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太极拳运动中保护膝关节
太极拳运动中出现膝关节疼痛,在初学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目前在网上并没有发现有对此问题做出比较系统和容易理解的解释,对于没有名师指点的太极拳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扰的事情。很多人为此放弃了太极拳,这明显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我是一名骨外科医师,从事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近20年。习练太极拳10年多,曾经遇到膝关节疼痛的情况,经过多种尝试仍未解决问题,不得已放弃了一段时间。后来出于对太极拳的热爱,尝试从专业和科学的角度来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习,翻阅相关资料,在太极前辈们和同行的指点下,终于有了一些心得,并解决了自己膝关节疼痛的问题。在此,想把自己的心得和一些相关资料跟大家一起讨论学习,希望能对仍被膝关节疼痛困扰的太极拳同胞有所帮助。为了通俗易懂和去繁求简,加上对太极拳、运动医学的知识有限,可能使用的词句会出现不恰当和不完整的情况,请同行多多包涵和指正。
疼痛都是因为存在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才出现的,因此,太极拳运动中出现的关节疼痛不能视为正常情况,应该慎重对待,但也不应该因噎废食,放弃太极拳运动。为了明白关节疼痛的原因并给予预防,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节的生理、运动方面的知识。
膝关节的生理构造主要是为了适应矢状位的旋转(屈伸),其他方向的旋转,包括冠状位(摆动)和围绕中心的旋转(扭转),都会使膝关节对合不良,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磨损。同时也使关节韧带受到过度牵拉,造成关节韧带损伤,松弛,继发关节不稳定。
膝关节跟腰椎是一样的,在屈膝状态下承受的压力是伸直位的两到三倍,甚至更高。这个物理知识在初中时候就已经学过。如果在这种状态下加上扭转
和摆动,就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既然知道关节损伤基本都是在屈膝,摆动和旋转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预防膝关节损伤。应该说明的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三种运动都是合并存在的,分开讨论是为了便于理解。
第一,屈膝。我们可以通过打高架,膝关节屈膝不超过脚尖,通过减少屈膝角度来减少膝关节的负担。
第二,中心旋转。在太极拳中,经常会有膝关节旋转运动,如转身摆莲,转身蹬腿等,在这些动作中,我们应该伸直膝关节,抬起脚掌或足跟,减少足与地面摩擦。初学太极拳时旋转角度尽量要小,减少膝关节在旋转时受到的负担。提倡虚腿转,不要实腿转。
第三,摆动。常与上两种运动并存,对膝关节伤害最大。屈膝方向与足尖不一致会造成膝关节的摆动,方向不一致会使关节受力不均匀,造成应力集中。另外稳定膝关节的力量不足也是一个原因,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膝关节韧带和肌肉力量,稳定膝关节,减少关节摆动。还有重要的一点,在打拳时实腿状态的膝关节必须有意识的固定住,不能松开。如太极前辈们所说的,定住,棚住膝关节就是这个意思。对某位前辈提到的脚趾抓地,稳住(棚住)膝关节,一开始我也无法理解,认为有违太极拳关于全身关节均需松开的理论,不愿意尝试。后来因一直无法完全解决关节疼痛问题,尝试过才发觉足趾抓地对防止在虚实转换中的关节晃动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更容易站稳身体,增强腰腿的力量。人之所以能直立行走,脚掌与小腿形成的L形结构是关键。在实腿负重时,足趾抓地,使踝关节棚住,才能为膝关节提供足够的力量,维持身体平衡。一昧的松弛是不合适的。
损伤是因为承受的负荷超过了生理范围的上限。这个上限因人而异,平时锻炼少的人因为骨质疏松,肌肉和韧带强度不足,上限低容易受伤,老年人受到轻微外力会造成骨折就是典型例子。而在正常范围内,过量打拳同样会损伤膝关节,这跟长时间步行会造成跖骨和腓骨疲劳骨折一个道理。初学太极拳因为动作不规范,韧带肌肉力量不足,容易受伤,更应该控制打拳的速度和次数。
关节损伤轻的情况下会有关节软骨的磨损,而膝关节软骨是没有血管存在的,损伤后修复时间长。严重的情况下会合并关节韧带和半月板受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不可逆的关节病变。因此如感觉关节疼痛就应该停止练拳,休息一段时间,让受伤关节得到修复。并通过其他运动,如游泳和自行车来加强关节力量,改善关节柔韧度,对关节的压力也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