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gczl 发表于 2014-12-16 10:34:56

太极拳养生在柔 2

柔能产生防治疾病的荷尔蒙 我们疾病的来源,或多或少由情志因素引起,中医说七情六欲是疾病之源,还指出「怒伤肝、恐伤肾、思伤脾、喜伤心、悲伤肺」。七情所伤者是体内气机的紊乱,失去柔和之常态。香港人生活繁忙,工作压力大、工作量过度,形躯疲惫而睡眠不足,烟酒过多,或暴饮暴食,加上运动缺乏,大多是伤肝、伤肾的形态。当中,生活的紧张和压力,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 当我们发怒,我们将产生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当我们惊恐忧虑,我们会分泌肾上腺素(adrenalin)。本来,体内产生这些荷尔蒙,对生存有特定的意义。例如,当我们在郊野当中看到一条蛇,我们实时分泌出肾上腺素,整个身体有关与蛇作战的官能得到唤醒,例如交感神经亢奋,大脑出现β波,心跳急促、肌肉紧张、呼吸加快,活性氧增加,专注力加强等一系列作战的准备。不过,今天这些肾上腺素的出现,不再是原始社会为求生存而自保的当下,而是发生在办公室政治、忧柴忧米的生活压力之中。人先天就有一个免疫机制,只是,在超过正常的负荷下,这个机制将无能为力。一般程度的压力,我们在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之余,也同时会诱发血清素(serotonin)的出现,予以平衡。但日积月累的工作压力,生活的无奈与沉重的精神负担,这些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将变成体内囤积的毒素,成为摧毁生命的计时炸弹。 练习太极拳时,我们把柔的概念加入于动作中,便能为身体提供一个舒缓神经的空间。神经得到松驰、冲和之气充满整个身体,其实就是引领身体到一个相对正常、或使免疫系统恢复之机制中。三十分钟的缓慢柔和的太极拳演练,将会把大脑紧张的神经静化,副交感神经得到作用,血压降低、肌肉松弛、呼吸深长、α波(或低至θ波)主导,大脑分泌出脑内吗啡系荷尔蒙(enkephalin及β-endorphin)、活性氧减少,从而消除或防治因精神压力引起的顽固疾病。 柔是真炁(qi)的载体 太极拳要练得好,并不是肢体动作是否有如武术金牌的选手的规格——落地跌叉、最好一字马,腾空二起腿,蹬脚要高要直等。相反,我们练习的目的是一个「气」字——一个属于「冲和气」的「柔」。打太极拳应该以炼气方向做到最好,而不是形式上的执着。当然,因循技击意义的拳架是不能忽视的。老子说「专气致柔」,有专注力的柔和动作可以使体内气脉流畅。从传统的修炼工夫说之,冲和气输布周身,在每个招式的凝注运作之中,我们可以做到「凝神入气」。这种工夫,打坐炼气用之甚勤,亦是顿入「玄关」之窍门。到此,它既是太极,又是无极;既是回光之路,又是圣胎之象。在太极拳,如能做到神气合一,练者所达之境界经已超越一切常用语句所谓的「以意行气」工夫。那就是「真意」,是一种有意与无意之间的「感动」,「真炁」由此导出。真炁是一种后天修炼得来的「元气」,是人体隐藏深处的第二部发电机,用来对付顽强的疾患,也是支撑体内一切有形气机的源头。 打太极拳犹如打坐,若能达至太极之至柔之境,就有真炁化生。日积月累的太极拳演练,将有可能炼「气」成「炁」,为身体提供高层次的生命素质。至此,有病医病、无病养生,不言而喻矣。 当我们打太极拳,是否能做到太极恍惚的境界?所谓「静亦定、动亦定、无将迎、无内外」(程颢《定性书》),动中求定方见玄关,进入玄关才有真炁萌生。当肢体挥洒自如,圆融无碍,无有凹凸处,冲和氤氲之气遍布全身,神入气中,形神合一,实时体验到愉悦之快感,才是脑内啡分泌之时。问题是,你能否做到? 郑州陈氏太极拳馆 政六街馆www.tjczl.com 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养生在柔 2