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yang 发表于 2014-10-28 16:51:37

太极拳修练十项要点:意、气、圆、合、整

意:
有人称太极拳是粘拳,是意拳,的确太极拳练到一定层次时,就可用它的功力粘制住对方,使对方前进不得,后退不能。
对于意拳说法就须解开来说,意是须经培养和修练而形成的一定指导能力和意识走向,是身体与意向相结合,从而使随意机能得到锻炼而产生效果,也就是意气力的合成。
这也就是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就是练意的过程和用意的过程,练拳如没有意念的指导,那就视为空架子,走架是要用意念指导它的方向路线和姿势形象,在身法上是用意念指导它的形体的结构与运作的规范,在经络上要用意念指导它的周天运转,在气血上要用意念指导它的气血混然而转变为内劲,也可说是内气,它就是拳术的内功见证,可见意在修练太极拳中起着非常主导的作用。
所以练太极拳时先要练习心与意的结合,使心意合一,从而形成意念的指导统一,这样在习练拳架时就可使意念与动作一致,久而久之在意念的指导下而使身体在动作中形成内外相合,无内无外的混然之境界,这可促使内气的产生,有了内气才可以意行气,以气运身,从而达到意与气合之目的。因此我在拳记中写到:身是零碎体,全用意合起;身是两扇门,全靠意打人。
气:
练习太极拳架的根本目的,就是练气,因为太极拳是内家拳,所谓的内家拳就是要练到内气。如何能练到内气?首先要培养出前在的条件,它的前在条件就是要练好松、静、平、慢、匀、意的体态行为与运作规范和身法完整,再由用意念的指导而形成体内的随意机能按照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而进行精湛、细致的高级运动,从而产生出极为神奇的内气及妙劲,通称为内气。如能练到意、气、力三者合一,就可在技击的道路上日见功深。
圆:
拳论讲要有圆活之趣。”圆本是太极运动之规律,所以太极拳术是依照太极学说之规律而编创与修练的,要修练出体态的圆活和气势的圆满,此项要术是在练习上述几项的运作中细心的体验各个部位的圆的走向,使每个运作部位都达到圆活,而后再由各个部位运 作进行配合,使部位的圆相结合而逐渐的形成整体的圆。圆是活的基础,非圆不能活,有了一个圆活的体态,还要练出圆满的气势,有了圆满的气势,就能支撑八面,圆之动力在内而不在外,要用内在的无形之动,使劲无断续,为气动,即所谓气无定向,活似车轮。
合:
太极拳运动是修练的阴阳二气合一,即为相济。拳论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拳的运作要始终遵循这一规律,在整个套路的运作中都要有相互呼应和相分相合,使周身的运作在身法与外三合的制约下,达到处处结合与节节贯串之境界。外三合为“手与足合,肘下膝合,肩与胯合”,这种多处相合的运作体势,都须在习练拳架中去体验和完成,有了整体的内外结合之体势,就可使内在的有机体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意、气、力的合成。这样就可有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行为,整体在内三合的动作下渐可达到周身一家之境界。
整:
李亦畲先师在五字诀中讲:“一身之劲练成一家”。这说明修练太极拳,不能只求练劲,要把全身练成一个整体。所谓整体,即拳论“周身一家,脚手相随”,使劲整与身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练到一家之体态,就必须依照这十项要点去修练,即按照松、静、平、慢、匀、意、气、圆、合、整的程序和运作方式进行修练,从而使身体能在“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中运作,使丹田前送,气向下沉,提神敛气,渐能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方可使周身达到虚实分清,开合有致,精神贯注,气势腾挪,练气归神,方能一气鼓铸,周身一家。太极拳只有练到身整、劲整、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时方能随心所欲,随手奏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修练十项要点:意、气、圆、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