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习练太极拳实记
十二年前,老妻偶然从网络上看到太极拳开课的消息,便替我报名参加老年大学举办的太极拳学习班。在她的鼓励之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迈向了学习太极拳之路。
第一天的早上五点半,我来到学校,那里已经有十几位老学员跟着老师在练太极拳。我伫立在一旁,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于是便静静欣赏大家打拳的姿态,不想破坏这和谐的画面。呆站了一会儿,老师一转头发现了我,便热情招呼,其他学员也客气地请我入列。一招半式都还不会的我,就跟着这些师兄、师姐比画手势、蹲马步,依样画葫芦,一个半钟头下来全身湿热,气血畅通,好不舒畅。说也奇怪,当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甜。
我们一周上课两次,练习前,老师会带着大家先运气,掌握呼吸吐纳,接着把肩膀放松,暖身活动片刻,筋骨自然就会柔软。练拳要紧的是掌握呼吸,千万不能闭气。从开始打拳就要集中意念全神贯注。见到学员的姿势整齐划一,柔中带刚,我也想要赶紧将所有的招式学会,但却常常打错,在群体之中的姿势与他人不一样,让我有点受挫的感觉。虽然我印了一张拳法图解,但还是错误频频,脑袋想的与展现出来的迥异。后来,在几个同学的热心教导下,我才有了信心。
老师鼓励我不要着急,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将招式学会。但初学时,我的手脚不听使唤,常常一个动作做一半,便停在半空中想下一步;常常弯着侧倾,身体没有放松往下沉,后来经过老师的指正,她要我先打下基本功的底子,跟着她的节奏反复练习,不要强记招式,同学们也来指导,我才慢慢突破学习的瓶颈。两个月过去,我慢慢有了练拳的感觉。也开始领会老师所说的意思,当我亲身去体验,更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一次次的练习,我开始觉得自己有所进步。
我们学的是杨式大极拳、二十四式、四十二式。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太极拳没有所谓的正统,每套拳多少有些差异,不过却殊途同归。我每星期上课,再加上闲暇之余自己复习,经过两年的薰陶,自然就将招式记熟了。太极拳不受天气的影响,也不拘泥于场地条件,随时都可以练习。练习太极拳,除了健身增加耐力外,还有放松调整的功效,非常适合欠缺耐性的我。
后来,我又学了太极剑。太极剑以太极拳为基础。不过剑法更侧重在腰与腿的锻炼,一般人拳法熟悉后,再学剑就不是难事。舞剑的动作较敏捷,在招式之间,也要掌握运气,让精气神与剑法合二为一,进而达到运动、塑身的最佳境界。看着其他同学舞剑的神情,我有时也与他们比画几招,老师也会搭配着音乐,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舞剑时的劲力。以往我都是羡蕊别人舞剑的神采,自己学了之后,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反而进步得更快。
打拳贵在有恒。从这两年的练习中,我体会到太极拳的好处,不仅养生,精神也变得比以前要好,感留生病的次数也变少了,而且促进心肺功能,使呼吸更加顺畅。根据一项试验研究显示,太极拳除了可以防病、强身、调整情绪,还有助于减轻糖尿病,防止老人跌倒,也能改善年轻人过激的心态,可说是老少皆宜。我从一个太极拳的门外汉到现在能够驾轻就熟,这为我们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