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yang 发表于 2014-10-10 17:22:24

太极拳的根本——沾粘连随

《王宗岳拳论》明确指出古太极拳的“本是舍己从人”。所谓的“本”就是根本,而“舍己从人”就是“随屈就伸”也就是“沾粘连随”。
而“沾粘连随”具体的描述就是《打手歌》所说的“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而这样的描述再加以概括就是一个字——“松”或“柔”。
然而现代有的名家将“本”、“舍己从人”、“沾粘连随”与“松”或“柔”的内在联系都割断并歪曲了。如将“舍己从人”解释为是“与人为善”的“谦让和谐”,从而将“舍己从人”与以“引进落空”制人为目的的“沾粘连随”完全对立了;
而“沾粘连随”与“柔”被说成了主动的行为,从而将“任他巨力来打我”从“沾粘连随”与“柔”中开除出去了,这样的所谓“沾粘连随”与“柔”也就与太极拳没有任何关系了;而“松”则被与气功放松完全混为了一谈,从而“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与“松”也就成为两回事了。
这样,“本是舍己从人”自然也就成为内容空洞、根本没有武术意义之空话一句了。因为如此,“沾粘连随”又遭到了很多名家的诟病鄙夷,被断言为是没有实战价值的。
这些名家熟视无睹地没有看到古太极拳经典以最大量的篇幅对于“沾粘连随”作了反复的阐述,说明了“沾粘连随”的特点就是自己几乎是毫不用力、任由敌人用力攻击,以这样的方法使得敌人自己在瞬间形成暂时丧失攻防能力、甚至暂时丧失行走站立稳定,同时使得敌人进入最便于我发劲攻击的位置,从而不仅使得我自己在实战中具有了最大限度的养精蓄锐的休息时间,而且为我打送上门来的敌人创造了很有效、极有利的条件。
顾留馨先生1955年12月10日给唐豪先生的信中所说的“澄甫先生尝谓:其祖露禅有‘你要给你’、‘咱打咱有’‘要那有那’之语”就是对于这样技能的俗语概括。“舍己从人”的“沾粘连随”可能有这样的武术效果吗?
真正的推手练习可以无可辩驳地加以证明。只要能够达到相当的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在正确的指导下,初学者也完全可能体验到这样的效果。这样的效果也可以换句话说成是“别人始终打不着我,我始终打得着别人”。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以老敌壮、以小力打大力与以柔克刚,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你要给你”、“咱打咱有”、“要那有那”与“别人始终打不着我,我始终打得着别人”的“沾粘连随”。
怎么可以认为“沾粘连随”没有实战价值呢?这样的本领难道不正是“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之太极拳独具一格的根本吗?由此可见,认为“沾粘连随”没有实战价值那是根本不可能懂得太极拳的。
既然如此,学习太极拳首要的就是必须明白太极拳的根本就是“沾粘连随”。而“沾粘连随”在练拳与最主要实习手段的推手中锻炼的要诀就是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也就是“松”。而要达到这样的“松”,就必需在逐步追求静的前提下逐步学会发生与使用传递性的力量也就是“气”这种技能,不然的话,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种技能在推手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关键就是李雅轩先生所说的“没有一定方向,无一定着意点,若无所为,只是以松松软软的身势向对方缓缓地透去”,外在的一个标志就是对方手臂与我的接触处只会出现下压的皱纹、不会出现左右前后方向横的皱纹。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皱纹就反映我发生用力、主动与动手了。有次宁波原致柔拳社的拳友与我交谈,告诉我陈微明先生创办的致柔拳社所传授的杨家推手,优劣的判断正是这样的标准。
然而,有的名家将这样的标准说反了,说成为推手时对方手臂不出现下压的皱纹、只出现横的皱纹,其实是反映发生了违反“沾粘连随”之主动了。
而现在视频上反映的动作主动的推手那是比比皆是,反映“沾粘连随”被误解与抛弃的普遍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了,也就是太极拳的根本正在被普遍地抛弃。因此,在理论与实践上十分明确与坚持“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的根本,对于现代正确地学练与传承太极拳,那是十分重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的根本——沾粘连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