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森:11年练太极拳从未间断
2003年赵书森刚刚退休时,在淄博市一座与“峨眉”重名的小山旁,结识了一名将太极拳练得炉火纯青的老人。从那时起,赵书森退休后的生活便再也离不开“太极”了。无论身处家乡淄博还是省会济南,“太极之气”都是他强身健体的一大法宝。24式、42式、48式杨氏太极拳,以及太极剑等,陪伴他走过了11年间的每个清晨。“峨眉山”下遇太极启蒙师
今年66岁的赵书森头发依然乌黑,身板硬朗,说话时操着一口浓郁的淄博口音。
2003年从一家运输公司退休后,赵书森和很多老人一样感到闲来无事,总想找些事充实自己。“在淄博的住所旁边,有一座山和四川的‘峨眉山’同名,每天早晨天刚刚发亮,就有很多老年人在山腰或山顶‘舞刀弄枪’。”赵书森回忆,每天早晨6点左右,他就去山上透气了,他几乎天天能看到一些老人伴着舒缓的太极音乐,养神静气练习太极拳的一招一式。
“我接连好几天都在一旁看着他们练拳,很想加入其中,但又怕自己一点基础都没有,招人笑话。他们的带头人王老先生发现了我的顾虑,主动走过去和我交谈。”赵书森回忆,王老先生当时告诫他,要练好太极拳一定不要怕吃苦,也不能怕训斥,用心才能学到太极拳的精髓。赵书森答应了这些要求。从那之后,每天清晨他都提前赶到,在王老先生的指导下用心练习太极拳的每一个步法。
王老先生严格认真地将心得体会传授给了他。在赵书森看来,王老先生就是他的太极拳“启蒙师”。“王老先生给了我一本书,上面详细介绍了24式杨氏太极拳的每一个步法要领,在家里我拿着书就练,越练越喜欢。”赵书森说。慢慢地,赵书森悟出了太极拳的精髓所在,开始接触学习42式、48式杨氏太极拳,以及太极拳的另一种运动方式—太极剑。
“王老先生现在已经离世了,但我心里始终非常感谢和敬重他。”赵书森说。
秀园小区的“太极达人”
2007年,在济南定居的女儿将赵书森老两口接了过来。赵书森除了照看刚出生的外孙女,依然坚持每天早晨去练习太极拳。
“一开始我住在省警官医院附近,英雄山就成了我练拳的好去处。在那里也认识了不少和我一样爱好太极拳的人。”赵书森说,如果哪天不练太极拳,就好像一天少了个好开头,心里觉得空落落的。
2009年春,搬进秀园小区后,老人依然在早晨7点到9点期间带上最爱的太极剑出现在秀园小区的扇形广场,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剑。
“只要网络上有我喜欢的太极拳法,我都会用光盘刻录下来,白天在家的时候一直在播放,自己在客厅里跟着学,第二天再练。”赵书森说,现在每天早上他都能遇到有相同爱好的“太极达人”,有时候还会互相切磋,一起随音乐享受“舒筋活血”的太极拳。
“也有人好奇这11年来的执着,我都会说,这是件像早饭一样的事儿,太极拳的乐趣只有练习过的人才能体会。”赵书森笑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