉。如“六封四闭”的落势,双手同时向右按时,右臂必须对称下沉。3,凡是右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左,左手臂发下沉的采捋劲时.则重心必须偏右。如“六封四闭”的向左下采捋劲,重心开始在左.而后向左采捋时,重心变。

    三、前后对称。

    前后对称关系,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前去之中,必有后撑。如“搂膝拗步”左肘微扭作反背后,手束住腕向上.外方内圆.用缠丝劲,手落于后脊背上,这是后撑。左肩下沉,勿上架.顶劲以百会中气领起全身.眼看住右手中指右肩沉下。左肘撑开,外方内圆,落在胸前。中指以鼻尖相对.用缠丝劲自肩缠到手.中气行到中指头方为运足。右手在胸四五寸远.柔住劲,不可稍留硬气。这是上肢运动的要求。而下肢以腰劲向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劲。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往,中气贯住.上下全神,实有久用其动。到这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也。左膝撑开.用缠丝劲白内踝外往里缠.缠到大腿根,合住劲。右膝外撑,里合缠丝劲.缠法与左腿同。双足踏实。2.退中有进.前后兼顾。如倒卷肱,从肘底看拳退行,自前向后至白鹤亮翅止.必待左脚在后方止,此是倒卷与下势分界处。右足平踏左足前掌着地,用力。退步中两手欲前先后有相合、对称之意,眼瞻

    前顾后,做到撤中有守.守中有攻。3,左手往前发劲,右肘要后挣.右手往前发劲.左肘要后挣。如掩手肱拳的发劲,用缠丝劲外往里缠缠到拳,合住劲前击。左足先落地开一步,右足倒转,从后往西再开一步.不动:左足再向西开一大步,不动。左足落地,开一步;右足随身倒转,往西再一步,不移动。右足在后蹬好地.足后跟力由腿逆行而上.至脊第二十一节,再由二十一节逆行上至膀,由膀前至右拳,以助拳力。

    四,以上行拳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总体对称关系

    在练太极拳时.上下、左右、前后的总体对称关系应做到相照、相吸、相系。如“第一金刚捣碓”,左腿向左前斜角迈出时,在右实腿的支撑下,左右手臂则松沉地向右后斜角上拥展开,做到上下的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照;左右的手与手、肘与肘、肩与肩、胯与胯、膝与膝、足与足相吸相系,前后的双手与左脚上下相合.达到精神团聚不散.开展之中不失蓄势,即开中有合,合中有开。

    人的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特有的精神意识活动。人生命运动必然符合人体自然对称这一固有的规律。陈式太极拳是外取神态,内表心灵,所以给练者一种美的享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的对称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