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强体与实战的炮弹——内劲
太极拳的沾粘连随又被称为“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所独具的、其他所有武术都没有而绝无仅有的东西就是包含了沉稳、轻灵步法与接劲的沾粘连随。沾粘连随之所以被称为“四两拨千斤”,就是因为沾粘连随是以自己不用力、不主动、不动手的方法使得别人打不着自己,并且使得别人自己送上门来形成暂时丧失攻防能力甚至站立稳定都丧失的背势。然而,太极拳的武术作用是使得“犯者应手即仆”。
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还必需依靠攻击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发生攻击还要靠主动的爆发也就是“发劲”。
另外,太极拳的沾粘连随是不能单一的,往往是需要夹插一些小的诱惑性的“发劲”,为的是引诱对方用力达到所谓“任他巨力来打我”以作为沾粘连随的动力。
比如主动的“采”就往往会夹插于沾粘连随中。顾留馨先生1955年12月10日给唐豪先生的信中说:“曽听杨澄甫说:‘采时不可用抓,只需在对方手上一抹就是采劲’”,显然这样的方法是会夹插于沾粘连随中的。
因为虚虚实实的“闪赚”也就是欺骗、引诱对方犯错误是任何武术的需要,太极拳也是不例外的。由此可见,太极拳是不能没有内劲的。没有内劲的太极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犯者应手即仆”效果的。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术十要》也明白地说明了太极拳“不用力”锻炼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真正内劲”。因此,内劲也是太极拳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很多人认为太极拳的内劲与其他武术所称为的“劲”与“力”的人体力量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其实这些人既不了解太极拳对于“劲”与“力”的术语性词语的概念,也不了解现代运动力学有不需要局部肌肉收缩的传递性力量的概念。
从古代、近代太极拳经典与近代太极拳家的论说中可知太极拳的内劲就是一种始于脚的传递性的人体力量,与一般所谓的局部肌肉收缩的“力”是不一样的。
我在实践中也真切地体会到通过锻炼人体是能够发生这种“劲”的。当然这种“劲”不可能如有的名家所说的可以储藏在人体中,到需要的时候由“意念”发出来,而是通过学练掌握了发生这种传递性力量的技能,需要的时候也是要消耗相当的体能利用地面的反作用才能将体能变为传递性力量,而由没有用力的放松的手臂传递的。
当然发生与使用这种“劲”要比发生与使用一般的“力”所消耗的体能要小甚至要小得多。因此,太极拳所谓的“劲”与一般武术所谓的“劲”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力量,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而另一方面,也必须清楚并不是凡是太极拳名家所谓的“内劲”就是太极拳的“劲”。事实上有很多名家所介绍与示范的“发劲”并不是太极拳概念的“发劲”,因为这些所谓的“发劲”不仅没有李雅轩先生所描述的杨澄甫先生发劲的“坐”的特征,而且在所谓“发劲”的同时还发生了后脚提起。
从视频中还可以发觉,不少名家所谓的动物抖毛似的发劲其实是利用旋转惯性的用力,脚仅仅是身躯的支撑而已,发劲的力量并不是由脚而起的,这种“内劲”其实是“力”;从运动力学分析也可以知道这样的“发劲”与人体力量的传递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这样的力量是不能认为太极拳“内劲”的。
现代太极拳界对于太极拳“内劲”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认为,有的名家认为太极拳不应该有“内劲”,认为讲“内劲”是违反太极拳原理的。
有认为讲“内劲”是不符合《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有认为凡是爆发性的“发劲”都是“拙劲”,而“拙劲”都是“伤身”的。这些名家不知道没有了“内劲”,太极拳也就不属于“拳”了,《十三势行功心解》等提到“发劲”的拳谱都是属于阐述古太极拳不可或缺的经典;
而太极拳传递性的“发劲”要求全身最大限度的放松,怎么可以认为是“拙劲”呢?而且“发劲”虽然需要消耗相当的体能,而将消耗相当的体能与“伤身”划等号在医学上也是没有根据的,而且医学理论与大量的事实证明相当的体能消耗适度对于身体的强健也是有好处的。当然,“适度”是因人而异的。
太极拳的“发劲”从外形方面看,主要是在小架锻炼中出现,其实,基础性的大架是存在“发劲”之神经锻炼的,而且大架锻炼中所谓“四两”的“气”其实就是强度小的“内劲”。可见太极拳是处处离不开“内劲”的,否定“内劲”是太极拳组成部分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
与否定“内劲”是太极拳组成部分的观点相反,有许多名家则认为太极拳唯一的或者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内劲”,认为获得了“内劲”就是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了。这种观念的影响非常的广。
然而,传递性的“内劲”并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照“内劲”就是太极拳核心内容这样的观点,难道有的非太极拳武术也可以称为“太极拳”了?
另外,“内劲”再强大,没有沾粘连随发挥“引进落空”的作用,要想有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武术效果那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内劲”就像是炮弹,即使是导弹,如果打不准目标,打到太平洋里去了,杀伤威力再大也是没有用的。
比如武汇川先生的内劲应该认为在杨澄甫先生的弟子中乃至近代所有太极拳传人中是数一数二的,然而,如樊赓绛先生的《吴云倬先生晚年记事一二》一文所披露的“吴老师说:‘靳云亭是练形意拳的,后来也学了太极拳,是孙家的。推手的时候,武老师被靳云亭用掌按在了右肋上。当时武老师就觉着不好,停了下来……这时靳云亭并不知道武老师受了内伤……武老师回去后一直没有好……又感染了肝炎,一下子人就没了。’”充分反映内劲足与攻防能力强并不是一回事。
其实,任何武术,力量都是不可能成为核心的,太极拳也是如此的。因而这种十分普遍的认为“内劲”是太极拳核心的观点同样是错误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